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介入高中美术艺考生及家长心理调适的应用研究
2024-08-10魏星
艺考生及家长的心理压力源于经济、学习和社交三个方面。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个案,分析了艺考生的问题和困境,并从个案工作的视角提出了服务目标和咨询过程。咨询的目的是帮助艺考生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应考心理素质。最后,为学校和家长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包括开设家长课堂以提高家长对艺考的认可,以及家长应进行自学,相信孩子能创造精彩的未来。为高中艺术教育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从2021年开始,艺考的招生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包括提高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门槛,这一政策的调整无疑为艺考生及其家庭带来了新的挑战。艺考生在面对严格的艺术技能考核和提高的文化课成绩门槛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考试表现,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美术艺考生及家长的心理压力,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高中艺考生进行心理调适。
1 高中美术艺考生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分析
1.1 经济压力引起的心理压力
(1)教育成本增加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艺考的独特性质要求学生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上投入大量资源。具体来说,艺考不仅涉及常规的学术学习,还包括对特定技能的培养,如绘画、雕塑等。这种培养方式通常需要额外的资源,包括专业的美术集训、实地外出写生的经验积累,以及高质量专业画材的购买,这些专业化需求导致家庭在经济上的负担显著增加。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投资的增加,尤其给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可能造成显著的经济压力。对家长而言,这种压力不仅源于直接的财务负担,还包括了对孩子未来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压力有时会转化为心理层面的压力,表现为对孩子学习成果的高度关注和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长期而言,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家长出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压迫感。
此外,家长为了支持孩子的美术学习,需要做出额外的牺牲,如减少家庭休闲支出、调整工作时间等,这进一步增加了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从艺考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艺术技能培养,还应关注其对家庭经济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采取综合性策略以减轻这些压力。
(2)生活成本增加
在艺术类专业的教育培训中,生活成本的增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对于美术艺考生来说,除了常规的教育费用,还必须承担额外的生活开销,这些开销主要来源于校外培训所带来的住宿和交通费用的增加。美术艺考生往往需要参加专业的美术培训班,或者进行实地写生活动,这些活动大多在学校教育范围之外进行,因此涉及额外的住宿和交通安排,特别是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远或资源较少的学生家庭而言,这一点尤其显著。
除了住宿和交通费用,为了维持艺考生的良好学习状态和身体健康,家庭在饮食和生活用品上的开销也会相应增加。这部分费用通常用于确保学生获得必要的营养和日常生活的舒适,以支持其在艺术学习上的投入。这种生活成本的增加,对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构成了较大负担。在一些情况下,家庭为了支持孩子的艺术教育,可能需要调整家庭预算,牺牲其他生活领域的开销,这无疑增加了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
1.2 学习压力引起的心理压力
美术艺考生在追求专业技能提升的过程中,通常面临着参与外出集训的需求。这类集训由于其高强度和时间密集的特点,常常导致学生无法兼顾文化课的学习,进而在文化课的掌握上出现不足。特别是在集训期间,学生错过学校文化课的教学环节,如老师的讲解和同学间的讨论,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遇到障碍,这不仅增加了文化课程的学习难度,也可能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压力加大。
一方面,艺术类集训的高强度特性往往使学生在集训结束后感到身心俱疲。这种疲劳不仅影响了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也可能削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状况在家长中引发了关切,他们担心孩子因专注于艺术集训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同时担忧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对孩子未来的教育和职业选择产生限制。另一方面,学生本身也可能感受到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源于对文化课学习的期望与艺术集训之间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冲突。这种双重压力的长期存在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焦虑、压力过大甚至是对学习的厌恶。
1.3 社交压力引起的心理压力
艺术类考生在集训和备考阶段,由于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在专业学习上,可能会导致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减少。这种同伴关系的变化可能会使艺术类考生感受到孤立和排斥,从而产生心理压力。特别是集训期间艺术类考生与普通班级的同学之间可能会出现隔阂,这种隔阂源于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差异。由于长期的集中训练,艺术类考生可能错过了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和同学间的社交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与其他同学的互动机会,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交圈构建。长期的社交隔离不仅会影响艺术类考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见表1)。
2 个案工作中的案例分析
2.1 案例背景
本研究围绕学校工作项目——“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的实施展开,该活动以高中艺考生为目标人群,旨在为遭遇情绪困扰、情感不顺、焦虑苦恼的艺考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倾诉环境,并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协助他们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自主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情绪。本研究选取项目中的某个服务对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服务过程,旨在总结实务经验,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在本研究中,个案被化名为A,男性,母亲于其初一去世,父亲在其高一时再婚,继母带有一个女儿。A的父亲有酗酒的习惯,且对A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实现家庭的大学梦。由于A的学业成绩不理想,父亲经常对他进行打骂,导致A与父亲的关系极度紧张,家庭矛盾冲突不断。A决定通过艺术考试的途径来实现家庭的大学梦想,但他却患有严重的自卑情结。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了A的社交能力,也可能影响他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2.2 问题和困境分析
(1)认知行为困境分析
案主A的认知行为困境主要表现在对文化课的畏惧和自我评价的负面倾向上。由于初中时期经历了家长的打骂,A对文化课产生了深深的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不仅影响了他对文化课的学习态度和效率,还可能影响他在高考中的表现,因为高考不仅仅评估艺术学科的成绩,文化课的成绩也占有重要的比重。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业压力对于案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案主A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善于表达内心的需求,这使得他在面对压力时无法寻找有效的排解方式。相反,他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形成了过度的自我防御机制。这种自我防御机制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他避免外部的负面评价和打击,但长期来看,它阻碍了他与外部环境的有效交流和自我调适能力的发展。
(2)家庭问题分析
父亲的关注焦点仅限于A的学习成绩,对于A的其他需求和感受视而不见,这种单方面的关注和期望无疑加剧了A的心理负担。父亲对于艺考的负面看法和对经济投入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的矛盾和A的心理困境。父亲认为通过艺考上大学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对于艺考所需的经济投入感到压力重重。继母的冷漠态度和对经济投入的抵触,也为A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3)社会支持网络困境分析
A的性格内向,日常交流较少,这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在他的社交圈中,朋友数量有限,与初高中的同学和朋友的联系也相对稀少,这种情况使得A在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挫折时,难以得到朋辈群体的有效支持和帮助。人际关系的贫乏,使得A在遭遇困境时缺乏外部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见表2)。
3 个案工作视角下的服务目标
根据初步预估,本案中的主人公A面临着多重的心理和社交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为了帮助A改善现状,提高他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交能力,从个案工作的视角,设定了针对案主A的几个具体和量化的服务目标,以帮助他应对当前的心理和社交困境。首先,着眼于改善他对文化课的态度,并减少其畏惧感。为此,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确保案主A每周至少在三次学习活动中感到满意且无压力。通过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和放松训练的方法,在六个月内明显提高A的学习效率和自我价值感,为他的高考做好准HTJdzJXPOXLC4syf7e/5/GccHCqB0GykOHCwEZKp5iA=备。其次,面对家庭问题,在未来一年内显著改善A与其父亲和继母的关系,增加家庭的情感支持。为实现这一目标,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深入的家庭交流和讨论,并通过家庭治疗和父母教育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家庭环境的和谐,还将显著减轻A的心理负担。最后,扩大A的社交圈,在接下来的一年内,通过鼓励A参加兴趣小组、俱乐部或其他社交活动,使他每月至少结交一个新朋友或参加一个社交活动。这将有助于增强A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同时减轻他的孤独感。总之,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自信,改善家庭关系,提升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4 咨询过程与咨询效果
在首次咨询中,重要的是建立与A的信任关系。通过摄入性谈话,深入了解A的家庭背景、学习压力、艺考的动机以及与父母和同学的关系。同时,通过倾听和反馈,为A提供一个安全、无评判的环境,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感受。在第二次咨询中,与A一起探讨可能的应对策略,以缓解他的学习和家庭压力。通过介绍基本的放松技巧和时间管理方法,帮助A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平衡艺术和文化课的学习需求。第三次咨询时,通过引导A反思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促进他的自我认知。同时,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帮助A改善与同学和家人的交流,以减轻他的社交焦虑和家庭冲突。第四次咨询时,回顾和评估A在前期咨询中学到的技能和策略,通过实际应用和反馈,进一步巩固和提高A的学习和应对技巧,确保他能够在艺考的道路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最后一次咨询中,通过正向反馈和鼓励,增强A的自信心。同时,与A一起探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帮助他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为他的艺术和学习之路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
在案主A的咨询过程中,所设定的服务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在改善A对文化课的态度和减少其畏惧感方面,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案主A在每周的三次学习活动中已表现出显著的满意度和减少的压力感。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和放松训练的结合,A的学习效率和自我价值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六个月后,他对文化课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对他高考的准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在家庭问题方面,通过定期的家庭交流和家庭治疗,A与其父亲和继母的关系在一年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和支持显著增加,家庭环境的和谐性得到了提升。这些改变大大减轻了A的心理负担,为他提供了更加稳定和支持的家庭环境。最后,在扩大社交圈和增加朋友数量方面,一年的努力带来了积极的结果。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和社交活动,A不仅每月至少结交了一个新朋友,还显著提高了自己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这些改变有效地减轻了他的孤独感,并提升了他的社交功能(见表3)。
5 启示和建议
5.1 学校开设家长课堂,提高家长对艺考的认可
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提高家长对艺考的认可度,学校应当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通过家长课堂,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关于艺术教育和艺考的基本信息,包括艺术学科的重要性、艺术教育的长远价值、艺考的流程和要求等。通过这种方式,家长能更加明确地理解艺考的真正含义及其价值,进而提高对艺考的认可和支持。
家长课堂中,可邀请曾经艺考成功的学生及其家长或艺术领域的知名人士,分享他们的经历和见解。这些鲜活的案例能够让家长直观地看到艺术教育的潜力和艺考的重要性,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忧虑和疑惑。同时,邀请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参与家长课堂,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也极为重要。专家的指导和解释可以帮助家长更加理性地看待艺考,使他们能够更加明智和有效地支持及帮助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家长对艺考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为美术艺考生创造更加有利的成长条件。
5.2 家长要创造支持性家庭环境
面对高考这一重要的生活事件,家长的心态和准备不仅影响自身,更直接影响到孩子。高考前的准备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家长应当提前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技术。这不仅能帮助家长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一是客观地分析孩子的学习和应试能力,根据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排名来设立合理的预期,避免因预期过高而产生不必要的挫败感。同时,家长应与孩子共同探讨多种可能的未来路径,不要过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以减轻孩子的压力。二是高考虽然是一个重要的选拔环节,但绝非决定未来的唯一途径。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认识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即使高考未能如愿,仍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目标。三是家长不应过度强调自己为孩子的付出和高考对未来的影响,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应当鼓励孩子珍惜过程,勇于面对各种可能的结果,并从中学习和成长。无论高考的结果如何,家长应与孩子一起积极地规划未来,发掘孩子的优势和兴趣,探索符合孩子发展的多元路径。通过实际的规划和行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看到不同的可能和未来的希望。四是当家长感受到压力或负面情绪时,应主动寻求支持,与理性的亲友交流,获取必要的理解和慰藉。同时,保持与孩子的开放交流,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共同面对高考这一重要的生活阶段。
5.3 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心态调整
面对艺术高考的挑战,学生本身也需采取积极策略以应对各种压力。首先,学生应当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艺术兴趣和潜力。这不仅包括对艺术技能的深入掌握,也涉及对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和发展。通过反复练习和创作,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艺术领域的定位,为未来的艺术生涯奠定基础。其次,学生需要有效管理时间和资源。艺术高考的准备过程中,平衡艺术和学术课程的学习是一大挑战。合理规划时间,确保两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对于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再次,适当的休息和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此外,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宽人际交往的圈子。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不仅可以获得情感支持,还能增进对艺术和学习的多元视角。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时,良好的社交网络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最后,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应培养积极的心态。这包括认识到高考仅是人生旅程中的一部分,不应将其看作决定未来的唯一标准。保持乐观和开放的心态,对待可能的挑战和结果,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保持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见表4)。
6 结语
综上,高中美术艺考生面临的压力多方面且复杂,学校和家长的支持至关重要。学校应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心理辅导,家长则需学会理解和支持,同时家长要学习相关心理知识以便更好地陪伴孩子走过艺考这一重要阶段。社会的理解和公平的艺考制度也是不可忽视的支持力量,共同为艺考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