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4-08-08赵晓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铸就新时期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提高教师的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这一制度从政策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取向及价值选择。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发,每一个教师有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寻求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技能成为教师立足新课改浪潮的不二选择。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这便从实践层面对教师的素质及专业水平提出了新要求。由此观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也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者的任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被认为是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路径之一,它能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能通过各项资源置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文章基于此点,将以天水市建二小学为例,综合研究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旨在进行更大范围的资源及理念整合,促进师资均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整体提升教育集团的办学质量。
1 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述
1.1 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属于一种新型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出发点,以一所或多所知名学校为中心,联合周围的薄弱学校或新学校建立起一个资源优势互补的教育联合共同体,以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区域内的学校实现同等质量的教育。集团化办学本质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配置,由名校作为牵头人,向其他学校输入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输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引领其他学校创新创造,共同进步,逐渐提升教育质量,以实现教育的均衡。
1.2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为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掌握最为前沿的教育技术,明晰更为专业、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更为完整且丰富的知识储备,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投身教育事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活动,实现专业知识、思想及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及完善,从新手型教师转为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能力上从生涩走向成熟,从职业走向专业,成为一个更加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者。
1.3 天水市建二小学发展简述
甘肃省大多城区推行集团化办学改革与发展相较于浙江、北京、上海等发达省市较为滞后。近年来,按照甘肃省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着力破解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瓶颈”要求,天水市创新办学模式,加大“名校办分校”力度,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2021年9月,天水市建二小学南校区建成投入使用,2022年9月,天水市建二小学玉昇分校建成投入使用。建二小学成为天水市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学校之一,以“五个一”“三个同”为实践模式与指向,完成了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尝试。
2 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论述
集团化办学旨在整合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以科学的方式配比,推进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公平及合理使用,将能极大程度地改进并提升区域内的教学质量。教师作为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中坚力量,对整个教育质量有着直接责任。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影响整个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境况。因此,集团化办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耦合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种相生相依的关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集团化办学依托教师
教师是联合教育的主力军,师资力量强,则学校办学质量高,教师的自主发展将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集团化办学是依托教师而行,不管是何种育人理念、育人模式,最终均回归于“人”身上。换言之,核心力量及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基本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及创新程度。教师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那么学校发展创新的道路便更为深远。因此,集团化办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参与度,它也将影响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的科学性与长远性。
2.2 教师借助集团化发展
集团化办学并非名校向薄弱学校或新学校单向输出优质资源,而是学校之间互相输送资源的双边活动。教师之间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种关系。他们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有目的地交互资源。集团内的各个学校也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动自身的资源,发挥优势,学习更为优秀的经验,逐渐提升办学质量。在这一前提下,教师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校际的互动将能展开更为多元的教学科研活动,有助于驱动教师多维交流,以更为高效的互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集团化办学推进实现了教育智慧的流动与交互,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使得教师能够朝着优质队伍的行列前行。
2.3 集团化办学带有挑战
集团化办学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各项挑战。基于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不同教师因自身已有的专业水平及认知经验不同,对集团化办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在集团发展中的定位也有所不同。有的教师对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专业职能培训持有积极态度,所以他们将以积极的心态接纳集团资源,将能获得有效成长。而有的教师被动参与集团化模式下的专业职能培训,实际收获比较少。所以基于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存有诸多隐患与不足,如何激励教师主动置换优质资源,成长发展为专业型教师,使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教育达到“1+1>2”的叠加效果是集团重点考量的问题。
3 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集团层面
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的出发点是优化均衡教育,所以集团化办学模式下,集团与各学校之间的资源置换便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天水市建二小学集团化办学发展正处于前期,在提供资源共享方面的支撑力仍有不足,尚未达到优化师资资源配置的样态,具体而言如下。
其一,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单一。综合分析天水市建二小学目前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可以发现其存在输出单一的情况。它基本是以讲座、公开课的方式进行,受时间与空间场域影响大,使得优质资源外扩的模式单一,最终也将导致集团师资共享范围缩小或者有所局限,难以让更多的教师接受优质教育资源,不利于优质师资在薄弱学校或者新学校起到示范及引领作用。
其二,缺少资源造血动力机制。为实现集团融合,名校作为教育集团中的权威与主导,一般会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帮助集团内薄弱学校。名校打通校际资源边界,健全共享机制,搭建共享平台,追求集团内各项资源的丰富供给与高效配置,达到一种资源共享样态。但是天水市建二小学在实现资源共享时,却忽视了资源内在造血动机机制的打造,不注重内生资源的创新,久而久之,集团名校的资源水平便会与其他学校资源水平相当,难以发挥出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带动作用,使得集团化办学缺乏活力与创造性。
3.2 校本层面
校本层面主要指的是薄弱学校在利用集团优质资源培养教师自生功能方面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对教师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天水市建二小学玉昇分校在利用集团资源培养教师自生功能方面存有以下不足。
其一,校本教研开展形式较为单一。天水市建二小学玉昇分校的教研形式主要是以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等方式进行,缺乏更为多元、更为专业的教研形式,如报告与讲座、课题研究、案例研究、反思交流等等。单一化的教研形式使得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了局限,难以满足不同教师发展的需求,自然无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其二,教研未兼顾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群体。天水市建二小学玉昇分校在推进教学研修时,未能关注本校教师之间存有的差异,有的教师是新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比较快,有的教师已任教十余年,接受信息的能力比较慢,且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有所不同,所需涉猎的资源自然不同。但是学校在展开教研时,未能关注不同教师群体,自然难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其三,教研未充分运用优质资源。天水市建二小学玉昇分校在实现校本培训时,尚未全面挖掘集团资源,也未结合本校教师优质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共谋发展。从本质上来说,集团化办学的本质便是扩大资源利用,让资源有更为广阔的置换平台,所以学校之间的资源交流、挖掘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推进集团学校的有力发展。但是本校在校本教研时,缺乏对本校及集团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也未能与集团化之间建立资源共享链接,使得自身的发展较为缓慢。
3.3 个人层面
从个人层面来分析,主要指的是教师个体在集团环境下调整自我发展意识,最终达到综合各方面因素共同成长的情况。教师对集团化环境下自我成长的认知程度将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综合分析天水市建二小学及玉昇分校在集团化办学环境下教师自主成长方面的情况,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城区小学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工作环境,大部分教师有着较高的职业满意度,他们认为目前的状态不错,缺乏继续提升发展的动力。虽然有的教师具有创新发展的理念,但是他们却没有行动,自然无法获得更有效的发展。
其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够。一些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理念意识,面对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专业发展只能被动参与,在接受各种培训的过程中,这些教师并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基于自身的情况进行反思,被动听从学校安排,只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也很难促使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4 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4.1 集团层面:资源共享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资源共享方面的支撑是前提与基础。因此,集团要积极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使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漫延,最终形成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整体与科学运转机制,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因此,天水市建二小学集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优质资源输出模式
丰富多元的资源输出模式将能扩大资源的输出率,让更多的教师接受优质的资源,实现优质资源之间的置换,全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各个学校之间应积极调整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统一精神文化内核,产生向心力,以求同存异的方式找到资源认同的契合点,实现多元化的资源碰撞与融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首先,集团可以开展各类联欢活动,利用各种节日或者学校纪念日让各个校区的教师在富有感染力与宣传力的联欢活动中交流。其次,集团可以开展教师联盟活动,让一些兴趣相投的个体组成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教师联盟团队,有声有色地开展校际特色活动。比如“集团篮球联盟”“集团语文联盟”“集团新课改研究联盟”等等,这些联盟组织有一定的实体形式,各学校之间的教师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组建团队,在各种活动中互相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以此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再次,集团可以健全人才管理机制。集团内部可以将各个校区内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及教研组组长纳入优质教师资源行列。在薄弱学校或新校区需要优质师资时提供支撑,为其配备最适合的优质教师资源,让其发挥引领与带动作用。比如,集团可以让这些教师通过挂职流动、代培带训、岗位交流等方式实现与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优质教师资源处于流动状态。最后,集团应搭建网络交流平台,以网络技术拓展并延伸教师交流的空间,使集团内不同学校教师之间在教研活动、研修创新、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对话、互动、协助与合作效果更佳,使其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以实现专业化的发展。
(2)创建资源造血动力机制
资源创生是一个系统,它需要一个能激发和帮助学校及教师进行资源创生的平台,这一平台能组织资源重构和机制重塑。因此,集团可以在实现校际协同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基于“资源创生”展开思考,实现资源造血动机机制的创建。
比如,天水市建二小学集团可以打造师徒型、传授型、科研型、实践型交织融合创生资源的机制。以“青蓝结对”“老带新”等形式,促使教师之间磨合,生成新的资源;以校外专家、名校教研组、骨干教师等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讲授,每一层级的教师都要拾级而上,接受更高水平的资源,使得资源源源不断;以组织校际各类各级课题研究及与高校、科研所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创生新资源;以参与各类实践调研的方式实现理论研究,使资源更具实践性,创生出更多有关于教育集团发展、质量提升、教师成长的资源,进而实现集团行动的良性循环。
4.2 校本层面:利用资源培养教师自生功能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优质、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环境将能驱动教师主动学习、不断研究,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协同共进,以此实现专业成长。所以天水市建二小学集团一定要健全校本研修的运作机制,促使本校与分校利用资源培养教师的自生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此,集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加以落实。
(1)丰富教研形式
在教研形式上,学校一定要敢于创新,改变以往单一化的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等教研形式,要能充分彰显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对教研具备较强的能动性。比如,学校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教师组建成小团体,展开课题研究,或者让教师以“打擂台赛”的方式,互相听课,给出评价,集中智慧,实现全面成长。再比如,学校可以利用名师工作室,以出色的骨干教师为中心,带领工作室的成员完成一系列研究,促进学校各个教师在团队互动中共同成长。
(2)兼顾教师差异
学校关注不同阶段教师的差异,明晰其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将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因此,校本教研应建立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模块,使教师基于集团学校及实践需求,找准自身专业成长的“生长点”,而后选择相应的资源,自主接受培训,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比如,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入职的年限时长,将其分为新手型教师、成长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而后让教师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行选择教育理念和理论知识研究、教育教学技能研究、教育教学能力研究等内容。这些教师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确定自己所要研究学习的领域。随后学校便可以根据集团共享的资源及自身已有的资源进行交流融合,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充分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充分运用资源
学校在利用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时,一定要重视对各项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基于此,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让资源的利用更为具体全面。所以学校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实现对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引进集团优质的教师资源。比如,集团确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等等,既可以让这些教师到校轮课,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让学校教师与这些教师线上交流互动,共同参与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另一方面,学校要选取本校的优质教师外派出去学习,让他们走出去,带着优质的资源返回来,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实现对各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这样也能更好地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4.3 个人层面: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与动力
主观能动性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支撑。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要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就一定要增强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与动力,增强其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教师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利用集团化办学模式这一良好契机,利用各项资源,让自身有所成长、有所发展,持续更新自我。对此,天水市建二小学集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与动力。
(1)提高教师自我认知
集团要为教师提供自我认知的契机,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使教师明确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师的各项能力要求相比起以往都有所提升,使教师重新认知自我,并在不断努力中,成为“理想自我”。在明确了自我认知之后,教师才有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比如,集团可以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互动,让集团下各个学校教师在互相合作中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他人眼中清晰地认知自我,借助他人的评价与意见,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并积极反思,不断纠正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这样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师的交际圈更为广阔,面向的交流群体更为丰富、多元,既涵盖了本校的教师团体,也涉猎了集团组织下的合作发展团队。这些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将创新认知,也能更为全面地审视自我。
(2)加强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将让教师认同专业成长发展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明确自身的专业成长能促使自身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找到乐趣与归属感。所以集团应基于这一办学背景,让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更为清晰且全面的认知,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有更为清晰的职业定位,认知自身的角色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产生的价值取向,并在不断学习、发展、上升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水平。比如,集团可以让教师结合集团及学校的要求,合理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促使教师将集团和学校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获得全新的职业认同。他们将在明确的职业规划中实现自我生长,增强自我效能感,持续增强自主发展的动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教育形式的变革趋势,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及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背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这一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天水市建二小学作为天水市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学校之一,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水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集团化办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随后从集团层面、校本层面及个人层面分析了天水市建二小学集团办学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最后基于现状,分别讨论了促进天水市建二小学集团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比如,集团层面要为资源共享提供有力支撑、校本层面要利用资源培养教师自生能力、个人层面要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与动力。集团资源起到的是条件支撑性关键作用、校本利用资源是培养自身优质师资的根基、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所以本研究丰富全面,体现了从上到下的逻辑关联,能让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影响,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天水市建二小学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1222。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