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药剂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4-08-08黄兴振焦杨

科教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目前多所院校的药剂学课程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视觉化、图形化的思维导图方式贯穿线上、线下、评估和反馈等教学环节,能将繁杂的药剂学知识点进行重构,经层次化和关联化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增强记忆、提升理解和参与度,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思维导图;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9.035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in the Course of Pharmaceutics

HUANG Xingzhen, JIAO Yang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Pharmaceutics is a discipline that closely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currently the Pharmaceutics courses in several institutions adopt online-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the process of online-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s, through the visual and graphical mind mapping approach throughout the online, offline,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and other teaching links, it can reconstruct the complicated knowledge points of Pharmaceutics, after hierarchical and correla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in-depth learning, enhance their memorie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on and participation, which can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disciplines.

Keywords thinking maps; pharmaceutics; online-offline blended course

近年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灵活性和多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1]。该模式结合了线上自主学习的便利性和线下面对面教学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和动态的学习环境。“药剂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通过混合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模仿大脑思维模式的视觉化思维工具[2]。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信息,帮助学生清晰地组织和连接知识点,从而促进深层次的学习和记忆。在“药剂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和展示几十种药物剂型的分类、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等知识点,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在“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线上线下衔接、课程评估和反馈等环节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药学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思维导图在“药剂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1.1 课程大纲视觉化

通过绘制“药剂学”大纲思维导图来呈现课程的结构和主要内容[3]。这种视觉化的大纲有助于学生从课程初始就了解课程整体框架和关键部分。其中“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考核与评教、教学内容与要求等,这四个内容是由“药剂学”思维导图一级主题词“药剂学”引申出来的二级主题词。课程教学目标分为3个: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则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分论按照给药途径对剂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口服制剂、注射制剂、经皮给药制剂等内容。学生通过对课程大纲思维导图的学习,能在宏观上厘清本课程的学习思路,明确整门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2 课程内容模块化

对“药剂学”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分为3个模块:物理药剂学、制剂单元操作和剂型各论。每个模块配备一张思维导图,导图中包含学习目标、概念、特点以及相关资源链接。以教材中“固体制剂”这一章为例,将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分线上部分和线下部分。线上部分给予学生该章的教学资源,涵盖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前测试、课后练习、思政案例、知识拓展、制剂应用教学视频、互动讨论等八项内容,让学生明确线上在课前和课后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点。线下部分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绘制“固体制剂”内容的思维导图,以固体制剂中的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为二级主题词,然后在每个固体制剂下设概念、特点、分类、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使用等6个三级主题词,并对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合并和归纳,把相关知识点串起来。学生通过这种模块化设计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章节知识图谱,学习目标更清晰和明确。

1.3 跨学科连接

在设计思维导图时,重视药剂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物理学、医学等)的联系。在思维导图中标注交叉学科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例如我们把相应的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与药剂学中相应的制剂内容进行衔接,如物理化学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可直接分支联系到药剂学中液体制剂的乳剂、半固体制剂的软膏剂和栓剂中。这样的跨学科连接,当学生学到重点和难点时,可针对性地去找到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复习,增强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2 思维导图在“药剂学”线上教学中的应用

2.1 线上预习

混合式教学的线上部分,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来组织预习材料。如将某一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检查等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下发课前任务单,学生能在课前清晰地了解整个章节的结构和重点,预习相应的内容。这样的预习思维导图不仅提供了学习的纲要,还为学生建立了知识框架,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后续的教学内容[4]。同时思维导图还具有文章、视频和讨论的链接功能,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多元的学习体验。通过链接内容的学习,学生可学到知识点相关的前沿性材料,与教师进行课前教学内容的交流和问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拓展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以“注射剂”为例,思维导图链接了“无针注射的研究进展”的文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有针注射,阅读到该新内容时,极大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此外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还能参与课前准备的互动性学习。通过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标注、提出问题,或者在相关概念之间添加个人标签为线下讨论做好标记,这种互动预习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教师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设立交互性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为课堂上更有针对性的讨论提供基础。

2.2 视频教学辅助

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微课时,可借助思维导图来动态展示知识点的构建过程。通过在视频中边讲解边展示思维导图的生成,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药剂学中各种制剂单元操作的流程和关联。这种实时构建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建构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药剂学中制剂的制备工艺往往涉及复杂的流程和多个操作步骤,视频可结合思维导图清晰、生动地展示各流程的细节、顺序和操作要点,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参考思维导图,厘清逻辑顺序,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制剂制备工艺过程。

2.3 在线讨论和互动

利用线上平台(MOOC或SPOC)的讨论板功能,教师可以发布基于思维导图的讨论主题,导图的主线由教师提供,鼓励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思维导图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思考和备注。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板分享自己对特定概念的理解,提出问题,或者分享实际经验,从而在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取得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种互动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不再是由教师单方面输出,而是师生共建共享知识的环境,是一种积极的互动学习模式。

3 思维导图在“药剂学”线下教学中的应用

3.1 参与式课堂教学

在互动式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复杂的药剂学概念和流程。通过将各种剂型之间的关联用思维导图连接起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5]。这种图形化展示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增强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个课堂自主讨论组,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课堂上发布小组讨论的题目——脂质体研发的思路,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其讨论结果。这种融入了思维导图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小组合作还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了分享和学习的舞台。

3.2 课堂互动

在课堂互动式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利用思维导图来罗列知识点,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设置课堂测试,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精讲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构建,例如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导出思维导图的新一级关键词,层层递进。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的知识点可以由学生来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由教师进行精讲,从低阶到高阶循序渐进。

4 思维导图在“药剂学”线上线下衔接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课程线上和线下课堂活动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可以利用线上思维导图作为桥梁。在线上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提供思维导图作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的指导工具。思维导图的内容可以包括关键概念、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基础的信息。学生可以在线上课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整理,作为学习的起点。思维导图延伸到线下教学时,线上已学的内容线下不再重复,线下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在导图中标注更多的难点,并针对这个知识难点开展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进而由教师进行总结。线下的讨论中,鼓励学生个性化更新和完善思维导图,如对不同的主题词进行星号备注,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仍未理解的内容进行问号标注以便课后能针对性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答案。这样的更新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为教师提供了反馈,方便其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和需求。

5 思维导图在“药剂学”课程评估和反馈中的应用

5.1 作业和项目

对于“药剂学”课堂、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提交作业时多采用思维导图来呈现他们的报告。这种作业提交方式不仅可考查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针对课后作业“缓控释制剂的释放机制有哪几种?”从学生上交的报告可看到,其罗列的思维导图展现了各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工艺流程、关键步骤及释药原理、应用范围,使得枯燥的释药机理通过一条主线被串联起来,并得以延伸,学生对该知识难点的理解也更透彻。学生还可借助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相关的案例、参考文献资料,提高他们的文献查阅能力。

5.2 评估工具

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评估工具为教师和学生所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和标注,能深入评价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信息组织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评阅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易错点,以及对不同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的认识,同时也能观察他们在信息层次、结构方面的表现。这样的评估不仅侧重于知识点掌握的数量,还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跨学科应用能力。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深入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5.3 反馈机制

思维导图也可作为多元教学反馈的一项内容。通过线上平台做到双向反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详尽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还可评阅学生思维导图中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信息遗漏或错误,为其识别并纠正知识理解中的弱点,促使他们更精准地掌握药剂学的核心概念[6]。这样的反馈机制不仅关注于纠错,还注重于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学术表达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添加更多的深层次思考、实际应用和个人见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反馈同时也能让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对后续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 结语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集成到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这种教学方法通过促进深度学习、增强记忆、提升理解和参与度,有助于药剂学专业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对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通信作者:焦杨

参考文献

[1] 郑永堂.英汉、汉英笔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4(1):43-45.

[2] 杨菊香,焦宝娟,张庆,等.思维导图对学生化学学习方式影响研究——以化学能与电能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5(4):6-10.

[3] 席玉强,翟卿,杜孟芳.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探索——以“植物(园林)病虫害防治”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33):69-72.

[4] 林志坚.物联网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3(13):25-27.

[5] 卢庆广,刘学习.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教学模式及其内涵分析研究——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3):59-61,67.

[6] 邵帅.“学—思—评—做”企业实习模式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