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024-08-21孔恬恬
【摘 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使教育领域不断创新,混合式教学正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本文基于“UbD”理论和深度学习理论,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融合多种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构建了基于智慧云平台的DDB教学模式,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路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智慧云平台;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8-076-03
引 言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研究,其发展经历了技术应用、技术整合以及“互联网+”阶段的演变[1]。智慧教学平台为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互动途径,优化教学空间结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2]。本文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智慧云平台,构建数据化、个性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型,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适合初中学情的智慧云平台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公司推出了智慧教学平台。研究表明,UMU、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和智慧学伴等平台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应用广泛。这些平台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方便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和互动交流,并能实时监控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智慧云平台还具备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调整。通过整合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智慧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尽管他们对数字化设备操作熟练,但学习自控力较弱,内驱力不足。据调查,我校100%的学生家庭至少拥有一件电子产品,且100%的家庭实现Wi-Fi覆盖。84.2%的家长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持宽容态度,72.2%的学生将电子产品用于学习,这为混合式教学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喜好方面,62.9%的学生喜欢用智能手机,其他学生则偏好平板电脑、笔记本或台式电脑进行学习,这提示我们在选择智慧云平台时需考虑其对不同终端的支持性和易用性。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选择了超星泛雅智慧教学平台支持混合式教学。该平台允许教师上传多样化的资源以建立个性化云课程。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分析了初中认知领域学科课程特点以及初中学情,基于UbD理论和深度学习相关理论,结合超星泛雅智慧教学平台的特点,经历八年常态化教学实践,经过多个学科的教学验证,形成了在智慧教育时代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智慧云平台的DDB教学模式(图1)。此模式是在数字化背景下,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构建的适用于初中认知领域学科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一个“D”,指的是数据(Data)驱动教学改进,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于智慧云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和教学数据实施教学改进策略,告别“经验式”教学,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第二个“D”,指的是运用此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而“B”表示此模式是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而开展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
1.“UbD”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备课活动
在“UbD”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活动强调理解为先、以学生为中心和逆向设计。“理解为先”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其应用和迁移能力,而非单纯的记忆或重复。“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逆向设计”则是教师首先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再设计评价方法和教学活动,而不是传统的从教材内容出发。在此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包括“单元设计”“课程建设”“学情诊断”和“活动设计”四大环节。
2.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的混合式学习活动
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混合式学习活动重视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及长久保持。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离不开高阶思维活动,高阶思维是产生深度学习的核心,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据此,混合式学习活动分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两大阶段六大环节。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为例,阐述此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教师备课活动
环节一:单元整体设计。
此环节需要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的要求,分析教材和学情,以单元大理念为导向,逆向建构单元目标群,明确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教师在对第二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将“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和“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部分内容有机整合,以“细胞在生物体由小长大过程中的变化”为主线,确定了本课题“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接着,对教学内容进行清晰的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认知目标,教师决定将“细胞分裂和分化”部分的识记和理解层次的目标安排在独立学习阶段完成,其余层次较高的目标以及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点则放在合作学习阶段解决,以此完成课时的整合性规划。
环节二:线上课程建设。
此环节需教师根据课时教学目标,搜集和整理文本、微课、动画等学习资源,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支架并规划学习路径,建设云课程并发布学习任务。本课教师设计了“问题串”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别针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知识点,用手绘动画软件录制了趣味横生的微视频,并设计了相关的反馈练习,上传至智慧云平台,补充到七年级“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课程中,设置闯关模式,即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任务。
环节三:学习情况诊断。
学生完成独立学习后,教师需要及时登录平台查看并分析学习数据,确定学习疑难点并收集评估证据。本课中,教师通过云平台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上存在疑惑,并确定了这些疑难点。
环节四:线下活动设计。
此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针对疑难点及高阶思维目标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并准备相应学习材料和评价任务。本课教师在课堂的“释疑梳理”环节设计了协作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并准备了图片、动画等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针对高阶思维目标,设计了以“科普中国”为背景的微项目学习任务。
2.混合式学习活动
(1)独立学习阶段
环节一:任务导学。
学生登录智慧云平台,选择“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课程,在任务单引导下完成阅读教材和观看微课的任务,任务点变绿提示任务已完成。
环节二:习题测学。
平台自动跳转到练习环节,学生认真完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按难度分层设计的习题。选择题和客观填空题完成后显示分数和正确答案,主观题用纸笔完成后拍照上传,待教师批阅后课堂统一讲评。
环节三:置疑备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可通过再次研读学习材料或利用搜索引擎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平台提交,教师收集整理后以备课堂解决。
(2)合作学习阶段
回到面对面课堂中,先观看蜥蜴断尾再生的趣味科普视频,教师适时点评并提问:蜥蜴的断尾再生涉及到细胞的哪些生命活动?因学生已通过云平台课程完成自学,故很容易回答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自然引出本节课题。
环节一:释疑梳理。
此环节是对线上自学的有效反馈。教师展示学生线上学习数据,呈现学习疑难点,组织学生同伴互助解决问题。
环节二:项目探究。
此环节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教师以“科普中国”网站招募科普小达人为情景,设计挑战任务,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合作解决网友提出的问题并回信。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使知识得以迁移应用,思维层层深入,实现深度学习。
环节三:评价激励。
此环节中教师针对重难点设计了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的练习题,学生通过终端答题,屏幕显示答题情况,详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接着组织学生反思和自评,使其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自身学习策略。最后,通过对学生在线上和线下学习数据的分析,评选通关小组并记录。
结 语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新路径,促进了网络学习与传统面授、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师生间与人机间交互的有机融合。智慧云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科学的分析和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的启发者、能力的提升者和人文情怀的培养者。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推动其学习方式向研究和探索为核心的方向转变,实现好学、乐学和会学。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成为知识的学习者、探究者、建构者和分享者,从而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主动健康成长。
注:本文系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SPOC的初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批准号:QJK135C114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杜云明,颜兵兵,田思庆,等.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19): 18-20+27.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8,36(3): 13-24.
编 辑: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