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击”慢性乙肝

2024-08-14江晓燕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8期

有一种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它就是慢性乙型肝炎。如不及时治疗,慢性乙肝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因此,了解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其传播以及及时治疗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慢性乙肝是严重的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并发症。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球形、双链DNA病毒,其外壳由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组成。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和共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因此,避免这些高风险行为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

疲劳、恶心、瘙痒是急性期症状

乙型肝炎的症状因病情轻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在急性乙型肝炎中,大多数患者在感染后的2~6周内会出现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当病情进入慢性阶段后,许多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直到肝脏受到严重损伤时才被发现。

●疲劳:乙型肝炎的症状中,疲劳是常见的表现。由于肝病炎症导致消耗增加,人体摄入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被完全吸收利用,这导致了乙肝患者易感到疲劳。

●食欲不振:乙型肝炎的症状中,食欲不振也是常见的表现。由于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人体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胃功能减弱,从而影响食欲。

●恶心、呕吐、腹痛:恶心可能是由于肝脏炎症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者胆汁分泌减少,进而引起胃部不适,产生恶心、呕吐、腹部疼痛感

●黄疸: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导致皮肤、巩膜等组织变黄。黄疸通常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乙型肝炎引起的黄疸主要是肝性黄疸。

●瘙痒:可能由于肝脏炎症引起的皮肤敏感性增加,导致皮肤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增强,引起瘙痒。此外,乙型肝炎还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影响胆汁分泌,引起消化不良,这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肝肿大:通常是由于肝脏炎症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细胞肿胀,引起肝脏体积增大。肝肿大还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影响胆汁分泌,引起消化不良,导致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

●蜘蛛痣、肝掌:乙型肝炎若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蜘蛛痣与肝掌的症状,蜘蛛痣是指一种像蜘蛛形状的、鲜红色或棕黑色的、中心有一小红点的皮肤结节,它主要出现在上腔静脉回流的区域,如颈部、面部、前胸上部、手背及手指背侧、上臂等处,罕见于手掌及头皮、腋窝等毛发区域,但可发生于长胡须和胸毛的皮肤,不发生于鼻、唇、颊粘膜,很少出现在腹部及下肢;而肝掌则是指双手大小鱼际处发红,与周边皮肤颜色有着显著区别。

慢性乙肝的治疗

☞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旨在抑制病毒复制,减缓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

☞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有胸腺肽、干扰素等,这些药物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 抗纤维化治疗: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片等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药,经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其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对纤维化程度较重、肝硬化程度较重者可应用。

☞ 保肝治疗: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制剂、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双环醇等都有很好的抗炎、抗氧化及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能对肝脏的炎性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临床中,对于有明显肝组织炎性反应或 ALT(谷丙转氨酶)显著增高的病人,可适当应用上述药物,但不建议多药联用。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定期进行肝功能、HBV、DNA等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疫苗接种是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 疫苗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青少年和高危人群。对于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型肝炎疫苗,之后分别在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对于青少年和高危人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 避免高危行为:避免与乙型肝炎患者或HBV携带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避免共用针头、剃须刀等个人物品;避免纹身、穿耳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行为。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饮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乙型肝炎感染。

☞ 加强卫生意识: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保持生活环境清洁等,有助于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 母婴阻断: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应在怀孕期间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适当的母婴阻断措施,以减少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

慢性乙型肝炎通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随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否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