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高效阅读

2024-08-21张芹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8期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智能教室到在线学习平台,从电子书包到虚拟现实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资源,还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力支持了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本文以融合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高效阅读为主题展开探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并从课程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善内容,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拓展素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突破难题,训练学生高阶思维四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以期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8-090-02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为通过系统完善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同步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使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及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责任。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其学习不仅关乎语言文字的掌握,还涉及思维方式的培养、文化底蕴的积累以及情感态度的塑造[1]。因此,融合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高效阅读,不仅是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字阅读平台,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数字阅读平台是一种在线服务或应用,收录了广泛的电子书籍、杂志和其他阅读材料,通常支持多种媒体功能,如文本高亮、注释、搜索功能和同步阅读进度,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上阅读和管理其书籍。同时,数字阅读平台还包括许多互动元素,如嵌入视频、音频或互动问题,可以增强用户的阅读体验,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环境[2]。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阅读平台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界面和多功能的阅读工具,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阅读。首先,教师需要在平台上创建课堂并邀请学生加入,然后根据教学计划上传或选择合适的数字教材,包括经典的语文读本、诗歌、历史故事等,可以在平台内以电子书的形式呈现。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多媒体功能为文本添加互动元素,包括动画解说、视频讲解和音频朗读等。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插入注解和解释,学生在点击某个生词或词语时,即可看到词义解释以及包括使用该词的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例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司马光砸缸》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利用数字阅读平台进行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更生动地理解故事内容和背景,教师可以在数字阅读平台上嵌入与课文相关的动画视频,展示司马光砸缸的情景,使学生在视觉上直观感受到故事的紧迫感和司马光的英勇行为。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音频功能,添加课文的朗读音频,特别是关键段落和生动对话的声音演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情感和语言韵律。同时也可以嵌入词义解释,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生词或难句的方式即时获得注解,强化对内容的理解。注解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语音解释,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能够让传统故事教学更加生动,帮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交互学习应用,强化学生内容理解

信息技术还具有加强交互学习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动态且参与感更强的阅读环境,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创建特定的学习活动或游戏,设计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将传统的阅读教学与现代的交互技术相结合,显著提高学生对复杂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包含多道选择题的小测验,题目涵盖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分析以及文中的隐喻或象征意义,指导学生在即时测验中检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交互学习应用还可以实现即时反馈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立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并得到解释和指导。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增加阅读学习的即时性,也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从而实现高效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种技术举办课堂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雪孩子》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交互学习功能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应在信息化阅读平台上创建与《雪孩子》相关的互动活动,如设计一个小测验,包括与生字词、重点句子以及课文主题等方面相关的题目;设计“轻松找朋友”和“我会扩词”的小测验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再设计“排序”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出“雪孩子”形态变化的过程,学生通过点击“变成水汽”“化成水”“堆成雪孩子”“变成白云”选项完成测验,以强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仅能够复习和巩固课文知识,还能通过即时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并对错误的理解进行即时修正。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的难度和类型,使其既有助于检测学生的记忆,也能激发他们的深层次思考,在高效阅读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数据深度分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高效阅读,教师还应积极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监管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行为,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支持。首先,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在数字阅读平台上的互动数据,如阅读时间、完成的阅读量以及参与互动问题的准确率,获得每位学生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的详细概览。然后,基于这些数据,教师可以识别出需要课外帮助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定制的阅读材料和练习。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阅读包含更多注释和词汇支持的材料。此外,数据分析还能帮助教师发现整个班级在某个特定话题或技能上的普遍弱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有效使用相关数据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表现,持续优化课堂活动和学习材料,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要,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通过数字阅读平台收集学生预习和复习该诗时的时间、频率以及在相关互动测验中的表现数据,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如哪些词语或句子让学生感到困难,以及他们对诗中意境的把握情况。基于这些分析,教师可以为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定制学习路径,如为理解较慢的学生提供带注释和词义解释的加强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数据调整教学策略,如在复习中增加视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数据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还可以引导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节奏有效地学习和欣赏古诗,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高效阅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不仅可以丰富阅读课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源,还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更加互动和多元的环境中高效地吸收和理解语文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特性和优势,积极使用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和工具,以促进学生的高效阅读和深度学习,在阅读课程中培育他们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赵统飞,樊继学.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 中小学电教,2024(Z1): 58-60.

李明乾.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书写语文阅读课堂精彩篇章[J]. 科教文汇,2024(3): 151-154.

伏玉芳.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J]. 小学生(上旬刊),2024(3): 19-21.

编 辑:徐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