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孵化体系,孕育发展新机
2024-08-17刘晓敬
近年来,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强化政府投资,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众多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运营良好,对扶持创业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以W市为例,该市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各界通过自建、合建和租赁等方式,利用闲置房产、配套商业设施等搭建特色突出的创业孵化平台。同时,该市注重提升创业孵化平台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了一批创业服务水平高、创业带动就业效果好的专业化、精准化创业孵化平台,为各类创业群体搭建了实现梦想的空间。2015年,该市建成国际人才创业孵化中心,该孵化中心成立以来,创新孵化理念,构建在孵企业成长性测评体系,制定带动就业、纳税、开票、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十大测评指标,引导企业积极带动就业、依法纳税、参加孵化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对成长性突出的企业给予物业、水电、空调、车位等费用的全面奖补。该孵化中心先后被评为“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孵化”不良的原因
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的建立,为创业项目、初创企业提供了生产经营场地和孵化服务,通过引入中介组织,汇聚创业服务资源,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形成了小微企业集群,释放了众多就业岗位,增加了税收来源。然而,W市自认定第一批创业孵化平台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平台关停退出,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入驻企业(项目)层次低,缺乏科技创新性
孵化基地(园区)级别不同,对入驻企业和在孵企业量要求不同,部分孵化平台为了达到认定标准,提高入驻率,放低了企业入驻门槛,对项目质量要求不高,导致入驻企业(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项目)比重偏低。此外,孵化基地(园区)缺乏主动搜索意识,挖掘优质项目的渠道较少。调查数据显示,在创业孵化平台引进的入驻企业(项目)中,有70%以上是靠创业者主动上门,60%以上的企业或项目是通过参与创业活动加入,而通过创业孵化平台主动搜寻和挖掘发现的优质项目比例极低。部分孵化基地(园区)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滚动孵化能力弱,致使部分已经孵化成熟的企业仍留在基地,继续占用资源,影响了基地(园区)滚动孵化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成长型创新企业的培育。
●服务类型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大部分孵化基地(园区)都可以为企业提供房租和物业管理费减免等基本服务,部分基地(园区)能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组织创业活动,但是企业急需的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乃至更深层次的投融资、项目对接、市场拓展、创业导师等高附加值型服务占比过低,难以满足在孵企业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据调查,入驻企业(项目)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入驻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但银行的融资门槛高,放款额度相对较低。风投机构融资额度高,但其需多方考察项目的发展潜力,而产业园区恰恰缺少能够对优质项目潜力进行评估的风投机构。
●缺少专业管理运营团队,难以实现市场化发展
缺乏专业运营团队是制约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一支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但目前许多创业孵化平台尤其是以政府、国企和高校为创办主体的孵化基地(园区),管理团队大多为创办主体的在编人员,他们缺少运营孵化平台所需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加之自身绩效跟孵化平台的运行不挂钩,导致他们不愿花时间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更别谈提供专业性、高质量的服务了。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即使是由民营企业运营的创业平台,其管理团队也多由企业本部临时抽调的人员组成,有关平台运营的各类事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真正愿意花钱聘请专业团队开展运营的创业孵化平台凤毛麟角。此外,创业孵化平台还存在管理模式“封闭化”的问题,各孵化平台各自为战,没有充分整合市场上的资源和力量协同作战。
●过度依赖外部输血,自身造血能力欠缺
调查表明,该市创业孵化平台的收益主要依靠房租、物业管理费和政策扶持资金等,房租、物业收益占比过半,政策资金占比38%;投资性收益和经营性收益占比较低,部分创业孵化平台盈利能力较弱。孵化基地(园区)成立的头几年,奖补资金充足,基地运营良好,孵化服务不断,入驻企业也受益颇多。近年来,该市针对奖补资金已使用完的孵化平台,又出台了“每年可申请一次、最高10万元”的运营补贴政策,但是补贴金额与前期相比差距较大,这就意味着孵化平台必须面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在此情况下,孵化平台出现了发展的两极化:接受住考验的平台逐渐产生循环“造血”功能,运行步入正轨;而部分自身“造血”能力差、盈利能力低的孵化平台则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
多方共建,做优孵化体系
孵化基地(园区)想要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向市场,直面竞争。即便有政府扶持,也须自身练就过硬本领。多方共建,共同协作,实现创业孵化平台转型升级才是真正的出路。
●完善孵化平台服务体系,拓宽入驻企业融资渠道
孵化平台应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建立完善的孵化体系,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者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孵化平台既要有创业前的孵化服务,也要有创业后的延伸服务,建立创业预孵化、创业孵化和加速孵化三级体系,满足不同创业阶段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比如,可采用减免加升级服务相结合的孵化方式,根据平台情况适当减免初创企业的房租、水电、物业管理费;为具有更高层次需求的创业者制定知识产权、事务代理、融资服务等收费标准,探索制定服务套餐,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需求。尤其是企业需求极高的融资服务,孵化平台可联合政府部门利用政策性扶持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搭建多层次投融资对接平台,增加融资来源。同时,多频次举办创业大赛及项目展演,吸引社会风投对有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共同孵化投资,为初创期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加强运营管理团队建设,推进创业孵化平台运营市场化
各县市区可以依据自身发展优势,将“双招双引”与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创业人才、创业团队、创业项目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引进机制,吸引专业人才入驻,成立或引进专业管理运营公司,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从整体团队建设上提升创业孵化平台运营水平。
积极推动创业孵化平台市场化运营,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创业孵化平台逐步推向市场。在保证孵化平台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政府部门逐步退出一线管理,赋予运营机构更多自主权,采取市场化手段,完善“引导入驻——培育发展——实体退出”的滚动孵化机制,助力全市孵化平台做大做强。
●推动创业孵化平台资源整合,促进各类创业平台共同发展
一方面,要整合创业孵化平台外部资源。统筹全市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平台资源,组成创业平台发展共同体,实现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的信息互通和优势互补,构建创业孵化共享资源网。对科技型和创新型的优秀企业,可打破地区、部门限制,为其配置最需要、最优势的资源,将其落户到最适合的基地(园区),帮助其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要整合创业孵化平台内部资源。入驻企业之间要加强交流,强化合作,建立深度伙伴关系,可以利用优势互补共同申请和开发项目,共同寻找投融资机构,在合作中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入驻企业整体竞争力。比如,某市围绕地方特色,打造具备孵化、服务、扶持、辅导、富民“五大核心”功能的特色主播创业孵化基地,整合民族服装、化妆品、厨具、民俗食品等特色商品,引入主播带动网络流量,同时举办培训会和座谈会,培育更多地方特色资源,将创业孵化基地与特色经济相结合,合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盈利能力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促进创业孵化平台可持续发展
创业孵化平台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公益性向兼具营利性过渡。除房租、物业管理费等收入外,还需要加大投资收益、股权收益。政府鼓励专业化的创业孵化平台利用自身优势,设立投资基金,寻找投资项目,独立投资或引进风投机构联合投资,多渠道、多形式增加运营收入,既要注重短期收益,更要放眼长期收益,多种收益方式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盈利水平。创业孵化基地可通过创业沙龙交流会,邀请企业代表、准入驻基地创业者、创业导师等人员参加,通过讲述创业经历、分享创业经验,为创业者开拓视野,规避风险。
总之,创业孵化基地应利用市场机制,结合地区人文特色等运营要素和资源优势,制定差异化、特色化的策略,通过市场力量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增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模式从注重“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为入驻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 安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服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