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别丧气,护理到位恢复快
2024-08-14史倩
中风作为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轻则行动不便,重则瘫痪在床。出现中风偏瘫后,该如何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何为中风偏瘫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因为脑血管缺血或出血而引起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中风,一般可分成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中风发病因素涉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会致使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进而引发中风。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了解到,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在150万例左右,其中约有七八成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瘫作为中风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指的是同侧肢体、面肌以及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中风偏瘫会致使患者半侧肢体出现运动障碍,甚至还可能导致患者瘫痪在床,丧失生活能力。早期对中风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风康复怎样护理
(一)心理护理
大多数中风偏瘫患者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情绪转变,引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日常活动,提升患者的获得感、参与感,逐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嘱咐患者家属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
结合患者吞咽功能,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在日常进食中协助引导患者开展咀嚼、吞咽训练。在护理早期,主要为患者提供流质食物,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在护理后期,可为患者提供半流质食物,依托阻绝训练,帮助患者及时恢复饮食功能。
(三)语言功能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依托相关简要肢体语言增进与患者的交流互动,并有序调节至简单的发声练习。
(四)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在护理早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开展简单的摆动、伸展训练。在护理中后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协助可下床的患者开展站立、慢走、下蹲等训练,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并依托上肢负重训练,提升患者上肢精细运动能力;而针对无法下床的患者则应开展床上训练,协助患者开展自行翻身、坐卧等训练,同时护理人员应适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以及为患者进行偏瘫侧按摩,防范引发压疮等不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