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信息技术,优选初中数学资源

2024-08-19江晓臻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5期

【摘要】身处信息化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大背景,各种信息化数字化手段逐渐渗入课堂,以作为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本文以“图形的平移”一课为例,立足信息数字技术对如何高效选择有效应用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展开分析.发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资源,转变以往枯燥、单调的数学课堂,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数学课堂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更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

在智慧课堂中,专题化、片段化微课等作为近年来广泛推广的信息技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课程理解与学习.微课可以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阐释,为学生打造趣味性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成效突破传统弊端.

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新课标规定“图形的平移”一节,可以让学生在实例中认识平移,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图形平移的基本特质,进而对自然界以及自身实际生活中的平移产生知识点关联,同时能够自主利用图形平移特性完成图案设计.

进行该节课程教学时,如何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呢?结合以往课堂观察,学生更易于接受融合数字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根据课标要求和前期已明确的该课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用微课教学形式引入“图形的平移”这一课程内容.由于学生们已经在小学阶段对这一知识点有所了解,于是在课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平行铁轨行驶的列车”“商场自动感应门”“儿童滑滑梯”“商场电梯扶手”等经过数字化手段处理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们对旧知的复习与联想.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图象、音频等教学资源,即使在如此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下,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为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可以使其真正代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转变传统数学课堂中的被动学习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主动学习[3].

2 深挖鲜活教学素材

初中数学教材中所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与体现.这些生活情境与素材都是数学课程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可惜许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更侧重于对学生讲解枯燥的知识点,忽视通过来自生活的相应教学案例、课堂素材来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将课堂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尤以初中教学为甚.与小学数学学习相较,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教学更具抽象性,整体教学难度也会有明显提升[4].美国教育学家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理解意味着能够智慧和有效地应用于迁移——在实际的任务和环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假若学生的学习无法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那么学生即使背下了一整套性质规律,也只是记住一堆汉字,在应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因为存在思维障碍而束手无策,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融入比较常见的生活素材,并将课堂知识与数字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有趣的课堂中学会并运用知识,拓宽学习广度、深度与难度,提升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进而实现“Kown-Understand-Do”的质的飞跃.

例如 在“图形的平移”一课中,探索图形平移的性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选择一些与平移有关的生活素材,例如列车、滑梯、窗户等这类和学生日常密切关联的场景与元素,并尝试利用多媒体数字信息技术将所选元素制作成教学素材以进行动态展示.当知识点在课堂中被直观呈现时,不仅让学生自然感受并归纳发现平移知识点和生活各方面的密切关联性,而且也让学生们对图形的平移知识点形成了更形象的理解.数字信息化加持的丰富的教学素材,既可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的数学认知视野,更深刻地理解“图形的平移”特性,也在帮助学生日渐达成共识——自己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将来都有可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深挖鲜活素材,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且需不断提升的重要能力.在此前提下,辅以先进信息化技术,将会大大优化一线数学教师对教学素材与资源搜集、处理、呈现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实现数学课堂从“高投入—低产出”到“低耗能—高效能”的转变,而且可以助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优化.

3 抽象变直观 静态转动态

学生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十分抽象,例如方程、函数、空间向量、立体几何等,假若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惯用传统教学方法,无疑会加大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而这也是目前学生普遍认为传统课堂缺乏空间感,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始终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但如果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时机恰当、合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来作为数学课堂的辅助,那么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学习资源.

例如 在“图形的平移”一课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这一信息技术.该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广泛且操作简便,具有极强的直观教学成效,可以很好地满足数学课堂化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的要求[5].并且学生也可以在利用几何画板的教学环节中,更直观地理解图形平移的变化特点与规律,攻克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课堂中让学生观察“平移过程中都有哪些改变?”让学生讨论并尝试总结“平移的定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可以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利用几何画板创造亲身体验感,帮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关联,更充分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平移性质、画图讲授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联系已掌握知识点猜想图形平移中具备的主要性质有哪些,并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其猜想的正确性.同时,在进行小组探究环节时,鼓励学生自己到讲台或利用手头的平板尝试演示、验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结果,在碰撞、交流中逐渐补充各自的知识漏洞,完善对图形平移性质的理解,对各自线段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对应角关系、对应点连接线段之间数量、位置关系等知识点形成更精准的认知.

当然,身为教师,对于在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和学生的质疑还应适时而智慧地设计“问题串”,从而逐层递进地加深学生对该课知识的理解,并形成知识架构.综上,在适宜地教学环节,有机引入几何画板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使整个过程直观且方便,有利于学生理解总结,对于学生进一步形成图形空间思维更有帮助[6].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假若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形象直观的动画加以演示,往往可以成功简化诸多复杂难解的数学问题.

例如,进行“图形的平移”这一知识点教学时,也可以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演示图形的平移动态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动画演示过程中,实现对图形平移知识点的深度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利用动态视频,取代静态讲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7].

又如,“图形的平移”一课中拓展应用环节,可以提前制作微课向学生们介绍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大楼整体平移技术、升降横移停车设备等常见数字信息化应用,进一步引领学生们发现平移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延伸,明确所学知识点和自己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强烈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4 信息力量调动主体能动性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的真正劳动对象,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务必突出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地位,换言之,教师要创造和利用一切可能的因素与条件,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新知,并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化地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8].

例如 教授“图形的平移”一节内容时,可以在开始教学前一天,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课程预习内容,选择感兴趣的平移过程进行实验,并对整个实验过程观察、记录、整理、总结,也可以建议在同学或家长的协助下拍摄整个实验过程,次日在课堂中播放以供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在课堂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关键的是实现了一次非常规形式的思维层面的重要交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路径.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课堂延伸至学生课余生活以及日常思考中,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更多知识点的理解领悟,并通过课堂展示增强自信,及时纠正自身不足.

例如:

师 为学生们逐次播放“缆车沿着笔直的索道逐渐上升、下降的滑行过程”;“风车转动”的视频,向学生提问:这两段动态视频大家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哪类属于平移现象?哪类属于旋转现象?

生 讨论之后举手回答(师根据学生答案进行适时引导)

师 下列视频中,是哪些图形在发生平移?(为学生们出示国旗的升降过程、拧开水龙头、使用钥匙打开房间门、拉动抽屉、转动转盘、乘坐电梯、吊扇的空中运动、指针运动等视频)

生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主持下,结合课前预习展开讨论和交流.

师 使用几何画板为学生们分别展示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进行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的动态视频,然后提问:“同一种图形,在经过不同方式的平移之后,也会形成各有差异的图形.大家思考一下,最终形成图案的形状都和哪些因素之间密切相关?”

生 讨论交流后,派代表上讲台亲试、验证.

师 为学生播放课前所作相关视频,供学生进一步讨论探究.

生 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图形的平移和平移正反方向、长度之间密切相关.

课后作业 A层:寻找两处生活中的平移之用,并以本课所学加以阐释;B层:使用方格纸随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根据预先设定的平移方向、长度、次数等形成新图形,并在各组推荐的代表作品中投票选出班级最优作品.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出台,政策导向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向义务教育阶段持续推进,各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对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均产生深远影响.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当优选优用教育资源,更充分重视对数字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借以创新数学教学方式,从而突破传统教学局限,突破课程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合理嫁接数字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中,更加有趣高效地学习.当然,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也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学科特点、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熟知数学知识体系、掌握教学有效策略的前提下,主动了解、学习前沿数字信息化手段,并将其有意识地应用于日常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热闹”课堂,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赞杰.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22):82-83.

[2]宋丽芳.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2020(16):208.

[3]李瑞年.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4.

[4]陈艳.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2):66.

[5]瞿红梅.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