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4-08-08杨晴谭文海游晓珊

科教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 本研究以“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为主线,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从多视角、多维度对广东省清远市职教城的 4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开展调研,研究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作用于就业意愿的机理。研究发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准备方面存在不足,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就业单位、社会因素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都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9.050

A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Taking Guang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ity as an Example

YANG Qing, TAN Wenhai, YOU Xiaoshan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 on graduates from fou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Qingyu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the impact of factors on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have shortcomings in employment situation, employment policies, and employment preparation. Personal factors, schoo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employment units, and social factors a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intention; influencing factor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小样本调查,随机抽取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的150名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147份。正式调查选取职教城中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这四所院校,其中公办、民办各两所,遵循随机强度抽样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共发放1200份问卷,其中回收118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61份,有效率96.75%。其中,男生672名(占57.88%)、女生489名(占42.12%);公办589名(占50.73%)、民办572名(占49.27%)。

2 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参考了吴喜娥、付义朝等学者的论文,编制调查问卷。通过小样本和访谈的形式对广东省职教城的高职毕业生进行调查,根据实际对问卷进行修改,确定最终调查问卷。

3 结果及分析

3.1 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方面,调查显示,66.93%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20.76%认为当前形势一般,10.16%认为就业形势乐观,就业容易,2.1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不了解。整体上高职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较严峻,从办学类型对目前就业形势认识的分析结果来看,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整体较一致。

3.2 就业政策

学生对当前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程度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完全不清楚的分别占据2.23%、12.77%、40.57%、29.48%、14.95%。整体上高职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特别是对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等方面的了解程度有待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政策的了解程度较高,特别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应征入伍方面明显要高于其他方面。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目前所调研的学校均开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极少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创业或参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比赛;在应征入伍方面,学校从大一就有相关的政策宣传,某校还成立了崇军工作室,加上专业或班级常有退役复学的学生,因而学生对此了解较多。

3.3 就业意向

3.3.1 就业意向情况

调查显示,在就业性质方面,毕业后选择专升本的学生占39.19%、自主创业的占19.81%、不清楚的占6.89%、及时就业的占32.04%,其他如应征入伍、不就业等占2.07%;在就业地域方面,选择一线城市的占40.91%、二三线城市占的49.87%;在毕业能接受的最低月薪方面,3000及以下的占4.39%、3001―5000占57.88%、5001―8000占32.30%、8000以上的占5.43%。整体来看,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域方面偏向经济相对较好的区域,不少学生对最低月薪的期望相对较高。选择及时就业的学生中,69.17%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选择民营企业、外资的仅占30.83%;首选职业专业技术岗的占80.07%、管理人员占19.93%;其中68.79%的学生不愿意留在清远,31.21%的学生选择愿意留在清远。

3.3.2 就业意向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中,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就业单位、社会因素分别占48.13%、6.56%、15.47%、23.43%、6.41%。其中个人因素方面,兴趣爱好、个人能力是最大的两个影响因素,分别占52.45%、51.16%,专业选择和人际关系的人数最少,分别是14.04%、6.89%;学校因素方面,高职毕业生认为学校知名度、课程最为重要,分别占61.15%、52.45%,而学校地理位置、师生关系相对影响较小,还有0.97%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也是影响个人就业意向的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学生认为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期待是两个最大的影响因素,分别占73.21%、62.36%;就业单位因素中,薪酬福利、工作地点和工作稳定性最能影响个人就业意向,分别占据85.70%、60.31%、55.38%,相对单位的知名度、专业对口、工作人文环境影响较小,分别占0.26%、13.47%、14.31%;社会因素中,高职学生认为行业前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分别占77.17%、71.06%,社会贡献影响最小,占9.13%。

在个人因素方面,当高职毕业生对工作领域所从事的工作有浓厚兴趣,且具备相应能力时,就业意向相对更积极。学校因素方面,学校知名度和课程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有很大影响。当前就业形势下,知名度越高的学校在就业市场的声誉和认可度相对也较高,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被雇主认可和录用的概率相对更大;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配备度越高,且能有针对性地从行业和岗位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在就业竞争中相对会具有更大的优势。家庭因素层面,稳定且健康的家庭经济状况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这种优越的经济条件有助于减轻子女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使他们更有可能展现出对就业的积极意向和态度。同时父母对子女持有较高的期望,能够激励子女积极追求职业成功,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在就业单位方面,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无疑是吸引更多毕业生积极考虑该单位的重要因素;同时,就业单位若能提供良好的工作地点,交通便捷、办公环境舒适等,将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意愿;此外,稳定的工作环境以及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如长期的工作合同保障,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稳定工作且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单位。社会因素层面,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更多活力与机会,当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产业蓬勃发展时,毕业生面临的工作选择更加广泛,且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这无疑提升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同时,行业前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具有深远影响,那些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创新能力强且市场需求旺盛的行业,更能吸引毕业生的目光,他们普遍认为,在这样的行业中工作将拥有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因此,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会综合考虑行业前景,以期在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实现自我价值。

3.4 就业准备

调查显示,47.72%的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曾做过明确的就业规划,52.28%的学生则未制订过相关规划。在最有助于成功就业的因素分析中,学习专业技能以80.10%的高比例位居榜首,显示出其对于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作用。其次是学习专业知识,占比56.16%,凸显了专业知识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参加社会实践占50.56%,表明实践经验对于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相对而言,提升外在形象、提前做好生涯规划以及建立良好的个人社会关系等因素的排名则较为靠后,分别占比4.05%、4.82%和5.43%,虽然这些因素在就业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主导因素。

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期待方面,72.87%的学生期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招聘信息,这反映了学生对于及时获取招聘信息的迫切需求。61.07%的学生期待获得就业技能培训,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38.67%的高职毕业生期待能得到职业规划指导,表明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存在较大的需求。相对而言,毕业生对于就业观念引导的需求较低,仅占3.75%,这可能与当前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成熟有关。此外,还有1.35%的学生期待能获得求职补贴、心理辅导帮助等,这体现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个性化支持的需求。

整体说来,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制订就业规划和获取就业信息方面。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他们对于学校就业指导的期待主要集中在提供就业招聘信息、就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等方面。因此,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他们就业竞争力和成功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在就业形势上,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较严峻,少数对就业形势保持乐观,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整体较一致。②在就业政策方面,高职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待加强,其中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应征入伍方面的了解程度相对高。③在就业意向方面,当前高职毕业生的主要选择是专升本和及时就业,继续升学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方面。④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个人、学校、家庭、就业单位、社会等因素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都有显著的影响。⑤在就业准备方面,当前高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不足。

4.2 建议

①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行业、专业和就业市场最新动态,加强对国家就业政策、学生集中意向就业区域地方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将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涯。②注重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观念引领,可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上提升专业与市场衔接的融合度,帮助学生了解和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转变就业观念,制订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③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面对产业升级、高职扩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师资、模式、资源等方面,应积极与企业、产业、区域和市场互动融合,提升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④完善信息平台,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学生个性化就业档案,记录他们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等信息,建立健全智能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根据学生个人信息和求职需求,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就业信息,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学生求职就业的信心。⑤协同家校企联动育人,加强与学生家庭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发挥家庭对学生在情感和成长上的支持;整合校企资源,拓展学生就业信息和渠道,为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提供丰富、全面的教育体验,携手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基金项目: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职教城高职院校毕业生为例”(GDCP-ZX-2023-009-N6)。

参考文献

[1] 吴喜娥.社会体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准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7):16-17.

[2] 付义朝,付卫东.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4):144-152.

[3] 刘苏丽,朱思敏.在穗就读港澳籍大学生内地就业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7):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