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台播控技术及维护管理对策

2024-08-21李俊格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5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领域的技术体系也在不断更替,成熟的广播电视播控技术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靠拢,本文从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理论体系的角度进行概述和分析,明确了播控技术的组成和实际作用,结合广播电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在常规系统运维细节、系统建设管理、网络管理以及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维护管理对策,为广播电台播控体系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广播电台;播控技术;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5.005

广播电台播控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推动广播电台服务稳定发展的核心技术体系,将为人们带来多元化的收听服务,也是新时期信息传输的核心渠道,而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广播电台播控技术,往往需要落实智能监控、多服务器组网管理、内容管理等各项内容,管理环节较为复杂,且细节较多,为了进行深度的管控和创新,必然要考虑制定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方案,因此对于广播电台播控技术的细节以及维护管理的重点进行分析,不仅是本文论述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提升广播电台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点。

1. 广播电台播控技术的基础理论概述

信息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和广播电视领域的创新,让广播电台播控技术逐渐呈现出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可以此提升信号传输质量,增强节目播出的稳定性,通过科学的维护和管理对策进行技术体系应用的管控,更可以增强广播电视服务的核心效果。

1.1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组成

目前广播电台服务体系已经逐渐向多元化方向靠拢,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加入,让广播电台的服务功能进行了扩充,因此播控技术的组成也有了更加复杂的系统和模式。当前较为常见的播控系统都会包含多样化的子系统,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⑴分控切换系统。分控切换系统主要依托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切换技术进行运行,涉及自动播控软件、分控矩阵相关架构,能够保证广播电台节目顺利播出。

⑵硬盘储存系统也是播控系统中的重点,其核心功能和数据库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选用的技术体系通常以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为主,能够储存音、视频等相关的节目素材,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在节目播出调控方面的灵活性更强,能够降低播出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1]。

⑶远程监控系统主要负责在广播电台节目播出的过程中进行远程监控,监控的对象以系统、各项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节目播出的信号状态为主,因此所选用的技术体系大部分以云计算技术、不同类型的监测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为主,这些技术体系能够集中监测广播电台节目播出期间存在的各项影响因素,及时进行智能化调控,确保节目顺利播出的同时,又可以预防一部分突发情况的出现。

除此之外,整个播控系统中还包含了矩阵系统、报时系统、对讲系统等其他的辅助性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又集中为总控系统服务,在总控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下,各个系统可以稳定运行,确保广播电台节目稳定播出。因此总控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接收不同频道的信号、发射塔信号、卫星信号等,核心技术以物联网技术为主,能够实现不同领域、不同系统、软硬件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互联。

1.2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核心价值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广播电台本身的服务质量有着直观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技术体系升级以及系统优化过程中,通过总控矩阵能够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总控矩阵再配合分布式自动控制技术,可以确保所有子系统在独立运行的过程中得到安全管控,但同时又可以在总控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下进行细节上的调整[2]。在部分矩阵或者系统出现问题后,不会对整体系统造成影响,因此运行安全性得以提升。

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体系以电子技术为主,电子技术在播控系统中呈现出了不同的作用,主要应用在不同的控制领域内,比如在智能控制领域中所体现出的电子技术,可以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时段监测,通过人机交互显示屏显示各项信息,确保工作人员在了解实际情况的过程中及时制定干预和优化方案。

另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也提升了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综合价值。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更多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升级空间,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依托多元化的技术体系进行深层次的革新,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听众的多元化需求,更可以为相关技术体系的研发提供良好保障。

2.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运行体系较为复杂,涉及的子系统较多,虽然可以通过总控系统进行集成化管理,降低问题的出现概率,避免影响的扩散,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部分细节问题,对广播电台服务体系的升级和创新会产生一定阻碍。

2.1 系统故障问题

广播电台播控技术的稳定性对于维持良好的节目效果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但结合目前一部分广播电台的日常统计来看,播控系统出现故障的发生概率虽然较低,但是绝大部分的故障都集中在节目编辑的阶段,其中节目无伴音、音画不同步是极为典型的故障类型,导致后续的节目播出受到较为严重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系统自身的运行稳定性有一定关联,同时也会受到节目编辑手段的影响,从而导致广播电台播放的可靠性下降。

2.2 软硬件故障问题

首先,从软件故障问题的角度来讲,在广播电视节目编制期间,需要使用多种类型的软件设备进行节目加工,但由于部分软件自身的性能和细节存在问题,在实际应用期间会出现软件故障频率多发的情况。尤其在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投入到广播电台播控系统升级之后,技术体系的复杂程度有所提升,在应用期间若未能落实各项细节的管控,极有可能导致软件系统的运行受阻,通常体现在不兼容、信息传输故障等领域。

此外,从目前的广播电台播控硬件运行层面来看,常见的故障通常以配电故障或者设备自身性能故障为主,比如整体的总控系统配电出现了突发问题,导致设备停转,进而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一部分设备在长期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性能受损、零部件结构老化以及使用寿命问题,会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3]。

3.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日常运维管控方案

结合目前较为常见的广播电台播控系统故障来看,软硬件问题是较为常见的故障影响因素,除此还需要对于系统的运行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因此在日常运维管控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创新。

3.1 落实好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质量维护

3.1.1 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首先,设备机柜以及工作空间的操作台需要分离设置,这主要规避大部分设备集中放置导致的温度过高等问题,例如,在传统的设备存放空间中,机柜和操作台放置在相同的机房内,值班人员需要通过温度控制进行环境管理,但是现有的大部分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程度较高,对于温度管理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要考虑温度设置对于设备本身产生的影响。其核心手段便是进行大型设备的分区块设置,减少设备运行期间的热量累积对于设备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加设降温装置,比如在机房中安设空调、换气设施、新风系统等,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温度,保证机械设备在合理的温度环境下正常运转。需要进行日常使用的设备和使用频率不高的设备也需要进行分区管理,避免日常使用导致的外界影响因素对设备自身的性能造成影响。

其次,所有的机械设备都需要严格地进行接地管控。接地的核心目的在于减少对信号传输产生的干扰,一部分局域网所传输的信号以弱信号为主,若接地效果不良会导致信号干扰情况加重,若影响较为严重,会出现网络堵塞或者网络时延明显这种情况。因此,新机柜在安装时严格按照行规要求,对电源柜的接地线和机柜的接地线分别用铜板接入大地,并且是全机柜接地,杜绝了干扰信息对局域网中信号的影响。

再次,做好硬件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中着重包含了设备的采购、运输、使用、检修、维护和报废等环节。在设备选购的过程中要了解出厂证书和合格证书,掌握设备的名称、型号以及相关参数,结合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工作人员了解设备自身的运维需求和重点;了解设备不同指示灯的具体颜色性质,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和管理,比如构建阶段性的定期检修例会,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需集中对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检修,检修期间要切断电源、拆开设备机箱观察是否存在损伤,要灵活应用观、闻、触、测等方式进行各项细节的检修;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除尘管理,避免灰尘过多影响设备的使用质量。

3.1.2 软件系统的日常维护

首先,需要正确地进行重启维护。播控总机需要每星期进行一次重启,字幕机每星期进行两次重启检修。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关闭系统电源,确保系统自动关机,然后先打开外设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检测设备是否能够顺利重启。若出现因为意外断电情况而导致的重启需要确保系统正常退出,同时对于硬盘进行扫描维护,将其中的错误文件、需修复文件进行修复。

其次,系统需要安装病毒防火墙,确保所有的机房设备系统都在防火墙的保护之下,每月进行两次以上的系统升级查看、消毒查杀,确保所有系统能够在无病毒的环境下正常运行;一系列来源于机房之外的U盘、盘片等终端设备不得使用在系统上。

再次,为了避免意外状况导致的文件受损,或者文件丢失,在系统运行期间要实时对接备份系统。由专人负责进行系统软件的管理和储存,做好备份工作的检查,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利用备份系统进行信息恢复。

最后,所有的软件系统、操作终端、人机交互平台都需要设置安全账号,明确各方主体以及岗位的实际权责,做到按照不同权限进行系统操作,尤其在各频道管理、播出上载、节目编导等方面要划分不同的级别,各自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操作。

3.1.3 储存系统的维护管理

系统数据库每三个月要进行一次重启,可以结合不同单位或企业的管理需求进行调整,重启的核心在于了解系统是否运转正常,确保数据库不会出现丢失或损坏等情况。重启过程中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重启维护,一是备份数据库重启可以直接进行重启。在重启的过程中要观察各个指示灯、系统应急响应是否能够顺利运行。二是进行主数据库的重启,重启过程中要观察各频道播控系统的离线提示,确保离线提示以及相关预警信息能够顺利运行。

在确保数据库运行稳定的基础上,要合理地进行容量分配,将已经过时、已播放、无用的素材及时清除,定期进行系统空间维护,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通常来讲,存放素材的体量要在整体服务器容量的80%以下,若超过这一限制,要及时停止上载素材[4];删除素材的手法,要通过自动删除以及手动删除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经过数据库进行分类和整合的素材,可以直接通过自动删除的方式进行清理,其他的重点素材、无用素材或者类型不明的素材,需要通过手动检查之后再进行删除处理。

3.2 系统建设管理对策

首先,在播控系统搭建的过程中,要制定前期的精细化管理计划,确保数据文件信息的整合具备科学性。一方面要及时制定系统安全管理机制,由于播控系统本身具备精细化的特质,在管理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做到各个细节的控制和质量分析,保证系统可以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和监督。着重针对大宗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展开。要结合播控系统的建设需求。分析不同设备的信息传输需求,确保具备契合性和兼容性,符合要求的设备才可以批准入库。

另外针对系统所使用的软件系统或平台,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以自主开发为核心,配合新技术或者新平台引入,以此来提升播控系统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一系列条件都不满足自主研发需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由专业公司或者机构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落实好对合同以及相关约束条件的分析,确保系统的开发维持稳定的状态,也能够为后续的信息追溯或者权益追溯提供保障。

3.3 制定多元化的紧急防控方案

针对播控系统运行期间存在的各项问题,要制定紧急防控方案和应急管理方案,紧急防控方案通过全时段的监测和分析定位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重点问题提前进行防控,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而应急管理方案则是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快速地进行细节调整和问题补救,将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可以在对准时间内快速排除故障[5]。因此,广播电台主体需要结合现有的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关案例,制定前期解决办法以及紧急应对机制,通过日常的技术升级演练、人员技术交底以及阶段性培训,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定位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同时针对问题的成因、解决方法和优化对策进行分析,减少相同类型问题出现的概率,这样能够确保广播电台、播控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能够实现持续性的升级和优化。

4. 结束语

广播电台的稳定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播控系统的运行,本文着重从播控系统的技术体系以及常见问题的层面出发,制定了优化解决办法和综合防控方案,致力于从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的角度制定管理模式,以精细化系统建设管理以及紧急预案管理为辅助条件,确保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运行能够有丰富的技术支撑、管理支撑和对策支撑,从而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也能够为广播电台的影像价值、市场竞争力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任晓东.广播电台播控中心安全播出保障系统[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5):52-54.

[2]袁桂兰.浅谈基于广播电台播控技术及维护管理[J].中国新通信,2020,22(14):171.

[3]裴亚彬.分布式处理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传输网中的应用初探[J].数码世界,2018(1):296.

[4]司红彬.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网络化建设[J].科技传播,2017,9(15):89-90,96.

[5]司红彬.广播中心播控系统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J].中国传媒科技,2017(5):111-113.

作者简介:李俊格(1979—),女,河北阜城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