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性单元作业的设计研究
2024-08-19任卯
【摘要】作业是学生课后巩固复习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初中数学分层性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能够兼顾整体学生的能力水平,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训练提升.通过对作业难度和完成情况、作业形式及评价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作业设计效果.本文通过对目前初中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依据分层作业设计原则、作业设计形式,对初中数学分层性单元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单元作业
作业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学校都认识到了要减轻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压力可以通过减少作业来实现,但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减少作业,要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通过布置实践性分层性单元作业,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1 目前初中数学分层性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对数学作业的设计
作业环节包括作业设计、完成、批改、分析、讲解等,通过大数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作业环节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作业批改,作业设计是花费时间最少的环节.由此可见,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作业设计的作用.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依然没有意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在作业各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没有任何调整.有一些学校没有重点关注作业设计,教师也没有在作业设计上花费过多的精力,依旧采用题海战术,主要目的是对课上内容进行巩固,所以大多是重复性训练.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仅仅关注题目对课堂知识的覆盖性,缺乏实践性与趣味性的考量.
1.2 作业多质量不高,缺乏多样性
部分教师认为作业的量越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更扎实,但是却忽略了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对课上知识进行有效复习,然后布置大量重复性习题.教师的出发点是想通过大量重复性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忽视了学生需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这种方式会极大地打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作业效率降低.
2 初中数学分层性单元作业设计原则
2.1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设计具有挑战的作业题目,使其能力进一步提升;对于能力弱的学生,在作业设计上要以基础题目为主,可以少量设置基础以上的题目.除了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样在设计作业时,就能够更符合学生学生需求,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进行鼓励式教学,课后通过层次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题目.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具有选择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2 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原则
第一,直观性.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的知识掌握情况与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直观的方式能够更易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每个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在应用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二,启发性.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性,所以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启发性教学为主,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来启发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探索获得知识掌握会更扎实,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同样需要应用启发性原则,可以逐渐加深习题的难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渐提升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量力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心理发展特点,合理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3 遵循实践—再设计—再完善的原则
首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分层性单元作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以后,要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与知识掌握情况,适当调整作业,使作业能够更具有针对性,能够与课堂学习互补.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使作业设计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3 初中数学分层性单元作业形式
3.1 梯度作业
梯度作业形式主要指作业内容,教师可以将作业按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然后以不同梯度来实现分层.梯度一为必做题,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梯度二为必做题,主要为应用型习题,在基础知识基础上,锻炼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梯度三为选做题,主要内容为具有挑战性的应用题,为了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还可以设置多选题,是一种开放性作业,题目形式不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形式的题目.梯度作业的形式能够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求,同时也给学生选择作业题目的权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强化与能力的提升.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就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进行适当调整,使作业设计更加高效.
3.2 套餐式作业
套餐式作业是通过调整不同难度习题的比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夯实学生的基础,此类是针对知识基础弱的学生,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这类作业的量较少,主要是让学生夯实基础,加强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二类以提高应用题为主,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拓展提升训练;三类为高阶训练,以训练训练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为主,主要针对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他们一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扎实,所以其训练强度也是最大的.套餐式作业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的完成作业,而且使其在原有能力上都有提高,能够促进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
4 初中数学分层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4.1 基于教材,综合筹划作业设计
在设计数学单元作业时,教师要从数学的逻辑性出发,使单元、课标、教学以及评价保持一致.教师要综合统筹,使作业发挥应有的功能.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教师要基于教材、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保证单元作业的系统逻辑性.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将学生熟悉的概念与基础知识应用联系起来,使基础能力不高的学生夯实基础,使其在原有能力水平上得到提高.对于强化题型,教师要就把本单元的重难点精炼出来,利用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设计相应拓展提升训练,使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能力训练与提升.在总结作业设计上,教师要统筹单元内所有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制作成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对本章节知识点进行回顾,并根据思维导图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间联系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有系统性的把握.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灵活应对,不同的知识类型学生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拓展训练,不断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图形的变换”为例,前两题教师可以设计基础性习题,第一题设计已知多边形外角度数,求多边形边数;第二题给出五边形,求其内角和.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拓展提升类题型以强化训练,教师可以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相关知识,把多个知识点间的联系穿插到一道题中,使学生充分掌握本章节知识点,并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与时俱进,实际拓展性数学作业
网络化教学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学校要完善信息化教学相应硬件设备配备,并鼓励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使教师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些习题知识文字叙述,这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自己绘制图形,这类题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绘图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大.教师可以通过这类作业设计,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对于单元作业的设计,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为主要目的,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作业完成效率,达到巩固复习提升的目的,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
4.3 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分层性单元作业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统筹单元知识点,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情况,设计层次性作业.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使学生整体的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作业设计只有一个标准,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作业负担会加重,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教师要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出发,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对应的训练,使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合理的训练.教师不能仅关注的作业的数量,要通过高质量的作业,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分层作业的优势就在于学生能够得到相应水平的训练,作业数量减少,能够让能力水平较强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索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使其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5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初中数学分层性单元作业,这种作业设计模式能够实现减量增效的效果.初中数学主要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对数量关系与空间结构有一定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学习习惯为主.分层性单元作业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数学思维的发展与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分层性单元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模型,强化数学知识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能够使作业的功能最大化,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基于课标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Z].2021-04-12.
[3]钟家军.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典型问题与对策思考[J].读与写,2019,16(36):162-163.
[4]斯海霞,吕坤,张霞.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特征分析及启示——以20份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23(02):51-54.
[5]董鸿武.基于单元教学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以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1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