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养生 苦夏不苦

2024-08-14王强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8期

俗语常说“夏日无病三分虚”,身边的好多朋友们也经常诉说自己有“苦夏”的烦恼。一入酷夏,吃不下、睡不实,动辄一身汗,经常发脾气......那么,这种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运用养生方面的妙招儿摆脱这种“夏日烦恼”呢?

首先,从中医的角度讲,“吃不下”很可能是脾湿的表现。夏季天气溽热,雨水偏多,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脾喜燥恶湿”,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尤其是平日就脾气亏虚、肠胃不好的人,这时如果再贪凉喜冷、饮食无节,很容易就会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不过,也有人觉得趁此“机会”正好减肥,那你就想得太简单了。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伤,相当于军队打仗断了粮草,这仗还能打赢吗?所以,夏季一定要呵护好脾胃,建议平时可以饮用赤小豆薏米汤来祛湿。

其次,酷夏天里“睡不着”,一般跟血虚有关。“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夏天如果出汗过多,就会损耗过多血液。血不足以濡养心神,心神失养,就会导致晚上失眠睡不着。所以,夏天“出汗”这个问题,真得好好对待对待。有的朋友说,夏季适当出汗不是有利健康吗?可以帮助人体散热、排出毒素等等。但是,如果经常大汗淋漓的话,人就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这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而出汗越多,人越急于降温,很多人空调冷饮一起上,这就更容易损伤阳气。所以说,夏天运动要适量,切忌挥汗如雨。但如果稍一动弹就一身大汗呢?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自汗”了,原因是阳虚导致卫阳浮于外,无法固摄津液,这就需要服用相应的药物来辅助治疗了。此外,夏季的中午最好能小憩一下。因为夏季昼长夜短,人体能量消 耗大,精力不济,所以中医很重视子午觉,认为午时小睡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增强抵御暑湿之邪的能力。

另外,好多人夏季里总感觉“燥”。一方面是身体上的热,燥热难耐,手心脚心发热,总觉着口干舌燥,喝了很多水依然口渴。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燥”,心烦意乱,一点小事沾火就着,所以夏季里开车的朋友们“路怒症”发作的也比其他季节多。其实,这种“燥”就是所谓的阴“虚”了,夏季出汗多容易伤阴,阴不足人就容易燥热,这种情况下多喝水,多吃些水果,或者补充些莲藕、银耳等滋阴的食物,对身体都大有裨益。

了解了夏季这些容易得的“虚”症的原由,就不必再“恐夏”了,只要朋友们知悉根源,对症梳理,科学养生,不管这夏天多热多湿,这“精气神”咱也一样能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