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造物与现实空间的共生:从纪录片《幻想工程故事》探索幻想场景的现实建构

2024-08-20李志轩叶辉

今古文创 2024年31期

【摘要】基于纪录片《幻想工程故事》,以华特迪士尼公司为例,探讨“影视造物”与“现实空间”的关系,以动画为线索,首先概述了纪录片及迪士尼文化的发展脉络,解析了迪士尼品牌从“动画呈现”到“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其次从三个方面塑造“童话叙事”的文化空间:沉浸化叙事形态;IP属性的文化还原;技术互动与文化空间结合。迪士尼的文化品牌与角色形象予以了观众深厚的情感连接与共鸣,形成享誉世界的文化现象,《幻想工程故事》深刻反映了幕后及此种文化现象之成因。剖析迪士尼及该片的精神内核,为童话故事的艺术创作和品牌文化的空间营造带来启示作用。

【关键词】影视造物;现实空间;《幻想工程故事》;纪录片;现实建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1-007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1.021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造境’:戏剧影视模型产品的数字造物之所”(项目编号:202313320070X)。

一、梦想与内涵:华特迪士尼公司与《幻想工程故事》

(一)一个梦想家:华特·迪士尼的天马行空

华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由华特·迪士尼于1923年创立,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传媒娱乐企业,跨足电影、电视、主题公园、度假区、消费品和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并凭借其卓越的品牌影响力和创新能力,成了全球娱乐产业的佼佼者。在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网民投票选出美国20大文化符号,包括百老汇、好莱坞、NBA、迪士尼等。不难感受到,从美国文化造就了迪士尼再到迪士尼成为美国文化符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便在于迪士尼在动画电影以及实体游乐园文化产业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迪士尼动画电影本身也吸取了大量其他美国文化符号的经验。1928年,华特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卡通《蒸汽船威利号》,其中首次亮相的米老鼠成了动画历史上的里程碑。随着时间的推移,米老鼠逐渐成了全球最知名的形象之一,而华特迪士尼公司推也逐步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动画帝国。华 特·迪士尼的浪漫主义幻想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迪士尼作品中。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产品,它们是华特·迪士尼对美好、善良和真理的追求。无论是《白雪公主》《小美人鱼》还是《狮子王》,它们都充满了对爱、友谊和家庭的赞美,以及对勇气、诚实和善良的颂扬。

除了经典的动画形象,华特·迪士尼还引领了技术的革新。在纪录片的开头便展示了例如CAVE沉浸式系统(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和对模型进行条纹投影(三维模型扫描的早期技术)等优秀的技术。他将传统的手绘动画与新技术相结合,使得动画制作更加高效和生动。同时,他还注重细节和品质,每一部作品都经过精心制作和打磨,使得它们能够在细节上达到完美的效果。除了电影业务外,迪士尼在电视领域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其电视节目涵盖了各类观众群体,从儿童到成年人,从家庭观众到核心粉丝。迪士尼的电视频道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二)《幻想工程故事》中的另一个迪士尼

《幻想工程故事》是一部由莱丝莉·艾沃克斯执导,于2019年11月12日在美国上映的原创纪录片。一共6部(第一部即《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第二部《华特会怎么做?》、第三部《点石成金》、第四部《成败由天》、第五部《进步的旋转木马》、第六部《超越无限》)讲述了百年迪士尼帝国强大且生生不息的秘密,揭开了世界各地迪士尼主题乐园创建历程的幕后故事。这部纪录片获得前所未有访问授权,带领观众走进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Walt Disney Imagineering,WDI)幕后,深入迪士尼公司鲜为人知的设计开发中心一探究竟。向观众展现了造梦者们如何在面临资金的短缺、外界的轻视与不解以及未知的难题时,把梦想付诸现实。

《幻想工程故事》以精湛的叙事和权威的角度,深度探索了迪士尼公司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聚焦迪士尼乐园的建造历程,成功展示了迪士尼个人及其团队的乐观精神、开拓精神和远见卓识。影片中,导演莱丝莉·艾沃克斯以严谨、稳重、理性、官方的语言风格,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惊喜与感动的世界。无论是触摸屏技术的研发、全景拍摄技术的运用,还是机械偶在工业光魔之前的卓越表现,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迪士尼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才华。同时,影片还通过讲述迪士尼世博会的举办和经典歌曲《小小世界的歌》的创作背景,展现了华特·迪士尼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影片开篇部分将前沿的技术场景进行堆砌剪辑。全投影的房间、三维模型扫描的早期技术研究、白雪公主的塑型表皮制作、行走机器小车等画面,都以精湛的技术和艺术呈现,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这不仅展现了迪士尼在创意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更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其背后故事的平台。

二、以梦筑城:迪士尼乐园的文化构想

(一)从“动画呈现”到“文化景观”:迪士尼品牌文化的生成

当我们谈论“迪士尼乐园”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动画角色、欢乐热闹的游戏氛围。这种“迪士尼标签”已经成为西方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种由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迪士尼公司标志性角色带来的文化现象,以其独特的创意,塑造了一套独属于迪士尼的品牌价值观。迪士尼文化的核心在于家庭友好、梦想实现和创意创新。迪士尼公司以其高质量的动画电影、电视节目和主题公园,为全球观众带来了欢乐与温馨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以此来强调家庭价值观和情感纽带。无论是在电影、电视节目还是主题公园中,迪士尼都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种情感纽带使得迪士尼品牌超脱了一个娱乐品牌,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象征。迪士尼文化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和经济价值的文化品牌之一,其周边产业及其产品对于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作为迪士尼文化的现实载体,迪士尼乐园无疑是迪士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代初,华特·迪士尼的创意开始萌发。他对于传统乐园的想法产生了兴趣,并决定将这一概念与他的动画角色相结合,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公园。从一开始,华特的愿景就不仅仅是建立一个普通的游乐场。他希望创造一个可以让人们忘却日常烦恼,沉浸在魔法与梦想的世界,就像《幻想工程故事》第一部的标题“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1952年,华特开始与寻找他的“幻想工程团队”,共同探讨如何将他的愿景变为现实。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将动画中的世界带入现实。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与突破,在物理、建筑、艺术、技术等多个领域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华特的愿景,他们需要克服诸如如何设计独特的建筑风格、如何创造持久的娱乐项目、如何确保游客的安全等各项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第一家迪士尼乐园终于在1955年成功开业。这个地方成了无数人童年回忆的一部分,为无数家庭带来了欢乐。它不仅仅是一个游乐场,更是一个成真的梦想。从最初只存在于华特迪士尼脑海中的构想,到如今遍布全球的迪士尼乐园,“迪士尼”这个招牌经历了不断发展的漫长旅程。通过《幻想工程故事》这一系列纪录片,我们得以一窥迪士尼乐园背后的创意与艰辛。它向我们展示了华特·迪士尼的远见卓识和他对于梦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幻想工程团队为实现这一愿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二)从“艺术家”到“建筑家”:迪士尼乐园的“幻想工程师”

在《幻想工程故事》(第一部),我们可以看到华特的“幻想工程师”从普通的动画制作者转变为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通过创意和实践的转变,展示了华特迪士尼的初步创意如何通过工程师的努力转化为建筑设计。在设计迪士尼乐园的城堡时,工程师们从华特迪士尼的构想中获得灵感,然后通过绘制草图和制作模型等手段将这些想法具象化。他们将这些创意转化为建筑设计,并重新学习之前从未接触的函数与公式,以此来设计城堡的外观、内部空间的布置和装饰等。工程师们不仅要考虑到乐园的美学和创意,还要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和技术应用。例如,在设计过山车时,工程师们需要考虑到过山车的刺激度、舒适度和安全性来确保过山车的结构和运行安全。将创意和实践相结合,以确保乐园的设计不仅具有创新和独特性,还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运营。

三、“不是观众而是主角”:童话叙事的文化空间建构

在纪录片《幻想工程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迪士尼乐园如何通过细节和故事情节的营造来制作一个可以让游客参与进来的游玩项目。这些细节和故事情节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乐园的观赏价值,更是为了创造一个沉浸式的乐园体验,让游客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迪士尼的氛围和魅力。

(一)塑造新世界:沉浸式叙事与电影文化

迪士尼乐园以其精致的细节而闻名。工程师们注重每一个细节,从建筑物的外观到道具的摆放,都力求完美。他们通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将乐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打造成一个独特而有趣的场景。在纪录片中关于《亚马逊丛林之旅》项目的设计中,展示了工程师们如何通过精心制作动物道具和雨林装饰,将项目区域打造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从场地规划,到模型制作,都让人仿佛真实置身于亚马逊丛林。也正是这样的细节处理,才能让游客真正的遨游在迪士尼的各个童话世界中。

除了精致到逼真的细节外,故事情节的营造也是将游客们沉浸其中的主要原因。工程师将迪士尼的动画故事和角色IP融入乐园的设计中,将游客们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奇迹的世界并能够与这些故事和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纪录片中展示了工程师们如何通过建筑和装饰来呈现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他们通过建造具有故事性的建筑和景点,让游客们能够在乐园中亲身体验动画电影中的情节和场景。例如,以迪士尼动画电影《小美人鱼》为主题,工程师会仔细研究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并将其细化为一个连贯的故事。他们确定了故事的起承转合,包括游客们进入海底世界、与阿里尔相遇、与她一起探索海底宫殿、与海底生物互动等众多流程。创造出一个真实而有趣的海底世界。以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和趣味性。他们设计了与故事中角色和场景相匹配的道具,如阿里尔的鱼尾巴、海洋生物的雕塑等。这些道具和装饰都能让游客们感受到阿兰德尔王国的海底世界的存在感。并使游客将其融入乐园的建筑、道具、装饰、游乐设施和互动体验中。在“小美人鱼海底奇遇”中,游客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阿兰德尔王国的海底世界,与阿里尔一起经历冒险和成长。

(二)所见即所想:IP世界观的文化还原

主题区域的一体化营造也是迪士尼乐园沉浸感塑造的一环。工程师们不仅注重每个主题区域的独特性,还通过细节和故事情节的营造,将不同的主题区域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乐园体验。例如,在纪录片中,工程师们展示了如何通过街道、景观和装饰来将不同主题区域之间无缝连接。他们在乐园中营造了一个清晰且流畅的过渡,让游客们不管从哪一个区域开始游玩,都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个截然不同的主题区域,感受到一个又一个连贯而完整的故事世界。比如以经典的童话故事为主题创作的经典主题区域“神奇王国”,以《白雪公主》《睡美人》等经典童话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细化故事情节,将“神奇王国”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角色。例如,城堡区域是主要的故事起点,工程师们决定以《白雪公主》为主题,并通过城堡的外观、内部装饰和布局,将《白雪公主》故事的元素融入其中,在城堡中创造出一个充满魔法和奇迹的世界。城堡的外观采用了典型的童话城堡造型,色彩鲜艳且细节精致,让游客们能够感受到童话世界的魅力。城堡内部装饰着与故事相关的壁画、雕塑和彩色玻璃窗,让游客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氛围。

此外,工程师们还通过游乐设施和互动体验让游客们能够亲身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在“神奇王国”的城堡区域,工程师们设计了一座名为“白雪公主历险”的互动游乐设施。游客们可以乘坐小船,沿着水道穿过城堡,体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冒险旅程。游客们会通过音乐、动画和特效,感受到白雪公主与邪恶皇后之间的紧张对抗和最终的胜利。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完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并通过建筑、道具、装饰、游乐设施和互动体验等方面表达出来,让游客们可以亲身参与到经典童话故事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和魔力。

通过细节和故事情节的营造,迪士尼乐园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乐园体验。游客们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感受到迪士尼的魔力和魅力,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与迪士尼的故事和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主题区域的一体化营造使得游客们能够流畅地穿越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一个连贯而完整的故事世界。细节和故事情节的营造不仅增加了乐园的娱乐价值,还让游客们能够在乐园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

四、结语

在迪士尼对影视动画造物的现实构筑中,我们看到迪士尼乐园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幻想的力量和创造的魅力。工程师们通过创意和想象力,将华特迪士尼的梦想转化为具体的乐园体验。迪士尼乐园通过细致的景观布置、角色扮演和表演,营造出了完整而逼真的乐园体验。这些细节和故事情节让游客们沉浸其中,与角色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迪士尼乐园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术和工艺的应用,还在于对细节和故事情节的注重。这种共生关系为其他领域的创意产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影视造物与现实空间的共生关系,深入研究幻想场景的现实建构。通过理解和应用迪士尼乐园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可以为其他主题乐园、创意设计与文化传播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海涛,刘艳.跨文化视野下的迪士尼动画创作及启示——以《超能陆战队》为例[J].新楚文化,2023,(20):50-53.

[2]吴文智,冯学钢.国内外迪士尼乐园研究述评及对上海的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02):142-148.

[3]宋楚乔.IP视域下迪士尼娱乐产业的实践与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田红媛.迪士尼动漫形象衍生品经营特色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2):127-128.

[5]易玚.泛在式参与:互动类短视频生产和传播的动因分析——以迪士尼角色玲娜贝儿短视频为例[J].视听,2022,(07):151-153.

[6]陈影.本雅明与早期迪士尼电影中的米老鼠形象——电影美学视角下的现代性批判[J].世界电影,2022,(01):48-55.

[7]钟青格,谭娟.儿童本位视域下迪士尼动画电影动物形象探析——以《美食总动员》为例[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9):104-105.

[8]杨雨轩.真人动画电影的审美机制与观众的心理认同——以迪士尼系列作品为例[J].四川戏剧,2021,(07):87-89.

作者简介:

李志轩,男,山东济宁人,青岛黄海学院202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叶辉,通讯作者,汉族,湖北武汉人,青岛黄海学院讲师,系主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