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德育培育时代新人

2024-08-21仲玉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8期

为创新中小学德育形式,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把“红色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2024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这一历史时刻,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和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数字德育培育时代新人暨“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进校园巡展”活动,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和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同时启动(图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丰台区教委相关领导,以及来自东城、西城、丰台、顺义等区的部分学校德育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部分学生党员、北京市中学生代表共计3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由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主持。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北京电视台、现代教育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等媒体记者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馆校合作,培养数字时代合格公民

活动伊始,丰台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杨晓辉发表致辞。他表示,在数字化时代,德育的突出特性是互动、实时和跨界融合,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公民道德和价值观,需要关注面向未来的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历史文化、革命精神、使命担当的传承与接力。他介绍,丰台区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了诸多实践与探索,创造性地提出“行走的思政课”概念,研制出丰台区“全要素、贯通式、实践性”思政课程9条精华路线,提炼形成了五大思政教育主题,即“百年党史·传承基因”“铁血卢沟·爱国情怀”“人文丰台·爱我家乡”“航天梦想·奉献创新”“劳动教育·创造幸福”。“行走的思政课”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形成“行走的思政课”+语文、历史、地理、劳动等跨学科课程样态,实现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阮滢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北京中高考刚刚结束,语文作文命题充分反映了当前育人方式变革的鲜明导向,这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养考查。馆校合作作为一种优质资源供给与共享方式,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正日益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关注。这次巡展活动,纪念馆资源走进校园,让学生们通过观看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伟大的抗战精神,这对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他强调了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并指出推动“流动的博物馆”走进校园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育、文化强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罗存康馆长介绍了抗战纪念馆过去一年《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巡展的成功经验,并表达了对本次巡展的期望,希望通过展览让文物“活”起来,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他表示,抗战纪念馆计划在年内将展览送进全市20所中学,并结合“‘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巡展走进高校、“纪念馆之星”培养计划、“学雷锋志愿者‘益起来’”以及“小小志愿讲解员”招募等活动,帮助学校培养、考核和上岗一批自己的学生讲解员,充分面向学校师生进行革命历史展览宣讲。

活动中间,与会领导和嘉宾们一同登上舞台,在电子屏幕上共同按下掌印,标志着本次馆校合作的巡展活动正式启动。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师生践行强国使命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副校长陈明霞作为参与学校代表,做了题为“数字德育育新人,馆校合作谱华章”主题发言。她谈到,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在数字德育领域做出了前瞻性探索与实践,以智慧校园建设为驱动,构建“思·行·雅”课程育人体系,强调数智赋能教学、管理、科研等多个场景。学校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并利用智能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引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思政课程,并通过数字德育平台提升学生参与度。在日常德育主题教育中,学校通过数字平台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数智赋能时代背景下,积6czzV6w+zNor4O+a8Cqf/Q==极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新时代教育事业贡献了坚实力量。

丰台二中和赵登禹学校学生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广大中学生发起倡议:一是铭记屈辱历史,坚定复兴信念。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强,方可无惧风雨,傲然屹立。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要深刻理解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是厚植家国情怀,担当强国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用“知行合一”的实际行动践行好青年一代的强国使命。

活动同期,与会师生共同参观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进校园巡展,多位学生讲解员为现场观众做了精彩深入的讲解(图2)。

巡展进校园,推动数字德育深入发展

巡展活动突出庆祝建党103周年主题主线,紧扣讴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精选抗战文物珍贵历史图片100余幅,包括抗战时期的海报、会议照片、抗战追击照片、战事指示文件图、书籍照片、作战地图、抗战总结报告图以及背包、斧头、毛毯、纪念章、锦旗、长枪等物品的图片,辅以相关文字进行展示。展览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勇担历史重任,誓为民族先锋;秉持民族大义,坚持团结抗战;制定胜敌方略,引领抗战方向;开辟敌后战场,开展人民战争;推进伟大工程,夺取抗战胜利。通过大量的史实、图片,以物证史,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的光辉事迹,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把抗战文物史料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血写的抗争历史和承载的伟大精神,准确地传递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引领他们从历史中汲取信仰、智慧和前行的力量,并以此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数字德育培育时代新人暨“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进校园巡展”活动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和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的成功启动,不仅标志着馆校合作在数字德育领域的深入发展,更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文化体验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巡展,我们相信,北京市的青少年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随着巡展的逐步推进,这些珍贵的抗战文物能够走进更多校园,激发更多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新时代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伟大征程谱写新的华章。

编 辑:徐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