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实文学与中国故事

2024-08-22李春雷

光明少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虚构文字

纪实文学既是时代的,又是历史的。

纪实文学的前身,就是中国古代记录历史最主体的纪传文学。

“纪传”两个字,来源于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就是本纪、世家、列传等。大家注意看,这其中,“纪”和“传”都有了。正是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和别的纪实类文字,共同记载了中华文明史。这是华夏历史和中国故事的源头。

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纪传文学的局限也有所显现。纪传文章的主体是人,而当下纷繁且精彩的现实生活却不只有人物,还有事件、故事、现象等。所以,在此背景下,把这类文字仍然称作纪传文学,显然不太合适。

报告文学是随着近代新闻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写实类体裁,曾用名报道文学、新闻文学等。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阅读、思考、创作范畴的扩大,这个名字也有了局限。比如,报告文学主要写现实中发生的人物和故事。如果我们写早已发生的故事和早已去世的人物,比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鸦片战争以及林则徐、曾国藩等人物,还可以称之为报告文学吗?

而非虚构文学的概念,是与虚构文学相对应的。严格来说,它是一个外来称谓,而且其核心是以虚构文学为参照。至于别的定义,也各有其片面性和不规范性。综合考虑,还是称作纪实文学更恰当。

纪实文学是以真实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文学体裁。严格地说,它不允许虚构,只是用文学笔法对真实故事和人物进行重点和摘要式记录,既可写最新发生的,也可写最新发现的,可写今天,也可写过去。而这些,正是在记录时代,记载历史,讲好中国故事。

当今时代,精彩纷呈。现实中的真实故事,比比皆是,就在你我身边。

作为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正确的历史观。我们必须对中国传统和历史文化有一个真实和正确的认知。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那就是戏说历史。我们要把自己的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等,建立在正确基础上。比如人物传记,可以让我们真正了解科学家、企业家等榜样人物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通过阅读历史真实,关注现实真实,可以正确分析眼前的真实生活,顺境与逆境,苦恼与欢欣,从而树立信仰,坚定信仰,使自己扎扎实实地成长起来。这才是正路。

纪实文学,既然是文学,便有其艺术性,在文字和结构上有着特殊的精准和精妙。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和张力。

阅读纪实文学,既是脚踏实地,又是仰望星空。可以建立既有传统功底、又有世界眼光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世界。

最近,我写了一本纪实文学《青春的方向》。书中记录保定学院的15名毕业生志愿到西部边疆任教的故事。他们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在当地工作、生活了20多年,不仅提升了当地教育水平,还参与了经济、社会、环保等事业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肯定他们的选择“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2024年1月,我冒着零下20℃的酷寒,在当地采访,采访到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

在本书中,我既真实地记录了他们扎根边疆、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也真实地描述了每个人独特的家庭背景和心路历程,而且在文字和结构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可亲可信,可读可学。

李春雷,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主要作品有《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等。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虚构文字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虚构的犹太民族?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