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用心守护学生成长

2024-08-11刘晓丹

教育家 2024年27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备受关注。中小学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因此,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推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无疑是关键所在。

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

分层分类培训包括:强化培养专业教师、着力培养班主任教师、重点关注青年教师、全面提升全体教师。

专业教师是指心理学专业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对于这类教师,学校可以鼓励支持其进行更系统、更专业、全方位的学习与提升。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很深,学校可以将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培养其成为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骨干力量。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习动力与创新能力比较强,可以作为重点对象参加培训学习。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尽量覆盖到全体教师,增强教师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干预的能力。

打造主题鲜明的校本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注重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师生心理健康实际。学生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

学习中学生注意的分类与品质相关知识后,教师能够把学生注意规律运用到教学环节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预防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不佳、自信力不足而产生心理问题。

学习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知识后,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音量、语速、板书、教具、课件等细节,提高学生学习收益,避免学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而产生焦虑情绪。

学习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及调节方法后,教师就懂得分析学生情绪异常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专业类培训。积极外派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的相关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可对其他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培训,让他们成为校本培训的师资主力。

实践类培训。以日常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引导教师观察研讨学校师生心理现状,提高师生心理素养,解决师生的实际心理困惑。专业教师侧重负责理论指导与课程开发,班主任教师侧重案例提供与分析,青年教师侧重相关科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研究类培训。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例如,“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适合教师研究的课题。

融合类培训。将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与学校常规活动进行融合。例如,论坛类培训、交流分享类培训等。通过融合类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实现“人人懂心理健康教育,人人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深度融合的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把劳动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完善学生对活动的认知,让良好的认知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进行家校共育,开展学生与父母同读一本书、共同打卡锻炼、一起出游等亲子活动,让孩子与父母多沟通、多亲近,感受父母之爱,减少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