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共享孤独的天堂”
2024-08-14杨小川
摘 要 马尔克斯以百科全书式的方式,第一次全面揭示和演绎了人生孤独的各种状态和场景。当繁华褪尽,能够永恒的就只有孤独。马尔克斯看透“迷宫般的孤独生活的秘密”,最终在《百年孤独》中“找到共享孤独的天堂”。马尔克斯的小说是孤独灵魂的生命欢歌。
关键词 马尔克斯;魔幻;现实;孤独;灵魂;欢歌
孤独不仅是马尔克斯小说的中心词,而且也是理解这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关键词。“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1]这段来自马尔克斯的话,是1982年他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的演讲词。
马尔克斯以百科全书式的方式,第一次全面揭示和演绎了人生孤独的各种状态和场景。人生是孤独的,天使和人间都是孤独的。马尔克斯看透“迷宫般的孤独生活的秘密”,最终在《百年孤独》中“找到共享孤独的天堂”。马尔克斯的小说是孤独灵魂的生命欢歌。
一、天使与人间都是孤独的
无论平凡的人,还是英雄,哪怕是天使都是孤独的。马尔克斯的《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的孤独,《礼拜二午睡时刻》讲的是平凡人的孤独,《迷宫中的将军》说的是英雄的孤独,《世上最美的溺水者》讲的是天使的孤独,《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说的是死亡的孤独。
一个人落水后,通过一只筏,在一片海上无食无水,坚持了十天十夜。面对无尽的时间,生死在一线之间,“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到绝望”,“只剩下看透生死的全然冷漠”。[2]马尔克斯在《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中,用他那魔幻之笔生动叙述了一个人在海上十天的孤独的全过程。马尔克斯说的这幸存者十天的故事,和他说的百年孤独的故事,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尔克斯在《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用特写镜头展现了母亲、牙医、小偷、匠人、寡妇、瞎老太和大妈等普通人的孤独状态和生活态度,让我们在平静中感受到最强烈、最真实的朴素情感。小说中刻画的一个个孤独的生命个体,都是有尊严的生命存在,平凡人孤独的色调是那么的温暖,让处于混沌状态的人醒来。
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迷宫中的将军》讲的是曾经叱咤风云的拉美英雄——玻利瓦尔,他曾“试图重温美洲一体化的金色梦想”,欲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孤独的军人”。[1]可是当死亡的风刮走了破碎荣光的时候,当那些虚幻的日子已成为遥远往事的时候,“他那逆境与梦想之间的疯狂追逐这时已经到达终点。余下的只是黑暗”[2]。马尔克斯给我们创作了一个英雄孤独的生动样本。
马尔克斯在《世上最美的溺水者》中,用神奇的解构之笔,描绘了天使到了人间后孤独的样子,《逝去时光的海洋》描绘了信仰上帝的人死了之后孤独的样子,《超越爱情的永恒之死》描绘了超越爱情的永恒之死孤独的样子,《幽灵船的最后一次航行》描绘了满是被淹死的生灵世界孤独的样子,出售奇迹的好人孤独的样子,纯真被残忍地对待后悲惨的孤独的样子。马尔克斯用解构的方法,深刻地展现了天使孤独的样式。
马尔克斯在洞明世事彻悟人生之后,在《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中,讲述了总统的故事,这位前任总统成了辛苦活在世上的小人物,他以过来人的口吻感叹,“有些人追求的只是权力,但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更可悲:头衔”[3]。最后他深刻地认识到,“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使自己被遗忘了”[4]。在马尔克斯的眼里,人生的巨变只是打了一个电话。马尔克斯巧妙地以作为社会体制象征物的精神病院为背景,误入其中的玛丽亚被当作精神病人,这就是一座地狱。“直到有一天精神病院变成了一片废墟”[5],最终他们对精神病院的平静生活感到满足,他们的过往,也只有那只被抛弃的猫还记得。
二、看透“迷宫般的孤独生活的秘密”
在独裁统治下,权力、政治、时代和社会在本质上都是孤独的。马尔克斯的《恶时辰》说的是权力的孤独,《米格尔在智利的地下行动》说的是政治的孤独,《族长的秋天》说的是时代的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说的是社会的孤独。
独裁统治下的权力是孤独的。《恶时辰》的故事其实十分简单:一座无名的小镇突发了一桩由匿名帖而引起的杀人事件,镇长决定对缠绕小镇已久的匿名帖开展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表面看似平静的小镇却暗流翻涌、人心思变。就是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中,马尔克斯用白描的手法,为读者描摹出了一幅绝望时代的小镇“浮世绘”。小镇是一个危险社会权力孤独的缩影,是一个危险国家权力孤独的缩影。与之相随的,是社会的孤独与猜疑。在马尔克斯看来,他所满意的是描写孤独的书,这一次我们又感受到这种悲剧氛围,那就是权力的孤独。《恶时辰》是马尔克斯描述权力的奥秘与孤独的第一次尝试。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认为马尔克斯描写了一场“悄然无声的革命”。
独裁统治下的政治是孤独的。1985年被严禁归国的导演米格尔,经乔装打扮潜入智利,秘密拍摄了长达3.2万米的胶片,记录了他的祖国遭受12年军事独裁统治的现状。这次地下行动的成果是一部4小时长的电影《关于智利的全记录》。当米格尔向马尔克斯讲述他做了什么、是如何做到的时候,马尔克斯意识到在他的电影背后还藏着另一部未被记录的佳作,而它有湮没无闻的风险。就这样,马尔克斯对米格尔进行了持续一星期的访谈,根据长达18个小时的磁带录音,写下了《米格尔在智利的地下行动》。这不只是一篇新闻纪实,还是一个以感性重构的冒险故事。在当时智利的极权统治下,“灵魂就写在行人被寒风肆意吹过的面孔上。没人讲话,没人看着确切的方向,没人打手势侃侃而谈,也没人满面笑容”,“仿佛每个人都孤零零地行走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街上尽是空白的面孔,什么也不流露,连恐惧也没有”。[1]马尔克斯在《米格尔在智利的地下行动》中深刻地描绘了恐惧中的政治孤独。
独裁统治下的时代是孤独的。马尔克斯的小说《族长的秋天》讲述了一个独裁者无所不能却孤独落寞的一生。他在难以数算的岁月中享尽荣光,对权力的痴迷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却无法改变“没有能力去爱”的命运,于是他一边用权力的罪恶补偿这无耻的命运,一边在只有母牛的宫殿里沦为自己孤独的祭品。他在自己的王国里随意颠倒白昼,确定节日,要求他下达的命令必须得到执行,在权力的金字塔中,他不相信任何人,不断地背叛同道,肆意地残害生命。小说写尽了这位族长对权力的痴迷,对同道的背叛,对女人的渴求,对爱情的绝望,对生命的残害,对现实的逃避,以及对孤独的恐惧。把孤独落寞的权力狂迷的独裁者描写到了极致,展现压抑时代人人孤独的样子。“他在自己的荣光中如此孤独,孤独得连一个敌人都没有剩下”,“尽管权力无边,却不知如何是好,他比她更惶恐、更孤独、更不知所措”。[2]如果说《恶时辰》中的镇长是马尔克斯描写的第一个极权人物的话,那么极权政治在《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上校身上再一次得到展现,而到《族长的秋天》时发挥到了极致。
独裁统治下的社会更是孤独的。马尔克斯的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通过描写一位小镇青年圣地亚哥在镇上所有人都知晓有人要杀死他,而他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的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孤独、落后的社会现实。小说原型为1951年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的真实事件。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被杀,唯独死者自己不知道。两个凶手本来并没有杀人的念头,他们千方百计地想让人出面阻止他们行凶,结果却事与愿违。马尔克斯的这部小说,说的是集体冷漠和失语,人人都是帮凶,是群体看客心态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听不见整个小镇的嘶喊,看不见所有人正因他们的罪行而瑟瑟颤抖。”[3]封闭、孤独、落后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及人们的愚昧造成了这场悲剧,而社会现实才是这场悲剧的根源。
独裁统治下人人都是孤独的。独裁者是孤独的,百姓是不幸的。马尔克斯曾说,极权是人所创造的最高级、最复杂的成果,因此,它同时兼有人的一切显赫权势及人的一切苦难不幸。马尔克斯“终于看透了他那迷宫般的孤独生活的秘密”[4]。
三、一起“找到共享孤独的天堂”
在马尔克斯的笔下,从人到政治到社会,再到内心到灵魂,无一不展现孤独。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说的是内心的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说的是爱情的孤独,《百年孤独》说的是一生的孤独,《蓝狗的眼睛》说的是灵魂的孤独,《苦妓回忆录》说的是人性的孤独。
《枯枝败叶》是马尔克斯的处女作。故事以一个老上校、上校的女儿和孙子三人为中心,讲述了祖孙三代在一个上吊身亡的大夫死后,到其居所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的所见与所思,叙述视角在三人间不停转换,折射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马孔多镇被香蕉公司入侵后20多年来的变迁。马尔克斯心中的“枯枝败叶”其实说的是他内心的孤独。马尔克斯深情地说:“这种力量左右着我们生活的进程,而我们自己不过是无足轻重的被驯服的工具而已。”[1]马尔克斯的这部处女作宣告了马孔多镇的诞生,让布恩迪亚上校第一次出场,甚至在其中预示了《百年孤独》的结局,并且奠定了未来的几乎所有作品的主题——孤独。于是,孤独从马尔克斯的内心出发。
真正的爱情是孤独的。马尔克斯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20岁的时候没能结婚,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70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在50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50年的追求,守候的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一直存在,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现在这个冷漠的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虚伪的,我们只有活在疯狂而充满热情和爱的世界里,爱情才是真实永存的。
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写尽了人的一生孤独和各种滋味:创造生命的孤独、胸怀梦想的孤独、紧握名利的孤独、拥有金钱的孤独、沉迷爱情的孤独、拥有美貌的孤独和走近死亡的孤独。由此,小说展现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社会和历史。故事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反映出一个瑰丽天堂的孤独世界。无论人拥有什么,都会孤独。孤独既难解,孤独也无解。当繁华褪尽,能够永恒的就只有孤独。
可以说,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集《蓝狗的眼睛》,是人生灵魂孤独的系统集成。灵魂孤独在马尔克斯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一览无遗。《第三次忍受》忍受的是死亡的缠绕,是灵魂孤独;藏在《埃娃在猫身体里面》的是灵魂孤独;《突巴耳加音炼星记》从享受到疯狂,最终想了结自己,孤独得连孤独都没有了;《死神的另一根肋骨》说的是世间留下我一人,失去至亲的孤独;《蓝狗的眼睛》说的是梦也孤独;《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长时间沉浸在那梦境般的情境中,感官完全失去了作用”[2]……马尔克斯在这部小说中描述了14种灵魂孤独,孤独的灵魂“把神采藏进了它蓝色的眼睛里”[3]。
马尔克斯在经历了岁月的磨难后,换来的是人生感悟的纯净升华。他写的最后一部小说《苦妓回忆录》,虽然表面上说的是一个人在90岁时逢遇人生初恋的奇迹,但本质上在说,“我在生命中第90个年头时第一次面对了自己的本性”,“第一次在人生第一个世纪那遥远的地平线上认出了自己”。[4]其实,“事实就是你并没有从内心感觉到老,但所有其他人都从外面看出来了”,“我不会为了世上的任何东西放弃我这受苦的快乐”。[5]这是马尔克斯对人性孤独最深情的一场告白。
人生孤独,关键在于“找到共享孤独的天堂”。马尔克斯的小说是一个整体,最好把它们视为彼此相互联系的一部人生孤独全书。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给文字插上了翅膀,挥洒自如。他胸中有千军万马,能从身边的任意一个新闻或者事件中看出人类孤独的本性。马尔克斯说,想起往昔,我们“都把荒唐的欢宴、离奇的财富和毫无节制的私情当作妨碍,一同感慨浪掷了多少时光才找到共享孤独的天堂”[1]。
人生孤独,魔幻是梦与现实之间架起的桥梁。马尔克斯“不知不觉间,或许创造出了一种为文学所亟需的新体裁:虚构的虚构”,“真实的真实是我不知该如何生活下去”。[2]在马尔克斯看来,梦是现实,而现实只是一种装饰,魔幻“只不过是粉饰现实的一种工具”,是梦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这个世界的虚无才是真实的,其实,我们的一切梦幻并不存在。记得普鲁斯特也曾说过,“如果我们的头脑善于使真实从印象脱颖出来,那么唯有印象才能把真实引到尽善尽美,进而为我们带来纯粹的喜悦”。[3]也就是说,印象和回忆才是我们的生活。马尔克斯认为,“文学和人生只有形式上的差别,本质上是相通的”,“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4]马尔克斯的魔幻为我们带来了纯粹的喜悦。
人生孤独,要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马尔克斯说,“生活本身教导我,最实用的写作秘诀之一是在不敲门、不发问的情况下,学会读懂现实的象形文字”[5],“我的职责不仅仅是反映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而且要反映本大陆乃至全世界的现实,决不偏好或轻视任何一个方面”[6]。首先,为“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的文学归宿”[7]。马尔克斯的小说《枯枝败叶》等用艺术再现了他童年时代的世界。其次,要拒绝遗忘。在马尔克斯看来,“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系列代价高昂而徒劳的奋斗的结合,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集合。至今,在我们中间,健忘症仍然存在”[8]。最后,要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充满了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马尔克斯向来强调自己不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因为他创作的一切都来源于拉美民族的现实生活。可以说,他的故事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现实的反映。瑞典文学院评价说,“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
有人问起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源出何处,马尔克斯回答道,“是因为他们缺乏爱”。人们看到,“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9]因此,我们要拥抱爱、懂爱情、通人道和讲团结,这样才能走出孤独,开辟出人生的新天地。
【作者简介】
杨小川:中国宝武安全督导组副组长,国际人文学会研究员,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文化领导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 刘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