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研究

2024-08-08徐宾赵洹铎

科教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与理论创新的成果,总结了对国家安全问题的科学理解和治理,象征着中国对国家安全的全面、系统思考,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确保国家发展稳健前行。文章探讨了如何依托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旨在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国家安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持续发展,进而为构建全面、多层次的国家安全新格局贡献力量。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教育;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9.010

Research o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ided By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XU Bin, ZHAO Huanduo

(College of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854)

Abstract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s the outcome of the CPC's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t summarizes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nd governance of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symbolizes China's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thinking on national securit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ensures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with the aim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nsuring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d multi-level new pattern of national security.

Keyword Overall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国家安全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确保国家的持久安全和稳定。高校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培养尤为重要,这既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也是高等教育自我革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需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实现内容和方法的不断优化与创新。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原则,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应超越传统国防教育的范畴,向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等领域扩展,构建全新的安全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安全素质和对国家安全责任的感知,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培养出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的人才。

1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3],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国家安全整体布局的重视,标志着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正逐步走向深入和系统化。然而,伴随着安全环境的新挑战,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1.1 实施落差:国家安全教育政策与高校执行的差异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方面的政策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旨在构建全面、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然而,高校之间在执行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影响了国家安全教育有效实施效果。首先,资源配置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国家安全教育的效果。在资源充裕的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演练、高端讲座等多样化的方式,获得丰富的国家安全知识,而在资源较少的学校,学生仅能依赖有限的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获得相关知识,学习效果较差。其次,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培训投入有限,导致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国家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欠缺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实施落差影响了国家安全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地和整体效果,亟须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

1.2 课程挑战:内容更新滞后与国际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困境

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问题,成为制约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有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很难满足当前的安全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这种差距不仅涉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关乎学生分析和应对国际安全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国际化教育趋势的问题。在全球互联互通的今天,国家安全是一个涉及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广阔领域,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国防知识教育,还需要加强对国际安全政策、跨国安全威胁等内容的教学。此外,高校学生实践机会的缺乏也是一大挑战。国家安全教育涉及的领域广泛,要求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培养其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安全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1.3 融合难题:跨学科发展中的国家安全教育与专业整合

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对于国家安全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面临着如何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打通融合的难题。第一,跨学科教学模式设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倾向于将国家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与专业学科教育相分离[4]。然而,这种模式难以满足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安全人才的需求。第二,课程内容的融合难度较大。国家安全领域广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网络等多个方面,而每个学科专业又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如何在保持专业教育深度和严谨性的同时,有效地整合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原则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既关系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又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远安全和稳定。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构建一个高效、全面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通过明确的原则、细致的规划和精准的执行,可以提升教育内容的实效性,zBeMkqQOdzvqP65OlCQQ/g==确保其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助力高校在国家安全教育领域实现质的飞跃。

2.1 强化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普及性

教育资源的均衡与普及是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质量的核心。首先,在师资、教学设施及资金等方面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确保每所高校都能依托充足的资源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其次,国家安全教育应扩大教育受众范围,跨越学术背景和专业领域的界限,促使全体学生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基本认识和正确理解。通过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广泛普及,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均质化、高标准的学习环境。

2.2 提升教学的综合性与多元化

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综合性与多元化是适应国家安全领域的复杂性和多维性的关键。首先,高校应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获得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其次,鉴于国家安全问题的跨学科特性,教学内容应融入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国家安全问题。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数字技术可以极大地扩展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多角度理解国家安全,拓宽全球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3 加强课程内容响应变化的及时性

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应及时响应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确保教育与时代同步发展,优化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也是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高校要及时调整现有课程,并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应对新出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例如,随着网络空间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应被纳入教育体系中。

3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发展建议

3.1 协同政策资源与理念规划,夯实国家安全教育顶层设计

首先,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性需依托于坚实的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这既包括充足的财政资金投入,又涉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国家层面的政策统筹和支持能够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强有力的支撑,形成各级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教育工作合力。其次,应树立以全面、均衡和前瞻性为特征的国家安全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向,并将该理念贯穿于教育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指导教育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活动的实施。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能力培养等多个维度的教育总体布局,确保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国家安全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和能力培养,深化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3.2 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架构,完善高校安全教育整体规划

首先,教育体系需要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进行分层次构建。从基础的国家安全概念教育到高级的安全策略分析,每个阶段都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背景,逐步深化,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次,高校应融合国家安全教育与各学科专业知识,并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研究、模拟演练、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建立健全评估体系与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育体系的动态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定期的教学过程评估、学习成效分析和教育满意度调查,可以为教学策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依据,形成基于反馈的持续改进闭环。

3.3 利用文化引导和网络互动,促进国家安全意识隐性培育

隐性教育作为渗透式教育方法,能够在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方面发挥全面、深入且持续的作用。第一,通过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强调国家安全重要性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理解。如在课堂讨论、社团活动和宿舍生活中渗透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第二,网络空间的有效利用为国家安全教育打开了一扇重要的“隐性教育之窗”。学校可以开发在线国家安全课程、建立网络安全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安全讨论和公益项目。

4 结语

构建和优化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而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战略,为其指明了方向。未来,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应持续强化跨学科融合、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扩展教育内容的边界和深度。

基金项目:2024年沈阳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研究课题立项专项课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研究”(SDSZ-2024 -07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研究”(JG22DB693)。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01).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卜浩然.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8(12):62-64.

[4] 王颖,李丹妮,董新良.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突围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