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

2024-08-20黄奥婷

今古文创 2024年31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手机普及率的升高,人们的交流方式也随之改变,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朝着简洁的方向发展。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是时代的产物,从产生的原因上看,它的出现不仅和汉语拼音的产生有关,同时也受到互联网和其他国家语言形式的影响,并且和中国的群体主义观念以及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特点上来看,作为一种新兴的缩略词,其形式简洁、委婉含蓄、表义主观多样;从功能上看,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在情感表达上有所欠缺,充当句法成分时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此外,这种缩略词还存在着易产生歧义,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而对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加以分析可以帮助人们辩证地看待这类缩略词,从而使汉语词语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缩略词;产生原因;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1-012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1.034

网络词汇是一个热点研究。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新词不断产生,旧词不断消亡,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构成形式,研究网络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有利于加深人们对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认识;对这类缩略词的特点和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人们辩证地看待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从而更加规范地使用汉语词语。其次,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心理状态,这便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年轻人的心理想法。

一、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产生的背景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是指其利用原词语的每一个字的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缩略而成,最早起源于饭圈(网络用语中指粉丝圈子的简称),它与传统汉语缩略词在书写符号和缩略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出现和许多因素相关,其中《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是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不仅如此,互联网的发展、群体主义观念、其他国家的语言形式以及当代年轻的心理特征都对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产生有所影响。

(一)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和传统汉语缩略词的区别

新兴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和传统汉语缩略语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汉语的缩略语大体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

简称是较复杂名称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而言,大体有下列几种形式:

1.前后词均取一个语素。例如:

家用电器—家电 体格检查—体检

2.前词取前一个语素,后词取后一个语素。例如:

扫除文盲—扫盲 高等学校—高校

3.省略并列词中相同的语素。例如:

中学、小学—中小学 理科、工科—理工科

4.截取原来名称的前段或后段。例如:

清华大学—清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

5.包含外来词的名称可以只取外来词的开头的头一个音节(字)。例如: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 德克萨斯州—德州

6.其他。例如: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数词略语是指为了使说话简短,使用数字对并列词语的语素或语义成分概括出来的略语。大体有下列几种形式:

1.根据共同的含义加上列举的项数。例如:

酸、甜、哭、苦、辣—五味 猪、牛、羊—三牲

2.使用数字对并列词语的语素成分概括出来。例如: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双百方针

3.其他。例如:

三大件 三好学生 竹林七贤 扬州八怪[1]

这些缩略语是在没改变词语原义的基础上,对汉语的语素或语义压缩省略而成,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方便书写和日常交流。并且有些简称代替了原有的全称,成为一般的词,进入常用词汇中。例如“空调(空气调节器)”“地铁(地下铁路)”。而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和以往常见的汉语缩略词不同,其是指利用原词语的每一个字的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缩略而成。[2]

大体分为六种类型:

1.四字短语。例如:

ssfd(瑟瑟发抖) yygq(阴阳怪气:不直接表达想法或者意思,却用一些词来含沙射影) ssmy(盛世美颜)

2.日常交流常用词语。例如:

dbq(对不起) drl(打扰了) bhys(不好意思) bhs不嗨森(不开心)

3.常用流行词语。例如:

jmm(姐妹们) blx(玻璃心)

4.明星人名。例如:

ch(陈赫) dc(邓超) lyf(刘亦菲)

5.网络平台名称。例如:

wb(微博) dy(抖音) yxh(营销号)

两种缩略词的最大区别是词语的书写符号和缩略形式不同,传统汉语缩略词的书写符号是汉字,而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书写符号是罗马字母;传统汉语缩略词的缩略形式多种多样,而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缩略形式单一。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缩略方式一般在英语中比较常见,英语采用罗马字母作为其书写符号,属音节文字,用符号直接表音,间接表示语义,因此英语单词采用这种缩略方法往往人们司空见惯。而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用符号直接表意,间接表音。但汉语仍可以采用这种缩略方式,主要是因为汉语拼音的产生和使用为这种缩略词创造了条件。《汉语拼音方案》于1958年在我国正式通行,其采用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这便使汉字的读音清晰地表现出来,使其不再是一种隐晦的存在。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日常交流中传递的声音都具有一定意义(词句意义),即语音,汉语拼音作为汉字的记音符号,同时也记录了汉语语音,使语音不仅仅从听觉上可以被感受到,同时在视觉也有所体现,通过拼读出来的音节,自然也带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是将原本的汉语书写符号——汉字(重在表意)改用汉语拼音(罗马字母)作为书写符号(重在表音),进而得义,之后再进一步缩略,实则是对汉语词汇的书写符号的再变体形式。

(三)互联网的发展

除了客观条件以外,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今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网民总体规模已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左右。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使用的手机和电脑键盘上面都是罗马字母,因此人们的交流方式也随之改变。现在只需要动一动手指,敲打几下键盘就可以传递信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文字改革”还是“白话文运动”,都无疑印证了语言越来越简单化,越来越注重传递信息的效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渴望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恰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将原有需要拼写的完整音节,直接通过首字母的缩略形式来表示,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聊天的趣味性。

(四)集体归属感和群体主义的体现

此外,集体归属感和群体主义的观念也是这类缩略词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又影响语言词汇的使用。众所周知,中国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人们之间的关系网是扩大了的家庭关系。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很容易把自己接触到的人,下意识的分为“外人”和“自己人”,这种文化特征在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上就有所体现。不同社交圈的人,在使用这种缩略词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有共同话题会瞬间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伙伴意识。这类缩略词像是隐语一样,“自己人”知道其含义,而“外人”往往不知所云,因此在无形之中便与不是同一圈子的人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在饭圈中,有许多这种形式的缩略词。例如“sfw(撕番位:指有些粉丝热衷于帮自己爱豆争排名)”“hyh (后援会)”“ft(粉头:粉丝群中的老大)”“yxh(营销号)”“bp(白嫖)”“zzr(制作人)”。在QQ社交圈中也有这种类似的表达,例如“cby(处吧友)”“cgx(处关系)”等等。这些缩略词具体含义一般是同一圈子中的成员们约定俗成的,大家彼此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成为交流中的“通行证”。

在朋友之间,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构词形式使彼此之间易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只有彼此知道的秘密。例如两个朋友为别人准备生日惊喜时,这无疑是一件很秘密的事情,用“DG准备好了(蛋糕准备好了)”,便可以高效精准地表达信息,还带有一定的隐秘性。又如朋友喜欢看电影,当邀请方发出“KDY(看电影)去吗?”这种形式的表达时,若受邀的一方立刻懂得其含义,并给予回答,说话者便能充分感受到对方是“自己人”。

(五)国家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碰撞

不仅如此,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也不可忽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语言之间也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语言的融合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汉语中有许多外来词,例如“幽默”“啤酒”“马克思主义”,汉语中的“丝”“茶”等词都被英、俄等国家借用,甚至日本假名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也是语言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结果。从来源上看,字母缩略词的典型代表是英语,英语缩略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类型多种多样,首字母缩略词(利用词的第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词组成的缩略词)便是其中一种。[3]例如“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ETA(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预计到达时间)”“ASAP(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到达)”等等。

二战结束后,英语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国际语言逐渐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国际通用罗马字母在其他语言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类似于英语这种首字母缩略词的表达形式在其他国家也渐渐出现。日本的“KY式日语”(将日语中文节或句子中各个单词(一般不包括助词)的罗马音符的首字母而组成的一类新单词)便是在这种影响下而产生的。[4]例如“IW(意味わからない:不知道、不理解、不明白)”“CK(超キモい:好恶心通常)”等。汉语拼音同样也是采用罗马字母作为拼写符号,因此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产生也是当代语言之间相互借鉴的结果。

(六)年轻一代标新立异的心理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许多外国的文化思想输入到中国,而每个时代都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印记。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流行词汇还是“绿军装”“八大件”“知识青年”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些词语逐渐消失,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例如“扑克”“互联网”“沙龙”等等。进入21世纪,新一代的年轻人思想更加开放、追求自由,希望创造属于自己时代的文化,发出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体现,青少年亚文化群体通过共享他们的语言,行为观念所表现出来的群体固定风格。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群体中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1.0%,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7.8%、20.5%和18.8%,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26.3%,可见青少年在网络中的力量不可忽视。青少年亚文化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语言简洁的追求衍生出新的内容,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出现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其成为这一代年轻人之间独有的语言,是00后自成一派的语言体系。青少年群体想要借助这种媒介来表达自我,实现思想独立并逃避成年人掌控的世界,做自己世界的主人。这种独特的语言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体现出了“自己人”的集体意识和伙伴意识。

二、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特点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词语,其本身与传统的缩略词有所不同,这点主要体现在形式方面,其实际是原有汉语词书写形式变体,并没有改变词义或创造出新词,也没有任何的修辞手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其形式简洁、表义委婉含蓄、意义解释主观多样。

(一)形式简洁方便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形式简洁。不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网络交际中,人们说话时都倾向方便、快速,在忙碌的时候用这类缩略词来回复对方,可以大大节省打字的时间,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书写符号是罗马字母,和传统的汉字相比在手写输入方面更加简洁。比如2017年网络社交中,“在吗”一词被列为十大最惹人反感的流行语之一,如果被他人问到时,可以直接回答:“yjgj(有句港句即有事说事)”,既对方知道自己现在比较忙,又表现出自己的不耐烦的情绪。并且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打字时,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拼音比传统的汉语词的拼音要少一些,可以节省打字时间,提高沟通效率。

(二)表义委婉含蓄

一些不堪入耳的词语在缩略之后,即让对方知道了自己在讲什么,又不会太过于直白,表义比较委婉含蓄。并且国家大力倡导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一些有侮辱性和攻击性的词语往往在网络平台上无法显示,而互联网用户遍布各个年龄段,其中青少年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如果过于偏激和带有侮辱性的词语直接显示出来会过于直白,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可以委婉的表达其含义,大大降低了对他人的侮辱性和攻击性。并且在网络社交中,网友想要内涵他人或对某件事件进行负面评价时,不想用过于直白的词语表达出来,往往也会使用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

(三)含义解释主观多样

虽然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在意思上会引起歧义,但是只要聊天双方事先对彼此熟悉了解,并且缩略词语与聊天的话题相关,双方有所约定,便可以任意选择相关的词或短语进行缩略,赋予其固定含义,当日后遇到同样的场景或话题都可以拿来使用。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自然在词语定义上也会存在差异。例如:

话题一:两个办公职员就客户资料在手机上聊天。

职员A:昨天的zl(资料)弄好了吗?

职员B:嗯嗯,弄好了。

话题二:两个朋友在讨论俄罗斯冬天的天气。

朋友A:俄罗斯下雪了,zl(真冷)。

朋友B:是啊,现在都零下20度了。

因为语言具有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是社会约定的关系。而这种缩略词的含义也往往具有临时性。

三、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的问题

这类缩略词的形式上新颖有趣,但是词语表达的准确度上有一定的缺陷。汉语词汇含义丰富,不同汉字的字形代表不同的含义,即使两个同音字,但字形不同,其组合起来也代表不同的含义。因此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表达意义,对于汉字这种表意体系的问题来讲,有很所不足之处,同时各个年龄层的群体,对这种类型的词语接受程度也不相同。

(一)易产生歧义

虽然这类缩略词形式简单,便于在网络上打字交流,但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却不能像传统缩略语那样广泛应用到口语交流中或成为一般词汇。

第一,汉语在词汇方面存在同音语素多这一特点,比如“yì”有“意、义、亦、亿”等等。因此,汉语词汇中有许多异形同音词,这一类词经过缩略后,再用到日常交流之中,往往需要经过一番思量。比如“lj”可以解释为“联结(结合在一起)”或“廉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pp”可以解释为“琵琶(一种乐器的名称)”或“枇杷(一种可食用的果实)”。

第二,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只保留声母,省去韵母和声调,而汉语音节的基本结构是声母+韵母+声调,三者缺一不可,才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汉字读音。其中声母有22个,韵母有39个,声调有4类。根据汉语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声母、韵母、声调的组合方式有几百种可能,缩略之后,不同的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拼读习惯来理解这种词的意思。例如“cn”可以解释为“采纳(cǎi’ nà)”“菜鸟(cài’niǎo)”“才能(cái’néng)”等等。

第三,z、c、s和zh、ch、sh与h开头的声母搭配时,经过缩略之后,易产生歧义。例如“zhh”可以解释为“真好喝”也可以解释为“账号”,“chh”可以解释为“窗户”也可以解释为“才回话”。

第四,零声母音节(除y、w隔音字母开头外)在缩略时,可能会与英语单词混淆。例如“爱你”缩略成“an”易与英语中不定冠词“an”混淆。

第五,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信息传递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5]首先从第一个环节来看,语言是听觉符号,发话者在大脑中首先是要对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行整理编辑,之后发出语音,经过媒介的传递到达受话人一方,而受话者要对接收到的语音进行解码理解,最后得出意义。整个过程当中,语言符号系统始终都包含了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作为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只记录了语言的意义,而缺少语音形式,但汉语音节却只记录了汉语语音,在汉语意义的记录上存在不足。汉语拼音首6LMYDt4aXudmgTeXN32zHg==字母缩略词既缺少语音形式的完整性又缺少意义,便很容易产生歧义。因此,这类缩略形式很难成为大众都能接受的构词组合方式。

第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文化影响语言,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写照。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几千年的演变无疑深深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烙印,并且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这是汉语拼音无法做到的。同样中华文化也在汉语词句当中有所体现,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提道:“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崇尚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也大量反映在汉语词语中。”[6]如山高水长、无中生有、赏罚分明等等,都在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若要换成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来表达,便有些苍白无力。缺少内涵。不仅如此,现代汉语中的一般词汇也十分丰富,包含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各自特点鲜明,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

(二)使用范围狭小,年龄范围受限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虽然新颖、有趣,但不易理解,需要一定的语境加以限制,一句话中全都使用这类缩略词反而会造成交际障碍。因此,在使用范围上易受到制约,与英语首字母缩略词不同,这类汉语缩略词大多数用于网络交际中,在日常面对面交流中很少用到,在正式场合更是无法出现,很难大范围使用。并且使用这类缩略词的主要人群大多数是05后和10后,而80后和中老年人一般很难接受,并不具有全民常用性。

四、结语

随着娱乐文化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饭圈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在05后之中流行开来,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词语表达形式。虽然其形式新颖,表达简洁,但仍然不能成为主流文化和汉语词语的主要组合形式,取代汉字的地位,作为主要的书写符号。并且各个年龄段对此类缩略词褒贬不一,接受程度不同,因此范围具有特定性。这种缩略方式并不十分规范,容易引起歧义,不能精准有效地传递信息,容易造成交际障碍,并在语法和功能上也十分有限。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刘立慧.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研究[J].安徽文学,2017,(05).

[3]王璐,王朋.英语缩略词的语用功能及其对汉语的渗透[J].山东外语教学,2007,(02).

[4]张池文.日本语言新现象之“KY式日本语”刍议[J].科技信息,2009,(30).

[5]叶蜚声,徐通锵,王洪军,李娟.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