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2024-08-09陈琪瑶
今年9月,是毛泽东同志悼念张思德的讲演《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1944年9月21日,这篇著名演说公开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称赞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并为全党全军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80年来,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思想,跨越时空、生生不息,不仅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也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激励作用。
一名普通战士的牺牲
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了红军。1935年,在长征途中,张思德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历尽千辛万苦。为了救战友,他曾躺在沼泽地的泥水里,让班长踩在自己背上救出陷入沼泽的战友;为了让战友们能够挖食无毒的植物充饥,张思德抢先“尝百草”,自身中毒而不顾……
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在一次国民党军队六路围攻的战斗中,张思德英勇杀敌,两次负伤不下火线,一人夺得敌人的两挺机枪。由于思想进步、战斗英勇、表现出色,1937年10月,年仅22岁的张思德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组织上安排他到八路军云阳留守处担任副班长。1940年春,他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当班长。只要是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张思德总是坚决服从,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好好工作,从不向组织提条件。张思德心里时刻想着老百姓,经常抽时间到通信班附近的老乡家里帮忙干农活。一次外出途中遇到一位老大娘很吃力地背着一大捆柴,张思德赶紧上前帮老人把柴背回家。这以后,他常去看望这位老大娘,帮老人家种庄稼、做家务。还有一次,在完成锄草任务回来,看见一位老乡赶着牛车正在过河,车轱辘陷进河里,张思德立刻跑了过去,顾不上脱衣急忙跳进水里,用肩膀扛大车的轱辘,在大家的配合下,把车推上岸。他常说:“为了群众,为了他人,即使自己多吃点苦,也感到是最大的幸福……”
1942年10月,中央军委警卫营和中央警卫教导大队合并整编为中央警备团。上级决定调张思德到该团1连当战士,他毫无怨言,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不久,中央机关需要从部队挑选一批优秀战士做警卫工作。张思德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思想品德好,被选到中央警备团当警卫战士,在毛泽东身边负责警卫工作。张思德兴奋而自豪,下定决心要“好好当一名枣园哨兵”。
张思德到毛泽东身边后,毛泽东那种立党为公、胸怀大局,为劳苦大众日夜操劳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打动着张思德。从毛泽东身上,他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张思德认为,在毛主席身边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和中国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和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都应尽心尽力做好。他工作细心周到。毛泽东夜晚工作到凌晨才睡觉。张恩德每天一起床,就轻手轻脚地把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毛泽东习惯边走边思考问题,往往不太注意脚下的路。张思德就把毛泽东经常走的路段用黄土垫平、踩实。同时,张思德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全心全意地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为人民服务之中。他从不计较职务高低,和他同期入伍的同志在战斗部队提升快,有的已经当上团长、旅长,而做警卫工作的张思德一直是班长,对此他想都没想,党叫干啥就干啥。
1944年春,延安大生产运动热火朝天。为了实现中央机关自给自足,中央警备团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这是脏活累活,张思德第一个报名。他说,我是共产党员,越是脏活累活,我越应该去。再说,我烧过炭,有经验。上级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张思德为农场副队长。7月,张思德进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抢先钻进窑中作业。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一个多月就烧出5万多斤高质量的木炭,超额完成了任务。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士白满仓、康仙舟冒着毛毛细雨进山,一起开挖一孔新窑。快到中午时分,新窑眼看就要挖好了,由于雨水渗透,突然窑顶掉下几片碎土,张思德眼疾手快,大喊一声:“快出去,有危险!”边喊边将小白猛力推出窑口。就在这时,只听“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得救了,张思德自己却被深深埋在了窑内,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一篇历久弥新的演说
张恩德牺牲的噩耗传来,同志们都为失去这样优秀的战士悲痛万分。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详细了解张恩德牺牲的经过,随后,数着指头下了三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找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讲话。”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操场上,同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的1000多名官兵一起,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会。操场土台上搭起布棚,“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会场四周摆满了松枝和鲜花。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将同志们敬献的花圈安放在会场中央后,他走到一米左右高的土台前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从此,张思德——这个普普通通的战士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成为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在讲演中,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接着,毛泽东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从而,把为人民服务提升到无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高度,强调其价值意义。
这时,毛泽东针对当时的斗争环境和形势任务,沉思片刻将话锋一转,说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紧接着,毛泽东坚定而自信地说道:“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讲话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最后,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毛泽东深情地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从此,这个倡议不仅在党内得到了有效实施,而且也被人民群众广为接纳,成为缅怀和纪念那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和革命事业牺牲的同志的隆重仪式。
一种伟大精神的价值
80年前,毛泽东发表的《为人民服务》著名讲演,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已成为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并强调:“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真谛。
坚守信仰、热爱人民,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人民是张思德一切奋斗的起点。小时候的经历让张思德明白,只有穷苦百姓翻身做主了,才能不挨打挨饿,才能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他深信,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正是饱含这样的特殊情感,张思德自加入这支队伍以来,一言一行都表现出对革命工作的热爱,把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一个始终想着为党为人民做事的人,才能认真对待党和人民交给的一切任务,无怨无悔地投入战斗和努力工作。大力传承和弘扬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言,把对党绝对忠诚熔铸在信仰中,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锤炼党性修养和思想品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在重大事情和关键时刻始终做到人民至上,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和人生价值。
听从召唤、服从安排,增强维护大局的组织观念。张思德在短暂平凡的一生中,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和革命事业工作,从未计较过个人的得失,“党叫干啥就干好啥”,是一名经过血与火考验,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从工作内容看,张思德一生干过通讯、开荒、烧炭、警卫等工作。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他总是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而且主动服从和维护大局。在工作职务上,他当过战士、班长、副班长,然后又变为普通战士,后面又调任为农场副队长。面对职务升降和新的岗位,张思德既没叫苦也没抱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革命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努力在工作实践中历练,在攻坚克难中磨炼,在应对风险中淬炼,始终把自己的奋斗目标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自觉做到为“大家”舍“小家”。
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弘扬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一种信念、一种态度、一种行动。只要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张思德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甘心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一切。张思德虽英年早逝,但他身上那种公而忘私、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他想到的是如何让战士们多吃一点、吃好一点;参加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总是抢着干重活、难活和危险活,并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要在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在物质利益面前能“守得下来”,自觉将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融入血脉,甘于牺牲、勇于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努力为人民群众站好每一班岗、守好每一份责。
任劳任怨、实干担当,争做奋勇争先的先锋战士。勇于担当是一种使命意识、一种责任意识,也是一种精神自觉。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哪里苦哪里累,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对待革命工作,从不挑三拣四、讨价还价,始终把自己当作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对待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总是排除万难去完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在南泥湾开荒,张思德带领的通信班样样冒尖,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劳动模范。他在上级奖给他的笔记本第一页写到:“前方流血,后方流汗,为了革命,大搞生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张思德都无怨无悔地主动担当作为,就像蜡烛一样,点亮别人,燃烧自己。学习和弘扬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实干为先,切实从最困难的群众人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力争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80年来,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相联系,将个人梦想与伟大中国梦相融合,砥砺奋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聂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