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提升媒体新生产力
2024-08-21冯文斌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能够有效地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拓宽群众信息获取的渠道。但新媒体平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一定的冲击,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影响群众的思想,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因此,本文主要从内容方面入手,分析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方式,并从内容生产者、受众等公共领域进行分析,提升媒体新生产力,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行业的规范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内容生产;优化措施;媒体新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5.040
在新媒体平台中,如何做好内容建设?如何提供技术支撑?成为了许多新闻从业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积极提升媒体新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新媒体的发展,传递正面思想,推动社会更稳定地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现状,从内容和数据、内容和人才、内容和深度等角度入手,提供多维度的分析。
1. 新媒体平台内容生产运营的现状分析
在泛娱乐化时代下,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为群众获取信息提供了多元化渠道,能够让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丰富的新闻信息,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新媒体平台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从社会需求角度来说,能够有效地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但从新闻平台内容生产运营角度出发,会导致新闻平台的内容,逐渐向娱乐化方向发展,时政社会信息逐渐减少,更多的是转向群众关注的生活服务和文娱信息,在此基础上,就会导致传统时政新闻的受众面逐渐狭窄,影响了群众的信息需要。
1.1 内容生产的两种形式
首先,目前在新媒体平台中,内容生产主要是以社会突发事件为基础。以社会突发事件为例,输出自媒体博主的价值观,并与群众产生情感共鸣,满足群众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新闻信息需求,明确突发事件的发展始末。但随着自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以社会突发事件为依托开展内容创作时,也会存在内容偏颇、言论过于情绪化的现象,导致突发事件的重点出现了转移,影响了群众思考,偏离了社会导向,甚至会引发负面的社会舆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其次,内容生产也包括知识增量文章,这类文章分为多种类型,能够以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主要的内容生产者,围绕着某一个关键词或者是某一个权威性的问题进行解答,以知识科普为内容创作的主要目的,让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订阅不同的知识博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宽群众的知识面,起到答疑解惑、追本溯源的创作效果,覆盖了更多的群众,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程度[1]。
但知识增量类的文章和内容,需要群众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泛娱乐化时代,碎片化获取信息的初衷,受众面相对狭窄。此外,还有大多数的内容生产者是网络买手或者是专业的时尚杂志。这一类的视频内容,主要是推荐并汇总部分物品,替群众发现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好用的物品,让用户购买或订阅,以此提高内容生产者的销量,提高群众在后续辨别生活商品的能力。这一类的视频内容,大多会与电商平台合作,并通过博主创作的方式对视频中的产品进行包装,让群众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购买自身所需要的产品,降低了群众的机会成本,并且也能够为视频创作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良好的商业连锁效益,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这一视频内容也成为了目前平台内容中的主流生产运营,发展方向较为良好。
1.2 内容生产的盈利方式
在新媒体平台上,视频内容创作的类型逐渐多元化,新媒体平台的盈利方式也在逐渐优化和升级,通过五花八门的补贴政策和营销政策,吸引大量的优质用户和更多的新媒体创作者,促进了平台内容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受众的浏览需要。以微信为例,内容生产者可以开通视频号和公众号,并在发布原创内容后,根据浏览量获得视频内容收益,也可以根据平台补贴政策,获得原创补贴、结算中心线下收益、互动收益等,根据自身创作内容的阅读量和订阅量,获得相应的平台支持,通过大数据统计,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微信等平台也会提供原创补贴,能够对入驻平台的内容创作者,提供一定的生产资金补贴,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主动深入平台进行内容创作,实现内容创作的多元化,满足了更多群众的信息需求,扩大了微信软件的覆盖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商业优势。此外,内容生产者也可以通过悬挂商品链接等多种方式,进行产品的售卖,获得商品的利润分成。因此,新媒体平台内容生产运营模式较为多样,盈利方式较多,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新媒体平台,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
2. 以内容为基础有效激活媒体新生产力的措施分析
2.1 实现内容和品质的有机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想有效提高媒体新生产力,就需要从内容出发,推进内容品质化和高质量化。要结合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等工具,进行新闻内容的创作和加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内容和数据的有机结合,让新闻内容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首先,在内容创作上,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化的新闻采编流程,进行新闻内容的采集、传播和出版,并充分进行数据信息的挖掘和运用,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新闻创作,提高视频创作质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通过作品了解信息,从而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其次,在进行新闻创作的过程中,也要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了解内容创作的方向,要从内容本身出发,用严谨的数据分析进行判断和论证,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增加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利用数据让新闻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具有品质化,用数据讲好内容,用数据讲好故事,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可信度。此外,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不能够浮于数据表面,而应该以创作方向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记者在筛选数据时,不能够只看到数据信息,而应该深入实际现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周边走访,并通过实际调研等多种方式,对数据内容进行核对和校验,从而更好地扩充,并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同时,在文字报道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内容的可视化呈现,通过制作图表等方式,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实现内容加数据的有机结合,让群众在看到新闻内容时,能够更快速地了解其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扩大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提高新生产力的目标[4]。
2.2 内容和深度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新媒体平台下,群众发布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为了更好的吸引眼球,占领市场份额,就需要让新闻内容报道更具深度和广度,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提高新媒体内容的创作质量,创造新突破口,将内容和深度有机结合,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数据搜索更多的事件信息,并逐渐拓宽新闻记者的视野,用多维度视角分析突发事件,并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记者更快速地鉴别虚假信息,收集数据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做好新闻内容的深度报道,提供高品质的新闻内容。其次,在进行新闻内容编写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新闻内容的品质,改变新闻媒体社会信任度逐渐下降的局面,坚持提高内容的深度,在报道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背后的逻辑动因,进行深度分析,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让群众能够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提高群众的思考能力,用更加鲜活的题材、翔实的调查,引导正面的社会舆论走向,从而覆盖更多的群众,提高新闻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可读性,扩大新闻内容的传播力。
2.3 内容与工具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打造新闻内容的过程中,新闻编辑也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内容和先进工具的有机结合,让媒体内容的创作更加高效且专业。在撰写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工具及时地将新闻采访过程中的语音转化成文字,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和阅读,以分钟为单位创建不同的文本,省时省力,提高记者采编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采用新闻数据工具分析的方式,监测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频率等,通过数据信息判断,创作与用户需求相符的新闻内容,从而更好地在巩固现有受众的基础上,扩大新闻内容的覆盖面积,实现新闻媒体创作的初衷。其次,在新闻内容创作过程中,也要利用技术工具,积极地采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并与专业的机构合作,通过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媒体团队,提高新闻内容的创作质量,用人才优势带动发展,提高媒体新生产力,让媒体团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重新闻内容的采编,从而充分地发挥新闻记者的主导功能,以人为基础,以工具为辅助,共同实现内容和工具的有机结合,实现优质内容的创作,更好地生产出高品质的新闻内容,做好新闻报道,实现媒体新生产力提升的目标。
2.4 积极组建人才队伍
首先,在新形势下,为有效实现提升新生产力的目标,在新闻内容创作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地以内容为主,组建优秀的新媒体人才队伍,丰富人才储备,弥补目前新媒体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切实地从内容入手,培养具有专业内容编辑能力、丰富知识储备的新媒体人才,要让新媒体人才不断的优化平台内容,不断创造出高质量、高社会敏感度的新闻内容,进一步地促进新媒体内容的传播和推广。其次,在人才队伍组建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注重新媒体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要使新媒体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能够快速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情况,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进行筛选,明确目前的新闻重点,创作出高质量、具有高深度的新闻内容,用崭新的视角,进行新闻内容创作,用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提高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扩大新闻媒体的社会覆盖面。此外,在娱乐化时代下,人才队伍也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有职业精神和道德意识,在内容创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新闻从业者的基本原则,要切实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新闻内容的传播和推广,防止新闻平台出现错误信息,影响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组建优秀新媒体人才,促进新媒体内容的优化和升级,推动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更好实现内容的高质量发展[5]。
2.5 内容和语言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下,群众的信息覆盖面积逐渐加强,群众的娱乐方式也在逐渐改变,更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因此,标题必须醒目鲜明,具有趣味性,才能让群众进行后续的阅读操作。因此,在内容创作方面,要想提升新生产力,就要坚持内容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切实地明确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暖心的语言,贴近群众,提高群众的关注度。其次,在新闻内容原创稿件的编撰过程中,也要明确群众的实际需求,将内容做到精致,做到有深度和思考,并在新闻内容的创作中,加入新闻编辑的意见和观点,引导正面的社会舆论,不能够采用千篇一律的稿件,导致群众获取较多的无效信息,而应该传输正向的价值观,用独特的视角,吸引群众,让群众能够与新闻内容的编辑人员,共同讨论,提高互动性,从而扩大新闻稿件的受众面[6]。此外,新闻内容也可以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官方平台留意群众的评论、留言等,根据群众的评论、留言,对新闻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进行深入挖掘,明确新闻事件的始末,进行深度报道。采取视频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吸引群众,在充分满足群众基础需求的基础上,拓宽新闻的传播面积,进一步地促进内容的优化和升级,扩大了新闻媒体的受众面,实现预期的内容创作目标,让群众对新闻媒体有更强的依赖。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群众都可以利用自身的移动智能设备,在网络平台中发布信息,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新闻传播的内容逐渐多元化。但内容生产者的不断增多,也导致部分群众为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较多的信息失范问题,在社会中传播海量的无效信息,甚至是虚假信息,影响了群众的判断和分析,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性。因此,新闻媒体要想有效提高新生产力,提高新闻媒体的覆盖面积,就需要积极采取优化措施,从内容入手,坚持内容加数据、内容加工具、内容加深度的有机结合,对新闻内容进行创作和加工,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线,满足群众的实际信息需求,提高新闻内容的创作质量,进一步地创作高品质的内容,创新内容编辑思路,实现媒体新生产力的有效提升,进一步地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周珊珊.让优质文化内容充实城市生活[N].人民日报,2024-03-27(005).
[2]郭胜利.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参与型采访与社群报道研究[J].新闻传播,2023(24):12-14.
[3]房川琳,藏丽娟,宋红杰.基于科教融合的化学综合实验教学内容探索[J].实验室科学,2024,27(01):49-53.
[4]王海宁.新媒体营销成会展业新生产力[J].中国会展,2020(19):20.
[5]彭兰.增强与克制:智媒时代的新生产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04):132-142.
[6]严沁."内容+",激活媒体新生产力——从美国媒体实践看如何推进内容品质化[J].传媒评论,2018(11):51-53.
作者简介:冯文斌(1988—),男,江西抚州人,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