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保险改革及其对人事工作的启示

2024-08-17赵梓安

人力资源 2024年7期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程不仅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与此同时,人事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的新情况以及对人事工作的要求和启示,分析当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制度并行的双轨制体系,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引发了对社会公平性的质疑。因此,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改革的核心内容

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往往高于企业退休职工,因此,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直至消除制度和地区差异。重新设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使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筹资和分配机制,消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不公平,实现制度并轨,让所有参保人员能够按照同一标准享受养老待遇。

●改革的重要意义

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持续增大。改革中,新的制度设计、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能有效缓解财政补贴压力,使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过渡期内新老制度合理衔接确保平稳,保障各类人员的合理待遇。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更具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障能力。

此外,改革还能激发机关事业单位活力,推进人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在改革中,引入市场机制,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灵活、高效,提高养老基金的运营效益和使用效率,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创新力。同时,改革也能够降低人员流动成本,助力人才队伍建设,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人才基础。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难点

●制度落地不尽理想

改革涉及全国范围内的众多机关事业单位和数千万职工,这导致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操作。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致使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尽管渐进式的改革方案能够被社会各界充分认可,但是一些地区和单位在制度推进过程中,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仍产生不小的差距。

●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与资金投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将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而资金来源却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由于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遗留问题,财政负担将进一步加重,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

●配套制度的建立与衔接亟待完善

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如何执行与人事、工资制度相匹配的政策,是需要关注的核心环节。制度设计上的差异,导致做好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存在挑战,如缴费比例、养老金调整机制等。同时,在新办法计发的养老金结构中,“基本退休费”的范围和标准未加以明确,而诸如退休职工的年度生活补贴、取暖费、去世后的抚恤金等,均需要使用“基本退休费”的金额来计算,导致不同地区、部分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差别,进而可能引发争议以致影响改革效果。

●部分地区基金监管尚存在不足

目前,部分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还存在监管不规范、不到位,以及部分地区基金统筹范围不统一、统筹层次较低等情况。这就导致基金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局限性,投资运营的安全性和增值能力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如何强化监督职能,确保基金的稳健运行和增值,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针对改革难点提出对策建议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它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着挑战和困难,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深化制度改革,健全配套政策

改革后养老保险待遇与个人的工作表现联系更加紧密,事业单位应加强与人事、工资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确保养老保险改革与这些制度的顺畅衔接。一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另一方面,结合延迟退休政策制定相关养老金领取办法,在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同时,为职工提供更高的待遇。这不仅能激励职工延长工作年限,还能有效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另外,尽快明确“基本退休费”的范围和标准,制定统一的计算口径和发放流程,同时加强对基本退休费的监管和审核,确保发放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创新基金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建立有效的投资运营机制,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在提高收益的同时确保基金安全、稳定;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积极探索多渠道筹资方式,如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减轻财政在养老保险方面的压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制度监管,确保公平透明

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升级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公布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投资收益等信息,让参保职工和社会公众了解基金运行情况,增强公众的信任度,促进制度健康发展。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参保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职工宣讲养老保险政策,提高参保职工对新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充分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对自身的影响,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促进改革制度的推进实施。

养老保险改革对人事工作的影响

●人事工作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在改革进程中,单位人事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了深入学习和理解改革政策,准确把握文件精神,还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改革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还需要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确保单位职工能够理解和接受改革带来的变化,增强改革意识和参与度,使改革内容得到准确的传达和执行。此外,人事部门还需要加强与养老保险经办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合力推动改革进程。

●改革对人事工作的新要求

自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按政策虽然可以自行制定奖励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但实际上,部分分配方法仍偏于平均主义,结构不够合理,与工作实绩和考核结果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为此,一方面,单位人事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薪酬体系,在梳理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程序,确保考核结果公正、客观,并与薪酬体系紧密结合,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单位人事部门要更加注重岗位聘任的科学性。改革前职工符合规定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均为视同缴费,职工养老待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退休前的职务职级;而新办法中,退休前的职务职级不再是影响退休待遇的唯一条件。目前,事业单位中主要有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类岗位,每一类岗位都有与其严格对应的岗位职数,这对多数年轻人而言,晋升通道相对狭窄。建议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参考公务员职级并行的模式,灵活调整内部岗位设置和聘任标准,建立更加完善的聘任制度,以适应新的养老保险体系。

在新办法计发规则中,每一年的工作年限都会参加到待遇核算中,养老保险行政部门会对每名职工进行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本人的人事档案,而改革涉及人员众多,情况复杂,这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事部门必须更加注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使用的便利性,为业务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养老保险改革与人事工作关系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协同发展路径。同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制度运行效率,确保养老保险制度与时俱进,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作者单位 石家庄市道桥设施管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