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探究

2024-08-21林思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8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小学阶段的信息科技教育变得紧迫。为顺应潮流,我国于2022年将信息科技列为小学课程独立科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张以项目驱动方式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式学习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小组协作和活动评估等方法,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优势,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推动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信息科技;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8-041-02

如何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融入项目式学习,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在获得广东省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支持后,笔者主持了关于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探究的课题,并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科技教育中设计和实践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项目式学习(PBL)与传统学习模式有所不同,它基于现实问题场景,通过考虑学生的个人学习历程和兴趣爱好来引发问题,同时强调学生在项目探究中扮演主导角色。因此,项目式学习正在逐渐受到更多教育机构及教育者的关注和认可,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积极参与,挑战自我,发现潜力,体验学习乐趣,激发热爱之情和探索欲望。

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项目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计划,实施展示,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项目式学习能够提升信息科技教学质量,有效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模式构建

1.项目选题

笔者认为,在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应该选择一个与信息科技领域相关并且具有前沿性、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项目,可以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信息科技应用项目,如设计制作一个小程序——“自动驾驶模拟”。“自动驾驶模拟”项目的设计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自动驾驶技术,并掌握相关的编程和模拟技能。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环境了解自动驾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应对各种交通场景和突发状况。学生可以利用编程技能,设计并实现一个虚拟的自动驾驶系统,通过软件模拟不同的道路和交通情况,如定点停车、避让前车、遇红灯停等。他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测试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体现新课标课程理念的“科”与“技”并重。

2.分析问题,确定方案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得到了强调。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的根源和特点,然后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1]。学生将根据确定的方案展开行动。他们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的各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学会如何有效地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假设小学生正在进行一个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主题是分析自动驾驶模拟的问题并确定解决方案,学生可以按如下流程完成项目。(1)问题分析: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可能会被广泛应用,但存在着安全性、道路规则遵守等方面的挑战。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现有的自动驾驶技术和相关案例,了解自动驾驶系统可能面临的问题,如人机交互、道路标识识别等。(2)解决方案确定:设计一个自动驾驶模拟系统,模拟自动驾驶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行驶情况。向前行驶:如果汽车没有到达停车点,则重复执行向前行驶,否则停止行驶;汽车变道:如果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就重复向前行驶,否则变道;遇到红灯或到达停车场,则汽车停止行驶,否则重复执行向前行驶等情形。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抽象、分解、建模,并形成解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

3.项目实施,作品制作

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们将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他们将开始着手作品实际制作。以“自动驾驶模拟”为例,他们将按照之前确定的方案,动手设计和开发自动驾驶模拟程序。这需要考虑如何模拟真实道路和交通场景,如何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以及如何设计用户界面和反馈机制等。这个阶段将涉及各种信息科技技能的运用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如程序错误、模拟环境不够真实、算法优化等,需要通过团队合作不断地调试和改进他们的程序。同时,他们还需要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整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们将不断面对各种技术难题和挑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

4.交流展示,成果汇报

随着项目的逐步完成,学生们即将迎来交流展示和成果汇报阶段。学生们精心准备展示,演示自动驾驶模拟作品设计和实现。展示现场,学生们解释项目原理和技术,展示程序和算法运行方式,同时展示项目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和应用。这个环节既检验了学生学习成果,也展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和沟通技巧,同时让学生接受评价和建议,汲取经验改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多维评价,反思总结

信息科技课程评价倡导以素养为导向的多元化方式,真实反映学生能力和潜力[2]。通过评估标准和评分表的制定,教师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指导框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期望和要求。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教师确定评估标准时,要考虑作品完整性、逻辑性和学生创新能力、表达方式,注意激发其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程序评估中,评估学生在源码编辑器中实现自动驾驶的能力,考查技术水平、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项目评估中,合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通过多维评价,学生清晰了解学习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根据上述几点,笔者得出了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项目任务和构建项目式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信息科技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朱宇敏. 基于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项目式学习模式研究[D]. 广州:广州大学,2023.

刘晓君,王志杰.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我是灵芝社区植物代言人”教学为例[J]. 教育信息技术, 2020(11).

编 辑:徐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