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024-08-19王干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展开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探究意义.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价值、基本原则、具体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改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与核心素养培养紧密结合,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价值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检测教学效果,还可以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更好发展[1].
1.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指导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具体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与相互借鉴,指导其积极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1.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表现,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其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1.3 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评价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和合作意识,这是落实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前提.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2.1 发展性原则
评价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步情况等.评价结果应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依据,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引导学生积极调整策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2].
2.2 导向性原则
核心素养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指标和标准要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相一致,引导教师和学生朝着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2.3 多元化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多元化原则可以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积极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从而更加全面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其次,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最后,评价内容要涵盖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情感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2.4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评价过程要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避免主观偏见和情感因素的影响.评价标准和方法要明确、具体;评价过程要透明、公正,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此外,评价指标和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应用.
3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策略
3.1 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全面评价学习成果与过程
多元化与综合性的评价方法是教学评价功能得以科学、全面发挥的重要前提.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认真听讲、做笔记,是否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了解其对于所学内容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情况[3].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本章节学生将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并学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意力、思维活跃度等方面,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小组合作任务,如“分别用不同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比较其优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如分析自己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是否选择了更加简便的方法?有哪些步骤是冗余的?是否充分利用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在求解过程完成之后,是否及时代入数值进行检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3.2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感知其是否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是否有信心学好数学,是否能够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解决办法,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养.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相似”为例,本章节内容较多,包括成比例线段、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节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全等”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同时也是之后学习“投影与视图”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与此同时,数学学科领域的“相似”知识与物理学、力学、光学、建筑学、地质学,甚至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数理知识积极的情感态度,对于学生日后更高阶段的深入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否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态度与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实际问题,如让学生借助本章节所学的相似知识,设计一个数学图案或者模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巩固和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自身在创造、想象、美术、手工等方面的才能.这一过程有助于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实现教学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3.3 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思维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解题过程,以及表达思路、迁移能力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从而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和思维灵活性与创新性,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础[4].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为例,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明确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范畴与相互关系,分别掌握其性质与判定原则,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的形式,描述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总结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各自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演绎推理思维也可以得到良好发展.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你画我猜”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针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等相关问题进行表达和推导,从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要求学生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计算和证明,从而促使学生掌握对概念的理解、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总结并举例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多元判定方法以及其适用情境,促进学生的归纳和演绎思维发展.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本章节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发展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4 评价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空间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绘制几何图形、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情况,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支持策略,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认知能力发展,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为例,本章节的知识分为“投影”与“视图”两个部分.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有关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以及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等问题.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在于从投影的角度讨论用三视图表示三维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观念与意识,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或者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投影的概念、投影的分类(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以及投影的性质等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是平行投影,而在灯光下的影子是中心投影.其次,几何体的三视图与实物图形的相互转化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型或者实物观察绘制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了解学生对三视图的绘制方法、规则和标注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出学生平面三视图,让学生根据三视图想象并描述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以评价学生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能力.通过以上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投影与视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发展情况,并科学改进教学指导策略,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有效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情感态度、思维发展和空间观念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其涛.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基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优化[J].天津教育,2023(08):113-115.
[2]杨芳.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优化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23(01):137-139.
[3]陈锦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分析[J].家长,2022(34):70-72.
[4]邵红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J].读写算,2021(0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