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24-08-19梁明波
【摘要】近些年,教育行业改革初见成效,教育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个人能力,这需要教师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在提升其认知水平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本文主要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的教学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创设生活情境、拓展教学资源、开展趣味活动、灵活运用教材等,为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积累的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意识.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源于数学,而且高于数学,通过提高数学素养,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让数学融入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促进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核心素养理念的意义
首先,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基础知识、积累活动经验的前提和保障.目前,信息技术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实现了深入融合,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随着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入改革,数学学习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覆盖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主动将学科与技术进行融合,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自身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的基础.初中学习阶段,很多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1].
最后,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过程中,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理解和感悟.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核心素养理念的策略
2.1 创设游戏情境
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导致学生无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情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数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基于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链接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数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并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有理数”为例,第一节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王者荣耀”游戏战绩评分,制作出数据统计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说出战绩情况,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正负数表示战绩分数,继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教学主题.随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正负数有哪些,通过回忆,有的学生回答:“天气的温度可以用正负数表示,零下2摄氏度表示为-2℃”,还有的学生回答:“我每日的花钱情况也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我今天有6元零花钱,实际花了7元,可以用-1表示……”此时,学生已经对正负数有了初步认知,教师可以继续下面的教学.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增进师生友谊,还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保证课堂学习效率.
2.2 拓展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围绕教材开展教学,要适当拓展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因此,教师要立足于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其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扩展资源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喜好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法,进而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角”为例,该节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的角.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过角,如桌子、直尺、时针和分针等,并结合多媒体设备展示的角的图片观察角的特点,再开展锐角、直角、钝角的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准确理解角的含义和判别技巧,掌握本节课学习重点:锐角小于90°大于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2].接着,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角的度数,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大小比较.课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寻找生活中不同角,并进行测量记录,制作成表格上交,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3 开展趣味活动
受学生性格、学习习惯、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能力会有所差异,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激励,构建开放式课堂,提高其灵活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数学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和感受,培养其创新意识,树立学习自信心.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为例,这节课重点旨在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图形.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剪刀、直尺、纸壳等物品,开展一次以“春节”为主题的剪纸活动.设计作品过程中,学生会剪出各种形状的作品,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减剪出的形状是什么图形,进而引出多边形学习课题,明确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随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多边形的特征完成剪纸作品,有的学生使用直尺画出不同的图形,裁剪下来制作成灯笼,还有的学生利用轴对称原理剪出双喜字,其他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剪纸积木剪裁,进行拼接.最后,教师组织作品展示大赛,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剪纸作品,进行奖励,可以是一本书、一个钥匙扣、一个本子等,鼓励学生继续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而且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2.4 灵活运用教材
核心素养导向下,要求教师要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巧妙设计运用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相关人员在编制数学教材时,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此,教师要掌握正确使用教材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综合素养为目标,合理改编例题,强化学生体验和理解,强化个人学习能力[3].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材开篇用年龄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很难引起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对开篇内容进行改编:有一位老人养了两头奶牛,一天,两头奶牛在探讨谁陪伴主人的时间长一些.第一头奶牛说:“今年是我陪伴主人的第五年.”第二头奶牛听后对第一头奶牛说:“我陪伴主人的时长乘以2减3,就是你陪伴主人的时长,你猜猜我陪伴主人多长时间了?”学生思考后,教师让学生回答:可以将第二头奶牛陪伴主人的时长设置成x年,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得到方程:2x-3=5.之后教师再对该问题进行拓展:假设第一头奶牛陪伴时长为5年,乘以第二头奶牛的时长后,比第二头奶牛陪伴时长多2年;如果第一头奶牛陪伴时长为6年,乘以第二头奶牛的时长后,又比第二头奶牛陪伴时长少1年,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方程:5x-2=6x+1.
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列式方式,这种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2.5 借助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高效开展数学教学,搜集相关素材,充实数学课堂.由于每节课的教学时长是固定的,加上教学任务繁多,教师很难高效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对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及时纠正学生问题,展示学习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用手机对屏幕进行远程操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这样可以节约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线上学习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课,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推理能力.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学习,展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形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吗?”接着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三角形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继续提问:“如果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会形成一个什么角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这一过程,展示三角形内角拼成一个平角的过程,通过讨论得出: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如何变化,它的三角内角和总是等于180°[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定理推理,可以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在后续的学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2.6 布置计划性作业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有计划地布置作业,确保学生每日的作业数量,并借助互联网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作业打卡,高效掌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模块,构建动态提升机制,强化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和耐力.
例如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二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在布置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作业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长期性作业计划,以一个月为单位,设计训练计划:第一周作业为简单的方程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第二周对题型进行扩展,增加填空、判断及选择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第三,第四周作为复杂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锻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既能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耐力和计算能力,进而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5].
3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对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至关重要.教学期间,教师要利用多种有效策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通过创设情境、拓展资源、改编例题等方式,灵活使用数学教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探究,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深入挖掘教材,总结教学经验,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补小兵.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11):96-98.
[2]陈艳杰.核心素养理念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176-178.
[3]陈世友.聚焦核心素养优化“生本”课堂——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3(42):52-57.
[4]刘和庆.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5):92-94.
[5]李媛媛.科学提出质疑运用数形结合设置实践任务创新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上海教育,2023(Z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