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国强:让竞争“往后靠”,习惯“往前移”
2024-08-07邓晓婷
2021年以来,浙江省长兴县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生态体系,打响‘学在长兴’品牌”的县域教育愿景,以深化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为契机,聚焦社会及家长层面的教育理念偏差及学业焦虑,全域实施“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搭建活动载体、寻求价值认同等路径,推进县域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长兴县的教育探索和实践,本刊记者对长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钦国强进行了专访。
《教育家》:近年来,长兴县聚焦高质量教育生态体系建设,聚力推进县域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以“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为改革的突破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您认为这个突破口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量?
钦国强:一是基于深化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现实需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后,长兴县坚持“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和“做优课后服务”双向同步发力。至2022年,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义务段学校全部开启课后服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45931人,占义务段总数的82.08%。在深化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首先,当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减下来之后,学校如何更好地落实育人的主体职责,在“减”的基础上“加”些什么?其次,面对社会及家长对学业质量的焦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释放什么样的信号,予以有效回应?这些思考是推进“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的一个重要背景。
二是基于构建高质量县域教育生态体系的现实需要。我曾长期在浙江省长兴中学工作。长兴中学是省一级重点高中,也一直秉持“好成绩是好习惯的副产品”理念。我认为真正的学业竞争应该是从高中开始,而健康的体魄是高中学业生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广泛的阅读、良好的书写习惯、出色的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不仅对高中的学习有所补益,甚至影响学生进入高校、走向社会的竞争力。举凡习惯、素养的养成和积累,均非“一日之功”。2021年,我到教育局工作之后,开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习惯和素养,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些都是“正确的事”,于是更加坚定了将“1+3”素养贯穿县域各学段的想法。我们提出“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的初衷,是想把学业的竞争“往后靠”,把那些能够影响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素养、习惯的养成“往前移”,进而推动学校办学理念、家长育人理念的转型,以“小切口”重塑县域教育生态。
《教育家》:“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的提出,明确了县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框架,为何会选择“体育”“阅读”“书写”“表达”作为学生素养提升的着力点?
钦国强:首先是改革的底层逻辑问题。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想推进一项教育改革,首先要考量的是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直观认知和价值认同。举个通俗的例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和家长说“我们认为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更希望学生能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而不是让每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这些朴素的说法,家长能够接受、能够认同。
其次是内容的合理架构问题。体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体育就是德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完整的生命教育。为什么选择阅读、书写、表达?这些素养超越了某个学科的单一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工作及各个方面,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我们曾经通过书记校(园)长读书会、家长会等,向大家展示在高中阶段学业出色孩子的笔记本,那些规范、端正的理科“草稿纸”,让大家受到很大冲击。同样的,阅读习惯、自我表达和人际沟通,也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素养。
再次是学校的操作路径问题。教育改革的主体还是基层的学校,可操作性是教育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譬如,长兴县同样高度重视科创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但考虑到学校硬件、师资、教育设施配备等条件,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做且都能做好的。但体育、阅读、书写、表达往往都紧密与课堂教学相伴随,于学校而言具有实操性。
《教育家》:教育改革是系统工程。在推进“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的过程中,长兴如何打好“组合拳”?
钦国强:一是做优顶层设计,助推理念变革。系统阐释“1+3”素养提升行动的工作要求和内在逻辑,明确界定基础教育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其中,小学段的育人目标是“身心健康、习惯良好、热爱学习”,初中段的目标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学习高效”,高中段的目标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学业出色”(职业类学校由“学业出色”转化为“技能出色”),引导学校树立“身心健康优先”理念,树牢“好成绩是好习惯的副产品”观念。改变学校“唯升学论”“唯分数论”的固有观念,逐年调整《长兴县学校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将原先基于纸笔测验的“教学质量”指标权重从16分降到7分,调整的分值扩充到体育健康、阅读、书写、表达等指标中,并编发测评报告,形成“不晒教学质量、晒素养测评质量”的惯例,同时坚持每月视导和飞行视导相结合,帮助各校找问题、出思路。
二是搭建活动载体,助推模式变革。制定出台《长兴县“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策划“校园阳光体育”“书香校园打造”“方正汉字书写”“个性多元表达”四大专项行动,引导学校育人模式变革。全县开展中小学校学生体质+技能监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大一新生)学生体质健康跟踪体系,连续开展中小学生文学节、“经典诵读”大赛、阅读小达人、“我是小小书香大使”评比活动、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师生文学大赛活动等。
三是寻求价值认同,助推观念变革。尊重各学校基层实践,支持并鼓励义务段各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学段制宜,围绕“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出亮点、出品牌。自2021年起,我们依托“书记、校(园)长读书会”“副校(园)长论坛”等载体,将“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情况作为选题,构建县域经验共享机制,2022年开始改变传统的“专家学者讲、学校管理者听”模式,让深耕一线教学的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登上讲台,介绍体育、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充分发挥县域媒体融合优势,广泛开展 “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专题解读,切实通过学校行为影响家长,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导向。
《教育家》:未来,在“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的基础之上,长兴县还将实现哪些目标?
钦国强:“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县域教育办学品质有效提档、学校特色发展成效明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1+3”学生素养提升行动都将是长兴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我们会坚持做下去。同时,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家长的育人观念逐步转型的基础上,我们也试图拓宽素养的内容架构和操作路径,朝着科创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方向继续探索。
去年,长兴县组建了“科创教育联盟”,试点推进科创教育,今年也获评“浙江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育人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协同发力。近年来,我们先后实施“心理健康护航”“春风计划”“护蕾行动”三大关爱未成年人的县域行动,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并一直坚持下去”,教育生态就能逐步优化,进而更好地赋能儿童青少年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