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集体备课实施策略研究

2024-08-08沈加仁李俊周俞辰

科教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 集体备课是一种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可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解决专业教师备课压力大、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文章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集体备课的优化措施,并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教研活动、教学大赛、技能大赛、教学资源库建设等策略来开展集体备课实践活动。实践表明,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同时增强了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同感、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集体备课;策略研究;车站设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9.023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Collective Lesson Planning for

Urban 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Equipment" as an Example

SHEN Jiaren, LI Jun, ZHOU Yuchen

(School of Traffic Engineering, Wux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000)

Abstract As a way of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can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eachers, solve the problems of urban rail transit teachers' high pressure of lesson preparation and poor teaching effect,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in detail, and introduces how to carry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through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teaching contest, skill contest,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other strategies with the course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Equipment" as an example. Practice shows that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enhances teachers' sense of identity to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and enriches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prepare lessons collectively; strategy research; station equipment

1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以及降本增效的新要求,对城轨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的现象,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知识点无法习得、操作设备能力不足等现象[1]。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模式,其通过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为教学活动编写教案等展开合作,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其作用有:①分担备课任务,降低工作量,集中讨论和准备教学内容能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实施。②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助,增强其归属感和教学主动性。③调动教师的个性化特长和经验优势,将优质教学资源与先进教学经验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和借鉴,提升教学水平。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促进优质课程开发和创新[2-4]。

2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集体备课流程不规范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开设时间短、规模小,导致专业教师人数相对较少,难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且专业教师多来自非师范院校或地铁企业,虽专业知识丰富,但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不足,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前,学校也未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使得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流程、方法和策略缺乏深入理解,集体备课沦为形式,缺乏实质内容。同时,集体备课流程不规范,备课活动难以有序进行[5]。教师独立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但实际操作中,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师人数少、任务重,往往无法充分准备个人初备,导致在集体备课中无法提出具体问题和方案,影响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2.2 集体备课形式单一,备课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室活动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将教师聚集起来,讨论即将上课的内容。首先,这种形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很难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其次,集体备课还停留在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讨论和教案的编写,缺乏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深入研究。再次,集体备课往往受时空限制,部分学校未能紧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寻找集体备课的新平台。最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之间存在关联和交叉,存在着部分内容被过分讨论,而有些重要内容却被忽视,上述一系列因素可能导致集体备课效率低下。

2.3 集体备课管理不到位,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当下集体备课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①集体备课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详细的备课流程和规范,包括备课时间安排、内容准备、讨论议题、成果整理等。②管理制度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执行和监督。一些教师可能敷衍了事,对备课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③部分教师可能会利用集体备课的机会“搭便车”,依赖他人的劳动成果而非自己付出努力。这不仅损害了集体备课的初衷,也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也是制约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因素。①现有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实质。例如,学校过于强调备课材料的齐全和规范,而忽视备课内容的质量和实用性,这种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备课效果,会误导教师过分追求形式忽视了备课的核心。②激励机制缺失也使得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起与集体备课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教师备课成果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没有给予加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3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是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车站设备的运行和检修等,涵盖多学科交叉的知识。针对当前城轨专业课程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为例,探讨轨道交通专业课程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

3.1 教研活动助力集体备课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多,依托每周的教研活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进行全程备课并不现实,需授课教师先个人初备,形成初步教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授课教师及之前授过课的教师组成小备课组,随时进行讨论式集体备课,分享自己的备课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共同完善和优化教案。针对小备课中的问题或者争议,确定研讨主题与任务,制订集体大备课计划,有针对性地讨论交流,避免浪费时间在基础内容上。大备课的人员选择上,可选择专业关联课程授课教师,比如“自动售检票系统”章节,涉及AFC系统设备,可邀请“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授课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站台安全门系统”章节门系统的机械结构、故障的处理方法等,与车门知识相似,可邀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授课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或邀请机电专业的教师,以及文化课的教师参加讨论。这样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教学内容,也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根据备课方案进行独立施教,利用公开课或者展示课开展听课和评课,检验集体备课的效果,促进交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结束,教师进行教后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备课和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3.2 教学大赛与集体备课结合

教学能力大赛旨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化水平,吸引众多教师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备课和竞争氛围。无锡交校以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为契机,选择“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为参赛课程,将参赛过程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首先,选择老、中、青三位老师,以及一位地铁企业技术人员组建备课团队,确保教学经验的传承和创新思维的注入,同时引入行业前沿知识。然后,备课团队会根据大赛的要求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的内容,充分考虑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特长,让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准备、课堂活动设计等。其次,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活动,一是分享各自的备课成果,介绍自己在教案设计、课堂设计等方面的创新点和亮点;二是针对备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进行实践演练,让备课小组成员模拟教学或者实践教学,通过听取听课教师的反馈意见、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大赛结束后,备课小组可以根据比赛的评选结果和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的方案和内容,并将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3.3 利用技能大赛推动集体备课

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提升教师集体备课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无锡交校近几年参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城轨智能运输”“‘一带一路’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等技能比赛,这些比赛涉及车站设备操作、故障排查等实际操作,有利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集体备课的成效。首先内容上,备课小组紧密围绕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评分标准以及技术规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比如:站台安全门常见故障的处理参考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比赛中的相关模块,加入对单门开关门故障和多门开关门故障的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处理流程的详细梳理和讲解。其次形式上,一是借助友道、捷安等城市轨道交通虚拟仿真系统或设备,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二是借鉴比赛的实践模式,备课小组共同制订详细的比赛规则、分组安排、角色任务等,在课堂上模拟比赛,让学生在模拟比赛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备课小组还可以利用技能大赛平台,与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研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通过技能大赛集训营或者技能大赛教练培训班分享经验、交流心得,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3.4 依托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集体备课

MOOC、学银在线等教学资源库集合了各类教学素材、案例、视频、动画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锡交校联合多家院校的优秀教师及地铁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旨在减轻课程开发难度、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惠及城轨专业教师。

团队从现有教学资源库中选取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动画演示、案例分析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自行制作一些教学资源,如PPT、实物展示、模拟软件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在线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研讨。建设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内容,并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备课团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备课资源,并利用在线测试和模拟考试功能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4 结语

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无锡交校在集体备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虽然集体备课机制还有待完善,但还是取得了以下成效: ①教学质量提升。一是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变好,课程成绩提高;二是多名备课小组教师开展的公开课广受好评,年终被考核为教学优秀。②集体备课认同感增强。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备课,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团队协作。③教师专业发展。通过集体备课,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形成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④教学资源丰富。备课团队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PPT、教学视频、动画演示、案例分析等,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和工具。

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提质培优背景下集体备课在五年制高职道桥专业群教学课堂改革中的实践研究”(JT2022YB130)。

参考文献

[1] 潘宇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中的应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3.

[2] 赵玉兰.高职思政课集体备课路径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1):46-48,54.

[3] 卢军坪.新型集体备课对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7(5):7-9.

[4] 孙晓雪.教师集体备课的现实困境及突破策略[J].教育探索,2016(4):116-119.

[5] 史芸.中学教师研究型集体备课模式的构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