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奖励的恶果”

2024-08-10吴捕快

董事会 2024年6期

如果一个组织不能给成员提供足够的意义感,那么就只能依靠金钱驱动,这等于是引导成员把注意力放在争夺个人利益上,这个组织就一定会陷入激励悖论

荀子,名况,尊称为荀卿,赵国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关于荀子的传记文字只有短短的192字,然而司马光在惜字如金的《资治通鉴·卷第六·秦纪一》中,却用较大篇幅记述了荀况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面前辩论用兵之道。现简单摘译如下。

孝成王问:“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荀况说:“善于使百姓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在于使百姓依附。”

孝成王、临武君说:“请问王者用兵,应该建立什么教令、如何行动才好呢?”荀况说:“齐国人重视兵家的技巧技击,施展技击之术,斩获一颗人头的,由官方赐八两金换回,不是有功同受赏。这样的军队遇到弱小的敌人,还凑合着应付,一旦面对强大的敌军,就会涣然离散。魏国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拔武勇的士兵,择取时,让兵士披挂上全副铁甲,拉开十二石重的强弓,身背五十支利箭,手持戈,头戴盔,腰佩剑,携带三天的食粮,每日急行军一百里,达到这个标准的便为武勇之卒,即可被免除徭役,并分得较好的田地和住宅。但是这些士兵的气力几年后便开始衰退,分配给他们的利益却无法再行收回,即使改换办法也不容易做得周全。故而,魏国的疆土虽大,税收却必定不多,这样的军队便是危害国家的军队了。秦国,百姓生计困窘,国家的刑罚却非常严酷,君王借此威势胁迫百姓出战,让他们隐蔽于险恶的地势,战胜了就给以奖励,使他们对此习以为常,而战败了便处以刑罚,使他们为此受到钳制。这样一来,百姓要想从上面获得什么好处,除与敌拼杀外,没有别的出路。功劳和赏赐成正比例增长,只要斩获五个甲士的头,即可役使乡里的五家,这就是秦国比其他国家强大稳固的原因。所以,秦国得以世代相沿不衰,并非侥幸,而是有其必然性的。”

荀况又说:“故此,齐国善技击术的军队无法抵抗魏国择勇武士兵的军队,魏国择勇武士兵的军队无法抵抗秦国精锐上进的军队;而秦国精锐的士兵却不能抵挡齐桓公、晋文公约束有方的军队;齐桓公、晋文公约束有方的军队又不能抵挡商汤、周武王的仁义的军队,一旦遇上了,势必如用薄脆的东西去打石头,触之即碎。况且那几个国家培养的都是争求赏赐、追逐利益的将领和士兵,他们就如同雇工靠出卖自己的力气挣钱那样,不愿为国君拼死效力,不愿安于制度约束,难以严守忠孝仁义的气节、情操。诸侯中如果有哪一个能够精尽仁义之道,便可起而兼并那几个国家,使其陷入危急的境地。故在那几个国家中,招募或选拔士兵,推重威势和诈变,崇尚论功行赏,渐渐成了习俗。但只有尊奉礼义教化,才能使全国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军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便可掌握天下;军队团结合作,便可惩治临近的敌国。至于那些征召、募选士兵,推重威势诈骗,崇尚论功行赏的军队,则或胜或败,变化无常;有时收缩,有时扩张,有时生存,有时灭亡,强弱不定。这样的军队可称作盗贼之兵,而君子是不会这样用兵的。”

纵观上下文,荀况和临武君当时所论,基本是《孙子兵法》上的内容了,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不同“欲”下的军队表现不同,用现在的话说,战国时的军队,都是“武装团伙”,这种“团伙”没有明确目标,只有岗位职责和短期利益下的激励机制。齐国、魏国、秦国三国奖惩激励机制不同,作战效果不同,面对约束有方、有仁有义的军队,更是完全没有胜算。有仁有义的军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愿景的团队,有价值观,有理想,更有爱。

可以说,没有价值观的组织就如同“乌合之众”。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做指导,必定会因为没有坚定信念的支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失去判断标准,也就不能有始终如一的行动。愿景、价值观为组织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行动指南,为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

在组织内部,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些“意义系统”不具有排他性,我获得的意义感不但不会减少你获得的意义感,反而会汇聚成更大的“意义系统”。反过来,物质激励就不一样,你分多了我就分少了。如果一个组织不能给成员提供足够的意义感,那么就只能依靠金钱驱动,这等于是引导成员把注意力放在争夺个人利益上,这个组织就一定会陷入激励悖论,甚至可能产生“奖励的恶果”(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艾尔菲·科恩语)。

比如,很多企业看到华为舍得给员工发钱,也学着华为大方分金,结果不但没落好,还往往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员工怨声载道、团队离心离德。为什么华为分钱就能激发员工的奋斗精神,而别人效仿却往往只能带来利益纠纷呢?因为,华为是使命驱动的组织,华为员工首先认同了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而后被意义感激励着去奋斗,而华为高薪激励只是辅助,是为了不让奋斗者吃亏,让奋斗者没有后顾之忧。

对企业来说,管理者是点,组织结构是线,员工是面。好的公司应该以价值观为纽带,建立由管理者、组织架构、员工为实现共同价值、上下同欲的共同体,在组织内部建立员工认可的激励、约束体系,使员工愿意主动按照管理者认为正确的方式或者管理者想要的方式来做事,并最终达成公司治理成效和企业经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