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引领 项目驱动 素养开花

2024-08-21魏丽端方瑶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8期

【摘 要】大概念是反映了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点或论题,它对知识和技能具有统摄作用;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方式。本文以大概念作为抓手,沿着“研读课标、明确概念—分析学情、设计项目—开展项目、培养素养”主线来开展小学信息科技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科技课程;大概念;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8-063-0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这一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指出“大概念既是各种条理清晰的关系的核心,又是使事实更容易理解和有用的一个概念锚点”[1]。大概念好比一个“概念魔术贴”,它能统摄知识和技能,因而能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迁移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所遇到的真实性问题。因此,在开展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我们以学科大概念为抓手,沿着“研读课标、明确概念—分析学情、设计项目—开展项目、培养素养”主线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本文以“在线学习”模块中的“校园蔬菜种植指南”项目式学习活动为例,讨论如何基于学科大概念来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研读课标,明确概念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关注标准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动词来获得核心概念与核心任务。在设计“校园蔬菜种植指南”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先研读了对应的课标要求。

“在线学习”是信息科技课标中第二学段“在线学习与生活”的一个子模块。对照学业质量标准和核心素养学段表征,笔者梳理出“在线学习”这个子模块所要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具有寻找数字平台、学习资源的意愿,乐于参与在线学习(信息意识);能对简单问题进行拆解,并用文字或图示描述解决问题的顺序(计算思维);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运用在线工具开展合作学习与创新学习,创作简单作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网络应用中合理使用数字身份,用符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进行信息传播和网络交流(信息社会责任)[2]。结合上述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在线学习”课标中的内容要点第(2)点至第(6)点,我们发现:内容要点的第(2)点指向“信息获取”;第(3)点指向“信息交流”;第(4)点指向“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信息应用”;第(5)点指向“信息交流”和“信息传输”;第(6)点指向“信息加工”及要遵守的规范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三年级“在线学习”模块内容对应的大概念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有信息的输入、输出,可以概括为“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应用”等几个方面。其中,“信息获取”指的是根据问题需要,多途径收集、存储信息;“信息加工”指的是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信息传输”指的是将信息从发送端传送至接收端并被接收的过程;“信息应用”指的是将信息应用于真实问题的解决。

分析学情,设计项目

在明确了“在线学习”对应的大概念后,我们整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设计了“校园蔬菜种植指南”项目。

1.确定学习目标

确定好学习目标,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在开展“校园蔬菜种植指南”项目前,我们对照“在线学习”核心素养目标和大概念,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①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信息意识)。②能分析问题情境,用文字流程图的方式描述解决问题的顺序,明确项目成果及其评价标准(计算思维)。③会在线问卷调查、检索,获取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等数据资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④会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获取有效信息(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⑤会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形式的蔬菜种植指南(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⑥会利用数字平台友善地交流和分享信息,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2.设计驱动性问题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好的驱动性问题必定指向学科大概念,具有真实问题情境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引发学生产生高阶思维。因此,我们紧扣“信息处理”这个学科大概念,联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我校实情,设计“校园蔬菜种植指南”项目的驱动性问题。

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有学到植物的相关知识,在课间有体验到如何刨地、播种、灌溉蔬菜、收获蔬菜,但科学课上的“植物知识”与蔬菜种植劳动实践似乎是两个毫无联系的不同领域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具有思考性地在“梦想田园”中种植蔬菜,深刻理解植物的结构及其一生,我们设计了产品导向和角色导向相结合的驱动性问题:当一回“蔬菜专家”,对某一种蔬菜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方法科学、版面美观”的PPT形式的蔬菜种植指南,以指导同学们在学校“梦想田园”中种植蔬菜。实践表明,学生对该驱动性问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3.设计项目框架

为提高“校园蔬菜种植指南”项目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我们根据前期梳理的大概念及其下位的关键概念,重构闽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网络信息辨真伪”和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演示文稿展成果”教材资源,设计了项目活动框架(图1)。

子项目一:蔬菜喜好调研。主要让学生开展线上调查活动,了解同学们比较喜欢吃哪一种蔬菜,并确定本小组想要推荐种植的蔬菜品种。该项目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子项目二:蔬菜种植知多少。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围绕想要推荐种植的蔬菜,开展在线检索信息活动,辨别网络信息真伪,获取蔬菜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有效资源,会建立文件夹对这些资源进行存储。该活动对应“信息获取、信息加工”,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了解蔬菜的品种、营养价值、生长习性、种植方法。

子项目三:制作蔬菜种植指南。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演示文稿的文字、图片编排,并将子项目活动二中获得的资源整理成一份“蔬菜种植指南”。该活动对应“信息加工”,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规划“蔬菜种植指南”的操作流程,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主题演示文稿。

子项目四:交流种植蔬菜指南。主要是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分享发布本小组的蔬菜种植指南,并进行成果评价。该项目对应“信息传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规范的信息交流能力,并懂得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

子项目五:种植蔬菜。组织学生根据蔬菜指南选购蔬菜种子,开展“梦想田园”的种植活动。该项目对应“信息应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融合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能力。子项目五是整个大项目的亮点,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

开展项目,培养素养

在设计了项目活动框架后,我们就通过设计并开展一系列课时活动来落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子项目二“蔬菜种植知多少”中,我们紧扣“信息获取”和“信息加工”这两个关键概念,组织学生开展了“浏览网站获知识”“搜索引擎查信息”“辨别信息判真伪”三个课时活动。以“搜索引擎查信息”一课为例,本课对应的关键概念是“信息获取”。本课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落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环节一:问题导入、明确课题。

活动内容:教师向学生展示种植蔬菜前需要解决的系列问题,并提出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联系学习经验,指出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查信息。教师导入课题“搜索引擎查信息”。

素养目标指向:培养学生主动选择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意识(信息意识)。

环节二:自主探究、体验搜索。

活动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导学单,打开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番茄有哪些品种”等问题的相关信息。

素养目标指向:让学生认识常用的搜索引擎并初步学习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环节三:理解原理、获得技巧。

活动内容:学生演示并介绍自己的搜索方式——“语句式搜索”。教师通过微课资源向学生介绍搜索引擎工作原理,指出“关键词”在索引数据库中的重要性。学生练习分析问题情境、提炼关键词,应用“关键词方式”搜索信息。

素养目标指向:帮助学生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会分解问题、提炼关键词,提高搜索信息效率的能力(计算思维)。

环节四:迁移应用、主题搜索。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本小组想要推荐种植的蔬菜,合理分工,并在线搜索,获取蔬菜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源,解决如何获取信息的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建立文件夹、分类存储资源。

素养目标指向:指导学生使用关键词查找与蔬菜种植相关的有效信息,并会保存、整理图片、文本信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环节五:交流分享、活动评价。

活动内容:展示本小组获取到的蔬菜种植主题的相关资源。根据活动评价量规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素养目标指向:让学生学会信息交流,感受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学会友善地评价他人(信息社会责任)。

环节六:课堂总结、制造悬念。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梳理本课知识与技能。制造悬念:如何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

素养目标指向:本环节主要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为后续“信息加工”的学习作铺垫(信息意识)。

正是通过聚焦关键概念的系列课时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了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实践证明,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以大概念作为抓手,以项目式驱动学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建构知识,习得关键能力,培养必备品格,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开花。

大概念视角下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大概念是素养目标的核心,需要做好项目式学习活动问题情境的真实性设计、项目活动内容的关联与迭代、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反馈。这样的教学变革对教师而言充满挑战,但诚如伽利略所说:“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拥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那份特殊的勇敢。

注:本文系2023年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数字素养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闽教电馆KT23003)及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2022X0378 )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 2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编 辑:徐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