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的韧性:区域视角与全球思维
2024-09-04朱光耀
当前全球发展并不平衡,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就要增加金融系统的韧性与稳定性。所谓金融系统的韧性与稳定性是要强调宏观经济态势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对比新兴市场经济体、美国的经济韧性,并在此基础上呼吁重新回归多边主义,在此背景下加强10+3财经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系统韧性:新兴市场视角
当前全球发展并不平衡,2023年全球实际GDP总规模达到105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达到61.35万亿美元,G7国家达到46.8万亿美元,尽管全球发展不平衡,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韧性随着抵御外部冲击的发生逐渐显现。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更新报告,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2.4%上调至2.7%。发达经济体由年初的1.3%上调至1.6%,发展中经济体由4.0%上调至4.1%。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1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也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分别上调了对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测。其中,发展中经济体面对欧美货币政策的持续冲击,不断发掘潜力,提升了自身增长预期,也提升了全球经济增长韧性。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不断增长,应对挑战,强化发展韧性。当前全球发展并不平衡,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使新兴市场和发展经济体受益。
韧性的代价:美国视角
从美国视角来看,韧性增长意味着代价。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过去三年名义经济增长率达到30%,这一韧性增长背后有两方面代价。
一是美国国内经济。美国出台庞大的刺激计划推动先进制造业回归,当前全球最大规模的产业补贴发生在美国,特别是美国的《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对美国芯片和电动汽车等行业实施巨额补贴,以推动先进制造业回归美国。其中,美国的《芯片和科学法案》2800亿美元中有520亿美元用于补贴在美建厂的芯片企业,《通胀削减法案》7400亿美元中有4300亿美元用于补贴电动车等行业,对每辆电动汽车补贴达到7500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推动美国债债务余额急剧上升,年度利息支出已超出其军费支出。随着美国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美国的国债债务余额急剧上升,目前达到34.6万亿美元,6月底之前预计会超过35万亿美元,而美国年度国债利息支出已超出其年度军费支出。
二是美货币政策外溢影响。美国长期高利率已对其自身和全球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目前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这种长期持续的高利率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全球视角:回归多边主义,加强10+3财经合作
综合前文对比的不同经济体表现来看,目前以G20为代表的宏观经济调节机制无法有效发挥其功能,这警示我们必须回到多边主义原则,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同时,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政策协调,加固薄弱环节,增强抗压能力。在新型能源、健康医疗、智能制造、大数据、5G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强调加强合作背景下,10+3财经合作机制在当前形势下意义重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痛定思痛,深感加强区域财经合作机制的必要性。2000年5月,10+3财长在泰国清迈签署推动10+3国家财经合作的清迈协议,最初作为货币互换的区域安排,规模为800亿美元。随着清迈协议多边化的进展,当前这一机制的资金总规模已达到2400亿美元。10+3国家从签署清迈协议之初,就明确了两个基本概念:一是要处理好结构性问题和流动性问题的关系。结构性问题是10+3国家要自身进行结构性改革,加强经济活力。流动性问题,就是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作为应对外部冲击的防火墙。二是区域合作机制是国际合作机制的补充和加强。近期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在清迈协议框架下,建立资金快速拨付机制。随着资金快速拨付机制的建立,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东亚资金合作机制已经呼之欲出。
(朱光耀为财政部原副部长。本文根据作者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会议三——“新兴市场恢复的条件”圆桌讨论会上的发言内容编辑整理而成。责任编辑/周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