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国际金融体系,增强金融系统稳定性
2024-09-04胡晓炼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三个维度的体现:一是金融机构的韧性,二是金融市场的韧性,三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韧性。增强这三个维度的韧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改进、完善国际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三个维度
金融体系稳定性有三个维度:金融机构的韧性、金融市场的韧性和金融基础设施的韧性。这三方面的韧性都应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金融机构的韧性方面,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时就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在金融机构的韧性较以往大幅增强。
金融市场的韧性方面,防范外部冲击主要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是通过积累外汇储备和多、双边货币合作协议供给流动性,维持金融市场特别是汇率的稳定,防止市场大幅度波动。目前,因地缘政治原因西方国家冻结他国外汇储备并擅自使用其外汇储备收益,这动摇了对以持有外汇储备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的信心。二是必要的时候通过资本管制来控制资本的剧烈无序流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实施必要的资本管制有原则指导,体现了国际合作原则。
金融基础设施的韧性方面,当前跨境交易的支付清算系统主要依靠具有非官方性质的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但个别国家可以干预该系统,对保障所有参与者正常支付、维护国际经济活动正常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国际金融组织在维护和加强跨境金融基础设施韧性方面,功能是缺失的,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在维护国际金融秩序基本原则下,要针对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问题推进改革
要使三个维度的韧性得以增强,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改进、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如应明确外汇储备在维护国际经济活动和金融稳定中的特殊法律地位,明确对他国外汇储备实施限制、禁止、剥夺等措施的国际法律依据和司法程序;应赋予国际金融组织对全球跨境支付清算等基础设施运行的监管责任,制定相关规则,防止金融基础设施受少数国家和机构控制,影响其他国家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
通过国际社会在支持发展和化解债务方面的合作,促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更快恢复
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加重,削弱了金融的韧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家独大,发展中国家债务中有大约80%由美元计价,因美元、欧元加息而增加了约30%的利息支出,这一情况可能还要持续2~3年的时间。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平衡发展和防范风险,这确实是非常严峻的挑战。中国始终认为发展是最重要的议题,坚持将发展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在发展过程中进行风险处置。中方正通过加强合作,有序地平滑债务负担,延长偿债期限,帮助发展中国家度过由于美国高利率给它们增加的偿债压力,国际金融组织在此问题上也发挥了沟通与协调作用。
坚持经济全球化,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仍是新兴市场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
中国一直倡导全球化,认为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能够造福包括本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的贸易受到诸多人为干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各项贸易限制措施约1100项,到2022年和2023年,这个数字均超过3000项。面对当前贸易和经济的碎片化,一个国家是采取出口导向发展模式还是进口替代模式,还是内外循环结合,取决于国家的国情和外部环境。
对于中国等体量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除继续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之外,还将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中国在绿色转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有规模庞大的投资需求,这些都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因此,对于大型经济体而言,在扩大内需方面仍可加大力度。对于小型经济体来说,对外贸易仍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际社会需要完善贸易投资领域全球治理,为各国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福祉。
(胡晓炼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本文根据作者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会议三——“新兴市场恢复的条件”圆桌讨论会上的发言内容编辑整理而成。责任编辑/王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