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儿童的茶生活

2024-08-14淅南乙

茶道 2024年7期

茶润童心,习礼明理。随着以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复兴,茶艺进校园、进课堂已越来越普遍。通过茶艺,学新知,学动手,学礼仪,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丽心灵,

其实,少儿茶艺,由来已久。在古代诗文、绘画作品中,就有孩子们喝茶、煮茶及从事茶叶生产劳动的可爱身影。

纵遥隔千年,他们依然鲜活,十分讨人喜爱。

婴戏/有样学样,有模有样

历代以少儿为题材的画作,最经典的莫过于“婴戏国”,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少儿生活。

婴戏国,顾名思义,就是描绘儿童嬉戏的画作,多表现的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们在清幽的园林庭院中嬉戏玩耍的场景。画中既有各式的游戏,也有琴棋书画茶等雅事,动静结合。

在诞生之初,婴戏题材多为人物画的“配角”,出现在陶瓷上。到宋代,婴戏图渐趋成熟,以画家苏汉臣之作最受推崇。明人顾炳曾这样盛赞道:“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笺者,可谓神矣。”(《历代名公画谱》)

苏汉臣算得上画婴戏图的“专业户”,《长春百子图》《百子欢歌图》等是其代表作。这两幅长卷中,场面虽热闹欢腾,却也不乏啜茗之雅趣。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长春百子d254fad1895d1c558d0995123acc2669760269cd9de53ce93aabf9a6ea840c95图卷》,长达5米多。百童嬉闹,姿态各异。展卷细看,有两个孩子特别地文静优雅。

一座凉亭中,一童子居C位,正伏案,濡笔染翰,准备在纸上挥毫,在他身后及桌旁,都有童子围观。书案上,除了文具,还有一把茶壶和一只白瓷瓯。有个蓝衣童子,手执瓷瓯,似在细细品茗回味。此番情形,不禁使人联想到大学士苏轼关于茶墨的妙论:“奇茶妙墨俱香。”

接下来,再把视线继续往前推移。围观写书法的诸童左边,树荫下,一童子正端坐案前,专心致志地抚琴。旁一童子,面带微笑,侧耳闭目聆听。琴案上,一炉香,一盏茶。此正是:“焚香鼓琴,饮何雅也。”(明·黄龙德《茶说》)

又有《百子欢歌图卷》,乃《长春百子图卷》的姐妹篇,亦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作中,有不少孩子玩cosplay。在荷塘边的亭子中,一张大方桌上,摆着茶盏、酒杯、果盘、零食小碟。黄农小童似乎是主角,对坐的是一个像军师打扮的红衣孩童及手捧茶杯正饮茶的绿衣女童。其余三个小童,从穿着来看,似是扮演端茶倒酒的侍者。

很显然,这些孩子们在玩“过家家”,“神模仿”家长平日会客的场景。真是有样学样,有模有样。

由宋至清的婴戏图,不胜枚举,更有把婴戏图搬上茶杯、茶碗等茶器,平添几许童真童趣。婴戏图,虽是描绘儿童,却寄予了作者对园居理想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

细细读画,不禁被千百年前孩子们的快乐所感染了:不管几岁,快乐万岁!

茶童/没有童子,不算茶画

孩子们学茶艺,泡茶是一项基本技能。考虑到安全问题,在练习泡茶时,往往用凉水或温开水。

然而,在古代,煮茶可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中,就有两个懂得煮茶的小公主。“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为了让茶快点煮好,她们就一直对着茶鼎吹气,煽风点火,既顽皮又可爱。

“茶圣”陆羽从小就是一个茶道高手。他是孤儿,被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收养。智积禅师只喜欢他煮的茶,始终念念不忘。

陆羽的好朋友张志和,曾获唐肃宗所赐的两个童子,男的取名“渔童”,女的唤作“樵青”,“渔童使棒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佳,竹里煎茶”。渔樵问答,鼓枻煎茶,何等闲云野鹤的生活!

历代茶事或涉茶画作中,童子似乎是标配。换言之,若缺了茶童,那就不算茶画。比如,宋代张激《白莲社图》、元代赵元《陆羽烹茶图》、宣化辽墓壁画《茶道图》、元墓壁画《奉茶图》等等,都有童子行茶事的画面。

明代朱权《茶谱》云:

“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飘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置之竹架,童子捧献于前……饮毕,童子接瓯而退。”

据此来看,从备茶、煮茶、奉茶到收拾茶具,全程都是由童子完成的,其茶艺之娴熟,可见一斑。挑剔的明代文人还把“粗童”“恶婢”列为茶事“不宜用”(明·许次纾《茶疏》)。

再来看看“元曲版”《百子图》——元代王大学士的《[仙吕]点绛唇》,详细地描绘了整整一百个娇憨农家小儿的不同动作姿态,教人忍俊不禁。其中,也有“桔槔闲挂,呼童汲水旋烹茶”的句子。

童子对历代茶文化的贡献,不应被忽视。

劳动/采茶做茶,我也不差

对于从小生于长于茶乡的孩子们来说,茶季时节,帮忙家里采茶、做茶、拣茶,应是司空见惯。且不说古代,从“50后”到“90后”,只要是在茶乡长大的,相信都有采茶、挑茶梗的经历。

这组大约18世纪的清代外销画,就呈现了茶乡儿童参加茶叶生产劳动的情景。

春暖茶生,到处一派融融泄泄的春景。

在一个农村家庭作坊里,两个妇女坐在长条案前,正忙着挑拣茶梗。对面窗下,一红衣小儿捧着一小篮茶,旁边坐着的妇女应是他母亲,一边拣梗,一边好像在教他。作坊外,有一绿衣女子牵着一个蓝衣童子,他手里也提着一小篮刚采回的茶青。别看他们年纪小,干起农活,一点儿也不差。

来自茶乡的朋友们,看到这一温馨质朴的画面,是不是倍感亲切,是不是唤起了你儿时的回忆?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除了采茶拣梗,他们还到田间地头端茶送饭,或是给大人们打下手,非常懂事。勤劳能干的孩子,是古代别人家的孩子,无不让21世纪的家长们羡慕嫉妒恨呐!

在古老的诗行与泛黄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了千百年前活泼的儿童茶生活,也遇见了一颗颗纤尘无染、纯真无邪的童心。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中小学不断推进、深化,许多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茶园,学习采茶、制茶,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健心,让氤氲的茶香,滋养稚嫩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