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为何对“鸟”情有独钟?
2024-08-22张闻捷张钰涵
在新近发掘的安徽武王墩楚墓中,出土了一件造型别致、引人注目的“背兜”青铜壶。壶身呈瘦长颈、鼓腹型,腹部装饰着相互交错的多道弦纹,交接处还有形似纽扣的纹样,整体看来颇似“背兜”。这显然是模仿陶、木壶结绳背带的样子,湖北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出土的“曾侯田壶”与它形似。这种类型的铜壶主要为军旅、田猎之用,壶颈部设有两个衔环耳,为便于出行携带。
你有没有发现?这件铜壶的盖顶上,铸造着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鸟首、喙部、两翼栩栩如生。鸟出现在青铜形器上并不是新鲜事,但“立鸟”却很少见。立鸟、商代鸟形青铜器、鸟纹装饰都曾十分盛行。比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鸮尊,完全制成了一只驻足远眺的鸮(猫头鹰)的形象,形态逼真,身体上还装饰着各种几何形地纹,层次分明,威猛又不失庄严。
为什么青铜壶上要专门铸造“立鸟”?“鸟”和中国古代青铜器之间有着怎样的神秘联系呢?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myR2ZoGzJmRYHfomw4KDiR.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Wqr3dpteVJZKHski47cZLA.webp)
商人的图腾信仰
“立鸟”青铜器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1981年,湖南湘潭出土了一件青铜猪形尊(豕尊),那是一件盛酒的礼器。全器模仿野猪造型,生动形象,猪背上站着一只小鸟,收翼伫立,静视前方,双目炯炯有神。从其下部的连接方式来看,小鸟既有装饰作用,也兼具器盖把手的实用功能。同样造型风格的青铜器,还有日本藤田美术馆收藏的立鸟羊尊、1952年辉县禇邱出土的三立鸟铜尊、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收藏的神人纹双鸟青铜鼓等。那么,商人为什么如此尊崇鸟类?这和他们的图腾信仰有关。《史记》中记载,商人起源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他们的第一位先祖——契的出生,与鸟息息相关。相传,契的母亲名简狄,是有娀(sōng)氏的女儿,也是五帝之一帝喾(kù)的第二个妃子。一天,简狄到河里洗澡,看见玄鸟掉下一颗蛋,捡起来就吞了下去,因此怀孕,生下了契。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了商地,赐姓子氏。于是,有了《诗经》中所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鸟类成为商人的重要图腾和青铜礼乐器上的装饰。
人神沟通的媒介
后来,周人灭商,但继承了商人的一些信仰、习俗和青铜器制作工艺。鸟类因善飞,被周人视作是能够与天上的祖先沟通的媒介,倍受珍视。1984年,江苏丹徒北山顶墓出土了一件青铜鸠杖,其顶部装饰着一只伫立的小鸟,底部则是一位跪坐的奴仆形象。这件文物的出土就是“周人视鸟为神物”的最好例证,要知道,鸠杖是东夷部落的重要礼仪用具,也是部落首领的权力象征,类似罗马帝国的权杖。在这样重要的器物上铸造“立鸟”,证明鸟是重要图腾和信仰寄托。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6ajVm6e3ftR6AbQXv4MLSR.webp)
在商周社会,青铜器常被陈设在宗庙作为祭祀用品。当时讲究“铸器以象物”,青铜器上会装饰商周时代的各种具有神性的物体,如龙、鸟、蝉等,这也是“青铜立鸟”频频出现的思想基础。
东周以后,社会发生了巨变,青铜器上的神性逐渐褪去,进入了贵族的日常生活。相传,在山西太原出土、现藏于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的春秋晚期的青铜鸟形尊,整件器物被制成“立鸟”形状,铸造精细,栩栩如生,喙部、羽毛、双足十分逼真,铸造水平远超商和西周时期的鸟形器。其器身上铸有一段铭文,写作“子乍弄鸟尊”,这是在告诉我们,它的名字叫做“鸟尊”,是一种盛酒的器物。“鸟尊”二字前的限定词“弄”,提醒我们它是贵族的赏玩和把玩之器,不再是宗庙里的祭祀用品。为什么它被制作得如此精美,器身上还有长期摩挲的迹象,我们从它的命名中就能找到答案。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VQRCWujajyCvtUHrc8Vak3.webp)
了解了这些知识,再看武王墩楚墓中出土的“立鸟铜壶”,我们就能明白它为什么被设计成如此特殊的形状:“立鸟”是商周时代灵物信仰的反映,代表着对鸟类善飞特性的尊崇和向往;腹部的“背兜”纹则表明它是一件属于贵族的日常生活器皿,为出征远行之用。这件文物是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功能发生巨大变革的例证。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