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的工程抗震省一流课程说课设计

2024-08-08韩莉崔自治施春燕

知识文库 2024年13期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育人实效。说课是课程教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授课教师在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的基础上,面向同行或专家就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与反思等方面进行的系统阐述,是对授课的一种深化和检验,说课环节已经成为考察教师教学水平和考量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课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引导教师反思在线教学实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本文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从教学背景与理念、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效果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说课设计。

教育部公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育人实效。说课是课程教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是授课教师在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的基础上,面向同行或专家就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与反思等方面进行的系统阐述,是对授课的一种深化和检验,说课环节已经成为考察教师教学水平和考量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课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引导教师反思在线教学实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程抗震是一门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教改大背景下,以及线下教学被打破的紧急形势下,2020年3月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本课程,2021年6月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认定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金课)。本文将从教学背景与理念、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效果与反思四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说课设计。

1 教学背景与理念

1.1 课程地位

从表1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中可以看出工程抗震这门课程有力支撑毕业要求六、毕业要求七、毕业要求十二,从表2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中可以看出毕业要求六、七、十二进一步紧密支撑培养目标二、培养目标三、培养目标四、培养目标五。从这两个矩阵中可以看出工程抗震这门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的有力支撑,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1.2 岗位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有勘测岗位、设计岗位、施工岗位、监理岗位、计价岗位、管理岗位,学生胜任以上岗位需要具备勘察测量能力、结构设计能力、施工建造能力、监理督查能力、造价咨询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学生获得以上能力需要掌握土木工程测量、工程抗震、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知识。将以上过程进行回溯,当学生掌握工程抗震这门课程以后可以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当学生具备结构设计能力以后可以胜任设计岗位,从而满足土木工程的毕业要求以及培养目标。通过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培养岗位能力,以上两个过程正是遵循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的正向实施、反向设计原则,如图1所示。

1.3 课程性质

工程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通过三大力学的学习为该课程储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毕业设计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学情分析

只有精准地把握学情,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该课程的学习对象是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专业知识储备较多、逻辑思维和推导能力较强、学习兴趣比较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对该课程了解不深,认为就业后进设计院可能性不大,不够重视、力学概念掌握参差不齐、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劣势。根据以上的学情特点给予学生以下的学法指导:先预习、多见习、勤看书、要理解、重应用。

2 教学目标与内容

2.1 教学目标

图2是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从校内循环中可以看出,以毕业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解指标点,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以上人才培养思路为该课程制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知识,掌握抗震原理、掌握“三水准”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掌握抗震概念设计思想。能力目标:能制定各类结构设防标准,能够结合抗规进行抗震设计,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把控,能够进行抗震性能优化。素质目标:不谈“震”色变、科学合理避震减灾,培养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抗挫抗压耐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2 教学内容

通过企业调研、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根据以上三大教学目标为该课程制定了三个模块、八个章节内容。章节内容由简到难,由浅到深,广度、深度适宜,逻辑性强。教学重难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设计规范为依据,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教学方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根据行业最新规范标准对标金课优化整合后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特征。为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本课程内容,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学资源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用为主、技能为本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

2.3 课程思政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以“培养什么人”为根本导向,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成才为落脚点,深入挖掘工程抗震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讲、查、做、演、论”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教育“如盐化水”日用而不觉,工程抗震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专业知识为载体,以生动的案例为依托,结合具体的数据、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通过课程中相关内容的融合和映射,使学生对四个自信、工匠精神、中国力量、爱岗敬业等问题有深刻的理论认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帮助学生建立爱岗敬业的价值观,激励了学生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其总目标是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始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学生树立爱国敬业的价值观,树立成为一名工程师的远大理想。工程抗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如表3所示。

3 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让课堂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学生容易失去学生兴趣。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与教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课堂还给学生。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学习、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借助超星学习通、建筑云课等推送微课、慕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从怕学、不学变得主动学习。课堂实施通过温故而知新、知识迁移导入新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四部曲授课,采用“BOPPS+PBL”混合教学模式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拓展教学空间,加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果。课后提升通过基础巩固、横向延伸、纵向拔高三个维度进行知识巩固吸收与拓展。整个授课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始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 教学效果与评价

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BOPPS+

PBL”混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采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努力打造集过程性、终结性和形成性相结合的一体化多维度评价模式。

本文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工程抗震;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银川能源学院土木工程教师团队;银川能源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抗震。

(作者单位:1.银川能源学院土木建筑学院;2.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