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金融服务乘“数”而上

2024-09-03俞枫

清华金融评论 2024年5期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数据领域政策,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数据要素活力更加迸发,业内普遍认为,数据领域将是一片全新的蓝海市场,金融业等数据密集型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证券业尤其是头部证券公司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越来越重视数据要素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有数、治数、用数”目标,做好数据工作,夯实数据中台,以数据要素联动“人工智能+”,积极拥抱大模型探索落地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金融服务乘“数”而上。

数据领域政策东风频吹,金融业迎来发展机遇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红利”大规模释放时代。

此后,数据领域政策东风频吹,顶层设计逐步落地,打通万亿数据蓝海市场。2 0 2 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提出20条政策举措。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基础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同年,备受瞩目的国家数据局组建挂牌、数据资产入表提上日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金融服务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证券业等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在“充分利用数据要素更好落地金融服务”这个课题上,面临大好机遇、拥有广阔前景,必将大有可为、必定大有作为。

证券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对数据的投入与利用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科技革命催生出的三个递进的发展阶段,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从信息化迈向数字化发展阶段,三者亦可并行推进。

从证券业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证券公司纷纷迈入数字化发展阶段,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从行业发展看,证券公司数字化建设可分为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证券公司不断加大对数据的投入和利用力度。

在数字化转化阶段,证券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线上化,形成数据,属于补短板的阶段;在数字化升级阶段,证券公司仍然通过技术手段,重点优化流程,提升组织能力,实现线上到线下(O2O)流程贯通、个性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的升级;在数字化转型阶段,证券公司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对内整合和提升公司运营能力,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对外秉持开放共赢理念,以科技为桥梁,拓展外部合作,通过能力互补,建立协同生态,共同服务客户。

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核心解决的是企业经营模式问题,通过提升组织能力,围绕“增长、体验、效率、安全”等核心目标,在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下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赋能面向客户、业务和管理三个层面的重塑与变革,加速推动企业升级蜕变,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全面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应用场景、数据治理、开发交付、组织建设等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其中,顶层设计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路径,应用场景定义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数据治理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开发交付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全面落地,组织建设确保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供给。

发挥数据作为核心经营要素作用,建立“有数、治数、用数”良性循环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据治理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此,证券公司日益重视数据工作,通过设立独立数据管理部门,围绕“有数、治数、用数”目标,夯实数据中台,为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首先,“有数”提升效率。在“有数”方面,通过全面数据资产盘点,以“专家规则+机器学习算法”破解海量数据分级分类难题,为面向全员的差异化分级共享提效和数据安全保护提供基础性支撑。发挥好数据作为核心经营要素的作用,加快数据要素的流动、供给效率,实现“数跑人不跑”的目标,破解用数“最后一公里”难题,将合适的数据,以最大化的效率提供给合适的用户是“有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需要通过在全局数据盘点和分级分类、隐私及敏感信息保护等方面久久为功,建立适合公司发展的数据流通及管理机制。

其次,“治数”保障质量。头部证券公司近年来纷纷显著加大数据治理和数据中台建设投入,对照国家标准开展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从组织、制度、流程等多个层面提升数据质量,具体包括:优化顶层设计,建立数据治理工作机制;健全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运营制度体系;搭建数据治理平台,实现数据治理核心领域的高效线上化管理等。我们认为,数据治理工作属于公司治理的一部分:需要对照国家标准及行业最佳实践,建立起适合公司发展的数据战略、组织、制度及流程体系;需要通过夯实数据中台的技术基础,积极研究布局前沿数据技术能力,通过“数业结合”“数技联动”等举措发挥好数据中台连接业务、连接科技的纽带作用;发挥好综合化数据治理体系的保障、牵引作用,还应从转意识、转组织、转文化等领域持续推进,将“数据驱动”文化打造成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基因,将数据治理能力打造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最后,“用数”实现价值。证券公司通过数据中台链接业务场景和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决策,持续发挥数据应用价值。“有数”“治数”为“用数”提供支持和保障,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经营要素的核心作用。证券公司应建立从“准、快、全、广”等角度数据应用价值的评估体系。“准”的角度可以从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的点击率、召回率、点击通过率(C T R)等指标入手,评估单位数据供给的产出弹性;“快”的角度可以从全链路数据处理时长、平均数据供给耗时等评估数据的时间价值;“全”的角度可以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方面评估数据资产的汇聚、应用覆盖程度;“广”的角度可以从数据中台用户在公司的渗透率、活跃率、留存率等角度评估用数能力。

积极拥抱大模型探索落地应用,深化“人工智能+”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浪潮的兴起, 特别是2 0 2 3 年以来, 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 e n AI推出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引发全球一轮又一轮的创新热潮。在这一浪潮中,数据要素是大模型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高质量数据集作为大模型训练的重要基石,显得尤为关键。

证券公司可以借助自身丰富的研究报告、客服问答等内部数据资源,为大模型提供宝贵的微调训练素材,不过,自建语料库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需要结合大模型的应用特点引入新的数据处理方式;在语料丰富度角度需要业务深度协作,严守隐私保护等合规底线,证券公司还须借助外部高质量语料,进一步丰富大模型训练数据集。

在欧美国家,英文学术论文、开源数据集等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数据集,相比之下,我国开源数据集数量少、规模小,中文高质量数据集相对匮乏,既无法满足国内证券等行业对大模型训练数据的迫切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AI大模型领域的发展。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加快数据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构建中文高质量数据集,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势在必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用大模型”+“垂直小模型”的综合化发展路径是适合行业发展的有效实践。例如,近年来有头部证券公司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积极拥抱大模型,开展大语言模型的测试与应用研究,同步开展开源模型的研究和数据集训练,铺设了“大模型数据+算力智能”底座,私有化部署开源大语言模型,采用“大模型+垂直领域小模型”“商用模型+开源模型”并举的方式,依托通用大模型的认知能力、生成能力、数据能力,构建了自主可控的领域中模型、小模型,并不断探索多场景创新应用,升级业务新模式。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证券公司发挥好数据作为核心经营要素作用的关键举措在于: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持续完善组织、制度、机制、流程体系建设,保障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的价值发挥;二是战略牵引,从公司战略执行传导环节深化一体化、平台化的发展方向,以数据连接业务,连接中后台;三是实践中可以采用速赢项目、敏捷团队、专项激励,加大资源投入等方式以点带面体系化推进;四是重视文化氛围营造工作,通过转意识、转组织、转机制,深化“人人数字化、处处数字化”的公司能力打造。

(俞枫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责任编辑/王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