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趣味识字
2024-08-08杨建杰
语文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而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是从识字开始的。这不仅仅因为识字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文课堂中教学常采用“显生字—生认读—师启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识记汉字,虽说学生识字能力能有所提高,但其思维、结构、认知能力并未得到发展。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减负不减质”成了共识。因此,教师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开展趣味识字,以便让学生有效、快乐地融入识字学习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以及能力全面发展,需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收获知识、获得成长。文章将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出发点,依托“减负提质”理念优化小学低段识字教学。通过分析趣味识字课堂构建意义与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游戏、字谜、儿歌、实践、形象、分类、媒体、训练实施趣味识字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趣味引领下玩转识字,加深学生对中国汉字文化的理解。
1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课堂打造的意义
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媒介。通过打造小学语文趣味识字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汉字文化的渊源,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还能借助多元化趣味活动加深汉字记忆,提升学生识字兴趣与能力,这就能为学生今后课文阅读与习作奠定坚实基础,强化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
1.1 帮助学生了解汉字起源
低学段小学语文处于为学生进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采用趣味、高效、针对性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热情。通过趣味识字课堂的打造,能帮助学生在识字中深入历史,了解汉字文化的起源。教师可以讲述汉字的起源故事,让学生了解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例如,神话传说中,汉字是由伏羲、神农、黄帝创造的。通过汉字文化历史故事的融入,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魅力,还能了解到汉字的历史变迁,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1.2 加深学生汉字识记记忆
识字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重要一环,趣味识字课堂的打造,不仅能帮助学生熟记简单的汉字,还能促使学生趣味化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汉字拼图、汉字猜谜、汉字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对汉字的认知和掌握,有效加强学生汉字识记能力,锻炼、激活学生语文思维,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到趣味识字课堂中学习。
1.3 保证学生顺利进行阅读与后期写作
趣味识字的方法有很多,如编故事、做游戏、猜谜语、听儿歌、看动画等。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保持高度积极性与兴趣。通过趣味识字教学,学生能高效掌握汉字识记技巧,积累汉字识字内容。通过汉字的积累,就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与后期写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学生能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学会运用汉字表达与沟通。
1.4 深化学生文字认知
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读音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教师需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需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字信息,加深学生对文字的整体认知。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汉字文化。通过趣味教学调动学生汉字学习积极性,以促使学生能在语言文化引领下提高文字认知。
2 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低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但是对于刚刚进入小学校园的学生来说,识字是一项新的、困难的、重要的任务。低段学生对识字往往都是好奇的,然而一项有难度的识字任务常常会磨灭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这就导致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难以推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开展。
2.1 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低段的学生大多处于6~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发育尚未完善,大脑的注意力控制系统还在发育中,因此,学生在学习环节中往往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同时,汉字是一种具有强烈表意性的文字,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忽视了这一点,只注重字的读音和写法,而没有让学生理解字的含义。如果识字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2.2 小学低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差
汉字是象形文字,理解汉字的含义需要一定的识字基础。如果学生的识字量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新的汉字。同时,汉字的理解需要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如果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汉字的含义。此外,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汉字的形状和读音,而没有理解汉字的含义,学生也往往只能认识汉字。最后,如果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没有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使用汉字,这就难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3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模式单一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模式确实相对单一,主要表现为具体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对于抽象、复杂、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则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应激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创造性,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思维模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2.4 小学低段学生观察能力较差
根据综合数据分析,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与心理特点,常常会出现观察能力较弱、缺乏丰富的感性经验与意识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难以通过观察来掌握汉字规律,也难以通过观察来体会汉字意象与形式。教师需针对学生观察能力实施高效、趣味的指导,注重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有意识的观察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视觉和听觉训练等,以此来解决小学低段学生观察能力较差的问题现状。
3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课堂构建策略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段目标明确指出,1~2年级学生需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需要会写汉字800个左右。因此,通过分析趣味识字课堂构建意义与问题,教师需针对意义与问题提出教学策略。借助形象化、趣味化、实效化的识字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观察、联想、思考能力,并为学生设计游戏、实践、字谜等趣味识字活动,帮助学生在生动、愉悦、趣味课堂中开展识字活动,达到识字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游戏引领:结合趣味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人片面和异化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因此,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可在识字教学中开展趣味游戏,游戏可引领激发学生识字热情,将识字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保证学生能在愉悦氛围中识记更多汉字内容,并加强学生识字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汉字联想和创造能力,奠定学生识字基础。
例如,在“金木水火土”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拼音接龙、汉字堆积木、汉字配对等游戏。拼音接龙识字游戏设计可结合本课学习的“一、二、三、四、五、上、下”生字设计拼音接龙游戏。教师需根据本节课所学生字拼音,先说出“y”,学生根据教师的拼音说出“i”,教师则标出音调“一声”。以此类推,直到完成7个生字的拼音接龙。学生在拼音接龙游戏中能学习到声调、生字等,不仅能趣味识字还能趣味掌握拼音。针对汉字堆积木游戏,教师需为学生准备卡片“一、二、三、四、五、上、下”,并将卡片发送到学生手中。接着运用课件出示不同数量的水果,出示到哪张图片学生就举出相应的汉字。汉字配对游戏需结合“上、下”两个汉字,教师可将“上”和“下”两个汉字的卡片分别发给两个学生,让他们站在教室的两端。教师说一个与“上、下”有关的词语或图片,如“上山”,两个学生要迅速跑到黑板前,将自己手中的卡片贴在黑板上正确的位置。其他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学生贴卡片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教师给予表扬;如果不正确,教师给予纠正。
3.2 字谜趣解:创编字谜情境,活跃识字思维
认清字意、字形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的难点与关键。教师可通过创编字谜来帮助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等特点,需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观察、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顺识字思维活动,通过字谜联想的形式促使学生熟记汉字。同时,教师还可与学生共同创编字谜,在创编中活跃学生识字思维,帮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进行趣味化记忆,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锻炼学生识字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表达与汉字运用能力。
例如,在“日月水火”识字教学中,本识字目标一是会认识日、月、水、火等生字,会写日、田、禾等生字。二是认识掌握点、捺笔画。三是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根据本节识字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日、月、水、火、山、田”来进行字谜情境创编。日:“头顶天,脚踩地,中间有物皆可晒。”“太阳升起在东方,照亮大地万物忙。”月:“一半儿,一半儿,挂在天空中。”水:“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火:“两点中间一个人。”山:“一岁除夕。”田:“十则围之。”教师需通过字谜提出与学生展开互动,学生需通过谜语猜出谜底。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联系现有生活经验,在课堂中分享字谜来组织大家进行猜谜底的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热情。
3.3 儿歌促思:编创汉字儿歌,助力识字背诵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其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学生语言逻辑思维、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低段学生由于心理、年龄相对稚嫩,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创编汉字儿歌来实现学生汉字背诵。通过创编汉字儿歌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促使学生能在儿歌中愉快地认识汉字、理解汉字。以此借助儿歌形式识字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例如,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的声调口诀中,可为学生播放儿歌“一声平(ā)二声扬(á)三声拐弯(ǎ)四声降(à)”,通过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音调。接着,在“小书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创儿歌,引导学生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子头、单人旁、竹字头等偏旁。首先,为学生导入谜语“四四方方肩上背,书本文具肚里装”。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猜出谜底“书包”。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联想,快读熟记‘书’这一汉字?”与学生互动,提出儿歌这一识字方式。教师需根据“书”字的笔顺进行儿歌创编:横折横折钩,写成小阶梯。竖在竖中线,小点要牢记。教师与学生共同背诵儿歌,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随后,需引导学生根据儿歌内容书写出“书”字,并纠正学生的坐姿以及握笔姿势,最后根据每个学生书写的结果展开针对性评价与更正。
3.4 主题实践:开展实践活动,掌握识字技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经验,注重识字技巧与方法的教学,力求识用结合,以多种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深入课标分析,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技巧,以形象、直观的主题实践活动,来将学生识字过程形象化、内容简单化。需设计既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识字实践活动,还需以实践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以保证学生能以最佳状态融入识字环节中。
例如,教师可以“识字”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引领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技巧。教师可设计主题实践活动“趣味识字我能行!”。活动设计:①以“青、专、水、圭、竟”字,通过加偏旁变成新字。②根据选择的汉字,趣味想象制作可移动的汉字识字手工。③展示自己做的手工,并为学生展示手工创意特点。在具体活动实施中,教师需首先为学生展示优秀手工作品。如识字大转盘、识字腕表等,通过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促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入创意设计,随后,教师可为学生准备活动材料,如卡纸、剪刀、彩笔等,通过与学生共同进行手工创意活动,帮助学生在主题实践中深入识字环节。最后,教师可将学生设计的识字手工转盘等作品,张贴在班级空白墙上,为学生打造属于班集体特色的班级氛围,在实践中满足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3.5 形象识字:建立直观形象,准确识记汉字
形象识字是一种通过建立汉字与实际事物之间的直观联系,以帮助学生记忆和认识汉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抽象的汉字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使学生能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汉字。教师可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以形象化识字展开趣味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与意义,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借助趣味演绎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兴趣,以此锻炼学生想象与创造能力。
例如,在《乌鸦喝水》课文的识字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喝、颗、渴、乌鸦”等生字词,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来引导学生准确识记汉字。首先,带领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以及具体表达的故事。并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如每4人一个小组,需要小组内成员扮演乌鸦、路人等角色,并自主进行服装道具的设计,通过联想来制定与课文有关的剧本。学生需要在扮演中演绎出喝、渴的状态,通过汉字的形象化演绎,学生能在动作状态中了解喝、渴的字意、字音、字形,以此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深入识记汉字。随后,通过故事演绎的形式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和准确性,让学习汉字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在趣味扮演中调动识字积极性,加深学生课文内容理解。
3.6 分类识字:加强生活联系,促进识字联想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分类,分类可促进学生联想识记,帮助学生通过分类来高效识别汉字。在小学低段趣味识字教学开展中,教师可通过融入生活实际,将学生需要了解的汉字进行分类,通过系统划分帮助学生在分类中了解汉字大意,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识字,锻炼学生综合分析与整理思维。通过分类识字教学的开展,强化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学生汉字思维。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识字表格,将相关的字词分组在一起,如食物类,苹果、香蕉、橙子等;动物类,猫、狗、狮子等;或家庭成员类,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将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字归为一类。如将“日、月、星、辰”等与天文有关的字归为一类,将“山、水、土、石”等与地理有关的字归为一类。这样,当学生看到或听到一个特定的字词时,可以立即联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字词,进一步增强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实际物品、图片或动作来加强生活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字词。例如,当教师在教学“苹果”这个词时,你可以实际展示一个苹果,或者做出吃苹果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进行教学。通过分类识字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词规律和意义。
3.7 媒体辅助:拓展教学资源,了解识字渊源
多媒体作为新时代重要教学辅助工具,教师需深挖多媒体的教学指导意义,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以多媒体教具为载体为学生构建趣味识字课堂。因此,教师需借助媒体为学生直观展示汉字的历史渊源、笔画步骤,并以媒体动态化进行汉字的书写。通过多媒体展开横、竖、撇、捺组合与细节分析,帮助学生在媒体运用下趣味性地、有效深入地了解汉字字理,以此为高质量识字教学开展做好准备。
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渊源。根据“井”字,教师可借助网络搜集“井”字的汉字历史,通过“井”字的不同写法展示,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同时,教师可借助flash动画功能,为学生动态化展示“井”字的书写过程,并在旁边加入“井”的图片。通过形象化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井”这一汉字,提高学生汉字感知能力。最后,教师可将“井”字进行步骤分解,与学生共同进行“井”字的书写,帮助学生把握“井”字的结构。
3.8 每日训练:坚持每天练笔,增趣识字过程
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础。教师需加强学生每日训练,引导学生坚持每天练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加强学生汉字积累。教师还需增趣学生识字训练的过程,借助信息技术、趣味活动、想象组词等活动,以趣味、高效引导学生深入识字环节中,帮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积累经验,不断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促使学生总结汉字基本规律,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汉字。
例如,教师需在每节课教学中,根据要认识的生字,将翘舌音、后鼻音的生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认读,同时将相同结构的字摆放一起引导学生进行识记。还可通过“看图识字”活动来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展开识字,通过归纳整理,方便学生生字识记。教师还需为学生制订识字计划表,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制订识字目标、识字计划、识字方式,根据学生实际优化其日常识字训练,每天检验学生识字进度,以加强学生识字监督,帮助学生在日常训练与目标引领下坚持每天练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4 结语
汉字是我国文明的呈现方式,识字教学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实施趣味识字教学,不仅能突破实际教学壁垒,还能趣味化学生识字过程,挖掘学生识字潜能。教师在识字趣味课堂打造中,还需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注重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从本质上改变学生识字态度,培养学生“乐学、趣学”的识字意识,在识字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落实“寓教于乐”理念。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漫洼乡老地沟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