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4-09-04王亚胡涛姚丹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20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实施;多元化考核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互联网+”的教学方式逐步融入传统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一文件,教育部已经在最近几年实施了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并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划定为“双万计划”中的一类重要课程逐年开展认定[2]。作为一种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依赖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与以互动探究活动为主的线下课堂教学两部分[3]。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线上教育平台上传录制的视频、课件PPT、电子教材等学习资料,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学习并完成线上知识测试。在线下课堂,教师注重授课讲解与答疑互动相结合,对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反馈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突出讲解,以形成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答疑解惑为辅的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再依附授课教师单方面的输出,而是颠覆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师授课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互动实践的深度融合[5]。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及数据库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数据库开发能力,提高其创新实践思维能力。当前,课题组已经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线上课程,但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如下问题:1) 线上课程教学资源相对单薄,仅有相关的课件PPT、部分课程章节视频、章节测验等,不利于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下巩固学习,这同时影响学生线下课堂学习效率;2) 课程的讲授主要依赖线下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主要依赖于书本知识点,虽然存在线上课程,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并未进行深度融合;3) 线下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新颖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4) 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课程培养目标中要求的实践技能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课程的授课主要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式,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更无法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灵活的教与学方式,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性,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鉴于目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课题组对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构建线上资源,基于线上资源学生可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深入课堂进行线下学习,教师在线下授课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进行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期末进行过程性考核和评价,并对线上和线下均要进行考核。“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实施过程具体如下文。

3.1 构建丰富的线上资源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线上课程的建设是基础和前提,而线上教学资源则是线上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为了更好地实施线上教学,课题组根据课程教材知识点,对每一章均整理了课前线上教学资源、课中课程资源和课后线上教学资源。

课前线上资源主要包括学习计划、重点和难点、以任务驱动的案例、课前测验等。课前线上资源在课前发布到线上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前测验测试课前预习效果。教师亦可通过课前测验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选取易错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

课中课程资源是针对课程单元知识点的核心资源,主要包括课程PPT、课程视频以及针对核心知识点的课程讨论,这部分资源供学生学习单元知识而用。

课后线上资源具体包括课后测验、知识扩展资源、实验资源等,这部分资源主要是在课堂之外以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点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为目的进行设置,它能较好地检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水平。拓展资源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拓展资源可开阔学生专业视角、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如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的线上平台知识点结构如图1所示。

3.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实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三阶段,分别为课前、课中和课后。在课前教师发布课程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测验。在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线下课堂学习。课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进行课后的复习和检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的三阶段实施如图2所示。

1) 课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完成课前任务。

在正式课程之前,教师发布课前任务资源和课中课程资源包括学习计划、重点和难点、以任务驱动的案例、课前测验到学习通平台,学生在课下通过这些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可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学习进度、课前测验结果,从而了解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以此确定线下课堂的授课内容。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学生对于部分任务点的阶段完成情况如图3所示。

2) 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线下课堂活动。

通过课前预习,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学生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及课前测验已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此灵活地确定线下课堂精讲内容,对知识点进行精讲。为了提高线下课堂的效率,在线下课堂实施过程中,课程结合翻转课堂、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教学、互动问答等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① 翻转课堂式的角色变换。对部分重点教学内容,在课下提前布置给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由小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翻转讲授,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补充讲解。

② 分组研讨法。对于部分难点知识点,教师提出多个关键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把问题一一解决。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发散思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③ 互动问答法。对于相对容易的知识点,提前设置好问题,在课堂上随机找学生或采用网络平台随机选人模式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讲解。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师生互动,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自学程度,同时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④ 任务驱动法。对于线下课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一个或多个任务,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梳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使学生完成线上测验。通过平台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场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知识点讲授完毕,为了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部分知识点采用学习通课堂测验、随机选人、线上讨论、抢答等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图4 为借助学习通进行的部分线下课堂活动。

3) 课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完成课下活动。

在线下课堂结束后,学生查看学习通课后资源,通过实验、作业对知识点进行巩固,通过学习通拓展知识资源以扩宽扩广专业知识点,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也可以在学习通发布讨论以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解答。

3.3 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变革

为了更合理地评价课程情况,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线上考核+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对于数据库课程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具体考核方式包括两部分:期末试卷和平时成绩。其中,总成绩=期末试卷成绩×6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均采用百分制。期末采用线上PTA平台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作业成绩×10%+PTA平台测验成绩×40%+学习通线上平台成绩×25%+线下翻转课堂表现成绩×25%。表1说明了具体的考核方式。

在以上的考核方式中,通过学习通线上平台、PTA平台测验考查了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翻转课堂表现成绩体现了线下课堂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借助PTA平台上进行的测验,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亦可通过学习通线上平台、PTA平台阶段测验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而根据过程考核改进教学。

4 结束语

针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在当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课题组对线上平台资源进行了重新构建,充分发挥了线上平台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教学过程实施采用三阶段方式,有效引导了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设计了高效的线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改进了“线上考核+线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这些改革有效促进了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充分结合、优势互补,促进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科学化、生动化、立体化,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