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早期发现与预防
2024-08-07乔春萍
对于结肠息肉,许多人并不了解,认为其只是多长出来的一块组织,因此并不重视。但需要告知您的是,一定要警惕结肠息肉,因为大部分结肠癌都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的。早期的结肠息肉及时发现并治疗是极为简单的,而在预防方面也并不复杂。今天,本文就对结肠息肉进行科普,希望能引导各位读者正确认识该疾病,并了解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
结肠息肉是肿瘤吗
很多人将身体内不明原因生长的各种组织都认为是肿瘤或者是肿瘤前兆,因此在治疗前,心理上就已经极为恐慌和焦虑。实际上,息肉和肿瘤并不是同一事物,不必过于恐慌。临床上所指的结肠息肉,一般是结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赘生物。这些赘生物有可能是炎症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只要诱因被解决,一般都会自行消失。
临床上要尽早发现的结肠息肉,是指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高概率会出现恶变,且不会自行消失,需要按医嘱进行干预治疗。这种息肉恶变的可能性与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临床认为,如果发现息肉直径已经超过2厘米,那么有50%的概率会出现恶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癌变的概率更高,如果不能早期发现进行治疗,可能发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怎样早期发现
结肠息肉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大约在1.65:1,并且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部分结肠息肉没有明显症状,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突然发现已经进入中晚期阶段,令人扼腕不已。
部分结肠息肉可能会引起大便习惯和性状等方面的改变,尤其是明显的便秘和大便次数增多,或者大便变细或出现便血,又或者大便带有大量黏液、脓液。另一方面,患者也可能出现腹部不适,包括腹部隐痛、胀闷等,部分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
结肠息肉的隐匿性是指其症状较难察觉,但在检查时很容易发现。目前临床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发现结肠息肉。
直肠指诊 有人害怕医院检查经济负担大。其实不必过于忧虑,作为最为简单便捷的直肠指诊,几乎不需要付多少费用。这种检查可以对低位息肉进行触摸,但位置较高则很难触碰到。
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 当前技术下内镜检查包括电子结肠镜、直肠镜、肛镜,可以直接看到肠道内息肉。目前已经推出无痛肠镜,患者比较容易接受,也不需要较高的经济付出。在癌症检查中,内镜检查判断癌变更为准确,可以获取息肉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直接明确结肠息肉的性质。
钡灌肠和腹部CT 对于不能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可以通过钡灌肠,直接显影整个结直肠和盲肠。也可以通过腹部CT检查,观察大肠内是否出现多处占位性病变。腹部CT检查花费也不高。
对于家里有亲属,特别是父母、兄弟、姐妹中已经出现结肠癌患者的朋友,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出现结肠癌的概率也会较大,这一类人被称为有结肠癌家族史者。有结肠癌家族史者在成年后,40岁之前尽量进行1~2次肠镜检查,而40岁以后,应在3~5年内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没有结肠癌家族史,只是纯粹进行预防,那么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就能做到早期发现和预防了。
诱因
饮食及作息因素 部分研究表明,如果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同时摄入纤维较低,就会有更高概率造成结肠息肉发生。高脂肪食物不仅会引起结肠息肉,还会导致血脂升高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多吃蔬菜和水果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但不要选择单一的蔬菜和水果,应该尽可能多样化并定期更换,既满足口感,又能满足身体需要。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也应该进行改变,如减少烟酒等摄入,尽量避免在深夜进食,这也是包括结肠息肉在内多种疾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胆汁代谢紊乱 特殊情况下,如已经出现过胃十二指肠溃疡,在治疗后又进行了手术(进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胆汁流向和排出时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可能由于大肠内胆汁酸含量增加而引起结肠息肉。
肠道炎性疾病 炎性息肉虽然很少会出现癌变,但还是有发生的概率。因此出现肠道炎性疾病时也需要重视。目前炎性息肉多数都与结肠黏膜慢性炎症病变有关,尤其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预防措施
若出现炎性疾病并检查到肠道炎性息肉,要尽量控制炎症,病情好转之后进行复查,观察息肉是否消失和变化。对于息肉出现异常变化的情况,一定要遵照医嘱进行处理,尽可能避免恶化情况的出现。
有些人认为自己有出现结肠癌的高危风险,除了定期进行检查之外,还会用一些所谓“抗癌”的保健食品。有的因过量使用成分不明的保健品,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不可取的。如果确实认为自身罹患结肠癌的风险较高,需要对结肠息肉的发病、发展进行干预,应该与专业医师沟通。目前医疗领域并非没有对结肠息肉生长进行干预的方法。
大量医学研究已经证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定期补钙和摄入富含硒类食物是抑制结肠息肉生长的有效方法,能够减少结肠腺瘤或结肠癌的发生率。但这一定是建立在患者确实存在患癌高风险的基础上,不可以私自服用药物或者加量。对结肠腺瘤的预防应该尽量关注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尤其要减少脂肪摄入并增加膳食纤维,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力所能及。另外,进行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出现的不二法则。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