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学科微交叉实践探索

2024-08-19王涛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5期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重视学科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通过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学科微交叉

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不断变化,从数学课程标准来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学习知识后,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内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以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重视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尤其要做好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工作.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1 微交叉实践作业的内涵及意义

学科微交叉指的是在教学中,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方法,与本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融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交叉实践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实践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设计微交叉实践作业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内容,进而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 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解方程”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关于“数量关系”的内容.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2 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必须基于问题解决原则.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同时,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 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果学校建构一座圆形的花坛,里面用一个五角星图案,你会用什么方法测量五个角的度数呢?”这种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其对生活的关注.这样设计作业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二,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多边形”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作业内容,然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理解并设计出其他的多边形.在整个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作业设计前要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作业.

例如 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设计习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面对的问题难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初中数学学科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策略

3.1 设计趣味微交叉实践作业,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升

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微交叉实践作业.

例如 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寻找神秘三角形”的微交叉实践作业.通过结合数学和物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勾股定理,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准备一根长度为1m的绳子,用这根绳子做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边长.用这根绳子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1m,另一条直角边长为am,斜边长为bm.假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b恰好是一个整数值.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b.尝试改变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的长度a,使得斜边b仍然是一个整数值,并计算出b的值.在这个过程中,找出你认为最神秘的三角形,并描述其特征.

作业提示:在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并尝试通过改变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探索不同的三角形.同时,可以提醒学生在实践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这个趣味实践作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勾股定理,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业还结合了数学和物理学科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数学微交叉作业

3.2.1 通过知识与生活间联系,设计数学微交叉作业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学科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微交叉实践作业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学科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来进行作业设计.

例如 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一个“家庭园艺中的三角形智慧”微交叉作业,通过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准备一张15cm×20cm的矩形纸片,用剪刀将其裁剪成若干个小的三角形,要求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将这些三角形重新组合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并计算出这个大三角形的面积.在家中找到一个长方形的花盆,记录下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根据计算结果,将适当数量的三角形粘贴在花盆表面,使得这些三角形的总面积与花盆的面积相等.记录下你的创作过程和结果,并分享给同学们.

作业提示:在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创造和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提醒学生在实践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通过这个趣味实践作业,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作业还结合了数学和生活园艺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提升.

3.2.2 立足学科知识探究,设计数学微交叉作业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三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例如 在进行“扇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城市绿化与扇形统计”的微交叉作业.通过运用扇形面积计算知识,探究城市绿化现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环保意识.

作业:查找所在城市的绿化数据,例如城市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等.利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将绿地面积表示为圆的面积的百分比.收集不同区域或街道的绿化数据,并利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各个区域的绿化面积占比.分析这些数据,找出绿化最少的区域,并尝试提出改善方案.将你的发现和建议整理成报告,向当地政府或社区提出建议,促进城市绿化建设.

作业提示:在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尝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城市绿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个实践作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扇形面积计算知识,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业还结合了数学和城市规划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3 借助学科融合理念,设计微交叉作业

3.3.1 渗透学科融合理念,设计微交叉作业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科融合理念,设计微交叉实践作业,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例如 进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和美术进行融合设计,实现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美术知识完成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完成相关平面图形绘画作业.在这种形式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3.2 基于数学问题解决,设计微交叉作业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学问题解决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 在进行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作业题进行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以此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和“数学问题解决”进行融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随着教育需求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微交叉实践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焦小平.基于减负提质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06):23-25.

[2]贾为兴,刘慧萍.基于学科融合,讲授数学知识——以角为例[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3):53-55.

[3]杨柳.多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路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01):14-16.

[4]张艳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科融合[J].华夏教师,2022(14):70-72.

[5]梁芳.学科融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