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学术型青年教师培养,照亮教师生命成长

2024-08-11马瑞霞

教育家 2024年27期

因区域内人口的大量涌入和区域拓展优质资源的需要,建校八年来,青岛市即墨区华山路小学持续实行“1+N”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探索学术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创新之路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定制阶段目标,教师成长有标杆

学校现有教师216人,平均年龄31.65岁。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课、个案研究等方式厘清了教师发展现状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我们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了专属的奋斗目标:一年入门、二年规范、三年成型、五年出彩、六年辐射。为了让每名教师自主地进行发展规划,建构了“厘清五个关系、践行五个关键、树立五个意识、落实五个重点”的“四个五”的教师目标规划体系。

探索研修模式,专业提升有深度

学校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将教师培养分为“拐杖期(1—2年)、支柱期(3—5年)、杠杆期(6年以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提供不同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拐杖期——以青蓝工程引导教师成长。对于“拐杖期”教师,我们选派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学名师等骨干教师进行“入门”带教,要求师傅要“带德”“带才”“带和”,使带出的徒弟善于合作、敢于竞争、与人为善。

支柱期——以课例研究助力教师成长。对于“支柱期”教师,我们探索出一套“三备八环节”课例打磨流程,即基于问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帮助教师在实践中磨炼本领,求得“真经”。

杠杆期——以课题研究加速教师成长。在教研组建设中注重强化研究成果的表达,开展小课题研究。学校会在每个学期举行教研组研究成果发布会。该发布会能够引导各教研组瞄准研究目标,扎实研究过程,优化研究策略,从而掌握课题研究方法,注重总结科研成果,积极撰写科研论文,走上自主发展科研之路。

近5年来,学校共有120余人次参加公开课、优质课、一师一优课、教学能手等各个级别的课堂教学比赛展示,探索“三核五环三单”的品质课堂育人模式和“1+X”的多元课程体系。

改革评价方式,教师发展有动力

教师评价的首要价值一定在助力、成全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扭转重鉴别、执迷于量化管理的取向,对教师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一是完善教师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评价,激活教师内生动力。将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作为基础性评价,通过“过程性单项评价+阶段综合性评价”两条路径,对教师进行引导和激励。其中,过程性单项评价包括“宝藏女孩”“华小榜样”“最美教师”“论坛新秀”等单项荣誉。在阶段综合性评价方面,我们开发了《华山路小学量化积分方案》评价量表。

二是建立选择性和贡献性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了给教师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和主动寻求发展的空间,我们通过整体设计梯队培养制度、设计增量评价方式、制定特殊贡献奖励办法等路径,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

三是用团队评价作为多元评价的支点,提高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学校评选优秀备课组、优秀团队、文明组室、优秀服务班组和优秀项目团队等,倡导团队成员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团队的功能。

经过八年实践,学校的学术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日臻完善,带动了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真正实现了“让研究成为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照亮了教师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