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设置驱动任务,助推学生主动思考

2024-08-09黄敬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4年7期

[摘 要]为了巧妙设置驱动任务,助推学生主动思考,文章以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为例,通过比较这节课与学生已有学情的区别,创设了“泰坦尼克号在哪里”的探险情境,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通过呈现驱动任务,让学生尝试确定位置;通过呈现驱动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复盘全课,促进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关键词]确定位置;驱动任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0-0073-03

在教育领域中,驱动任务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学习的教学策略。驱动任务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常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实践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实现学习目标。驱动任务具有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交流合作和帮助反馈调整等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与学习风格设计不同类型的驱动任务,如探究性任务、实践性任务、创新性任务等,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需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与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成效。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时,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泰坦尼克号在哪里”这个情境,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发现要用方向和距离等数学知识来描述泰坦尼克号的位置,促进学生在任务中主动解决数学问题。

一、课前思考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等。在此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已掌握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词,用于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在六年级下册,又掌握了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

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与学生之前所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区别有两点。(1)精确程度不同,用东、西、东南、西南等方向来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只能表明该物体位于观测点的某一区域,而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不仅可以准确表示物体所在的方位,还可以确定物体离观测点的距离。(2)表达方法不同,用数对表示位置是以原点为基准,通过构造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以观测点为基准,通过物体偏离南北方向的角度以及物体距观测点的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掌握知识。笔者选择“泰坦尼克号在哪里”这一探险情境,该情境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驱动任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位置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二、教学实践

(一)呈现驱动任务,尝试确定位置

1.根据距离信息,想一想船在哪里

【教学片段1】

师(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同学们,1912年,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大、设施最为豪华的泰坦尼克号不幸沉没于大西洋。泰坦尼克号船长发出一封求救电报,内容是“我在加州人号附近,速来救援”。如果你是加州人号的船长,你要知道哪些信息才能知道泰坦尼克号的位置?

生1:要知道加州人号和泰坦尼克号的距离。

(教师出示信息“泰坦尼克号和加州人号相距30千米”。)

师:如果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千米,以加州人号为中心,那泰坦尼克号可能会在哪里呢?请你在坐标图上表示出泰坦尼克号的位置。

(学生的作品:①泰坦尼克号在正北方向30千米处;②泰坦尼克号有可能在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这四个方向30千米处;③泰坦尼克号有可能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30千米处;④泰坦尼克号可能在以加州人号为圆心、以30千米为半径的圆上。)

师:同学们,你认同哪位同学的想法呢?

生2:我认同作品④,因为题目说相距30千米,这个圆上的所有点都是有可能的。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条信息,能确定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吗?

生(齐):不能。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泰坦尼克号的历史故事,将学生带入模拟情境中,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加州人号的船长,尝试根据“泰坦尼克号和加州人号相距30千米”这一信息确定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学生从一开始的认为根据距离这一信息能得到一个具体的点,到经过讨论分析,发现圆上的所有点都符合这个条件,明白只有距离这个信息无法确定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

2.根据方位信息,画一画船在哪里

【教学片段2】

(教师出示信息“泰坦尼克号在加州人号的西南方向”。)

师:现在知道了方位信息,结合刚才泰坦尼克号和加州人号相距30千米这个信息,泰坦尼克号会在哪里?

生1:泰坦尼克号在加州人号左下角与圆重叠的点上。

师:那现在能确定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吗?

生(齐):不能。

师:虽然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不能确定,但是与刚才相比范围又缩小了很多。

【设计意图: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距离的基础上,又为学生提供了泰坦尼克号与加州人号的相对位置,学生通过画图后发现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仍然不能确定,但是与最初相比范围缩小了。这促进学生思考“还需要怎样的信息,才能确定某个点的位置”。】

3.根据角度信息,辨一辨船在哪里

【教学片段3】

(教师出示信息“泰坦尼克号在加州人号的8点钟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8点钟方向”是什么意思吗?

生1:我知道9点钟方向是正西方向,6点钟方向是正南方向,6点钟方向到9点钟方向之间正好是90°,其中隔着7点钟方向和8点钟方向,也就是把90°角平均分成3份,每个小角是30°。泰坦尼克号在加州人号西偏南30°方向。

师:说得太清楚了,西偏南30°方向,是以西为基准,向南偏了30°角,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示吗?

生2:泰坦尼克号在加州人号南偏西60°方向。

师:对的。同学们,现在我们能确定泰坦尼克号的位置了吗?

生(齐):能。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来表示同一个偏离角度。只有当我们知道了距离、方位和角度的时候,我们才能确定具体的某一点。当我们知道距离的时候,我们只是确定了一个“圆”;加上方位,我们就确定了一个“范围”;再知道角度,我们就确定了具体位置。

【设计意图:教师又为学生提供有关角度的信息,学生想办法把生活化的“8点钟方向”转化为数学化的“西偏南30°”或“南偏西60°”。在不同数学表达的转化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观察、计算等策略,首先要确定两个参照物(6点钟方向和9点钟方向),然后利用平均分计算出每个角的度数,最后确定偏离的角度。教师通过前面三个驱动任务,不断为学生提供信息,让他们在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中确定具体位置。】

4.转换观测视角,写一写船在哪里

【教学片段4】

师:如果你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你知道加州人号在哪里吗?

生1:加州人号在泰坦尼克号东偏北30°方向,距离30千米的地方。

生2:或者说加州人号在泰坦尼克号北偏东60°方向,距离30千米的地方。

师:同学们,以不同的点作为观测点,描述两个点的相对位置,你觉得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生3:以不同的点作为观测点,我认为会得到不同的方向,但是距离不变。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转换观测视角,以泰坦尼克号为观测点确定加州人号的位置,引导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转换观测视角过程中,通过探究“什么在变”和“什么不变”,帮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呈现驱动作业,了解学习效果

【教学片段5】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请你拿出学习单(如图1),完成学习单中的三道练习。

生1:第1题,飞机A在北偏东60°方向50千米处,我先用量角器找到北偏东60°方向,再根据“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表示10千米”找到50千米处;飞机B在北偏西60°方向40千米处,我先用量角器找到北偏西60°方向,再找到40千米处……

【设计意图:教师围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这个知识点设计了三道练习。第一题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第二题通过表格的形式可以有效分散难点,更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第三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描述物体或场所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的方法。】

(三)复盘全课,交流学习体会

【教学片段6】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喜欢或最难忘的环节是什么?

生1:我们学习了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知道了方向、角度和距离都必须同时存在,才能确定物体具体的位置。我最难忘的是我们收到了好几次信息才确定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在二维的平面上确定位置,我们会用数对或者“在哪个方向多少度距离多少米”来确定某个物体的位置。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在三维的空间里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这些连续性的驱动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位置的确定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实践和探索,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建锋.单元主题架构:丰富小学数学课程新样态:以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单元主题式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19(6):12-14.

[2] 吴青.追根求源让数学学习浸润科学文化的底蕴:六年级“确定位置”教学有感[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3(Z1):38-41.

[3] 张洪珍,王建华.问题驱动,助推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3(20):84-86.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教研员工作坊促进边境地区小学数学高质量发展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23ZJY482)研究成果。】

(责编 杨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