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李娟:再坎坷的生活也可以闪闪发光

2024-08-07张东亮

家庭百事通 2024年8期

今年5月,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一经播出广受好评,豆瓣评分位列2024年国产新剧榜首。该剧原著作者李娟被誉为“阿勒泰的精灵”,她生于苦难,捡过破烂,当过裁缝……和妈妈在远离故乡的新疆相依为命。但在李娟笔下,再坎坷的生活也可以闪闪发光——她书中的阿勒泰宛如一方世外净土,具有浪漫性和治愈性。

母女相依,颠沛流离

1979年,李娟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父母离异,妈妈要忙兵团的农业工作,刚出生8个月的李娟就被交给在四川的外婆抚养。

因为从小缺失父母的陪伴,且外婆脾气不好,李娟变得沉默寡言。她5岁时说话还不利索,经常被小伙伴嘲笑。上学时因为没有四川户口,李娟每个学期都要被老师盘问:“那你父母的户口呢?”困窘的生活、孤单的身影,让她在学校里像个异类,经常被同学孤立。

也正因为孤单和自卑,李娟有了与文字交流的契机。上小学二年级时,她偶然看了眼外婆捡来的一张旧报纸,发现副刊上的文章挺有意思。这为李娟内心埋下一颗阅读的种子,她将外婆捡来的废旧报刊都翻出来,读了个遍。

不久后,李娟写的一篇作文,被老师当成了范文。老师用肯定的语气对她说:“你将来可以当个作家。”或许老师只是随口鼓励,却带给李娟缺失已久的自信,令她开心又感动。

小学三年级时,李娟被妈妈接到身边。在她的印象中,别人都有爸爸保护,而自己的世界中没有爸爸这个角色。李娟与妈妈相依为命。妈妈的性格越来越强势,在她的“压制”下,李娟变得越发懦弱。这时妈妈还年轻,身边有两名追求者,她征求李娟的意见。作为一名小学生,李娟哪懂这些,就向妈妈建议了其中一个男人,原因是那人家里有一个摆满书的大书架。但后来,事情的发展令她很自责。继父嗜酒如命,自从妈妈跟他在一起之后,一家人便开始了长达8年的灾难生活……

李娟读高一时,妈妈结束了这段失败的婚姻,带着她再一次回到四川老家,做废品回收生意。家里的房间堆满废品,连门都没有。虽然妈妈的生意做得不好,但李娟却有了大量的旧书报可读,她一头扎进回收来的废旧书报里,看个过瘾。

奈何寒风只吹无衣人。妈妈在四川的废品回收生意赔了钱,令原本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妈妈带着李娟和外婆重返新疆。

回到阿勒泰红墩乡后,妈妈开了一家裁缝店。李娟课余时间成了帮工,周围的人都喊她“小裁缝”。妈妈的生意并不景气,一家人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但妈妈说,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女儿上学。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导致李娟学习成绩不佳。李娟高三时,生活窘迫的妈妈拿不出90元钱的阅卷费,这成为压垮李娟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决定放弃学业。

辍学后,李娟先是跟着妈妈做裁缝,后又跑去乌鲁木齐做纺织流水线女工。此时的李娟,按她自己的话说是“年轻莽撞”“满脸青春痘”。而她打工的地方也并非正经的纺织公司,而是一家黑作坊。李娟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每月工资却只有250元。而且老板娘为人吝啬且刻薄,偏偏李娟出活慢又吃得多,这样的员工,自然很不受待见。老板娘时常会当众羞辱李娟。为了糊口,李娟从不争辩。

苦中作乐,才华初显

之后,李娟在工作之余开始写作,把自己的经历都化为文字。“我在乌鲁木齐打工,也没能赚什么钱,但即便赚不上钱,还是愿意在这个城市里待着。乌鲁木齐总是那么大,有着那么多的人。走在街上,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纷至沓来,走在街上简直想要展开双臂走。”

晚上,李娟只能紧缩成一团睡。被子太薄了,她把窗帘全拽下来裹在身上,还是冷。

后来李娟给家里打电话,妈妈问她:“还需要什么啊?”她说:“不需要,一切都好。就是被子薄了点。”于是,第二天晚上妈妈就出现在李娟面前,扛着一床厚得能把人压得呼吸不畅的驼毛被,那是妈妈熬了一个通宵赶制出来的。

每次回家的前一天,李娟总是在超市里转转。有次,她转到“中老年专柜”,看到麦片,就买了带回去。妈妈和外婆见了都很高兴,因为她们只听说过麦片,从没吃过。李娟将麦片煮了一大锅。先给外婆盛一碗,外婆笑眯眯喝了一口,又默默地喝了第二口,说:“好喝。”然后就再也不肯喝第三口了……

不久后,李娟打工的地方丢了两个煤气罐,老板娘逢人便说,是李娟偷了。李娟委屈地辩解:“你看我这瘦小的体格,能扛得动煤气罐吗?”结果却无济于事。李娟不能和她翻脸,只好忍气吞声,并更努力地干活儿。

结果,老板娘越来越发现李娟品质极好,不可能是小偷。而且李娟用实际行动证明,一旦上了手,她的活儿干得比别人的都要好。见李娟成了员工里的劳模,老板娘喜笑颜开,吃饭时居然开始往她碗里夹肥肉。李娟受宠若惊,但这时,她已经打定主意要走了。

换了份工作后,李娟有了更多时间创作。她壮着胆子给《中国西部文学》杂志投稿。编辑刘亮程看后,被她的文字打动,开始向她约稿。一位老编辑提醒刘亮程:“这孩子年纪轻轻的,不可能写出这样豁达而通透的文字,很可能是抄袭之作!”刘亮程摇头说:“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范本供她抄。”

2000年冬天,李娟的外婆生重病。回乡照顾老人期间,她完成了处女作散文集《九篇雪》的初稿。后经过一年的修改打磨,在刘亮程编辑的推荐下,《九篇雪》开始连载于《人民文学》杂志。

该作品讲述了李娟随妈妈在阿勒泰草原生活,以及做生意的经历。曾经的苦难为李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除了童年往事和家庭故事,她还在《九篇雪》中展现了阿勒泰的别样生活面貌,让世人对游牧文明有所了解。

2003年初,散文集《九篇雪》作为刘亮程主编的“住居新疆”丛书之一出版。因为这本轰动一时的作品,23岁的李娟结束了打工生活,被聘入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但在宣传部工作五年后,她又揣着5000多元存款到江南一带打工、恋爱、生活……

两年后,李娟又返回阿勒泰乡下,跟着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人,辗转于牧场。李娟每天住在简陋的“地窝子”里,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着哈萨克牧民的生活。

消化苦难,呈现豁达与治愈

妈妈经常是李娟书中的主角。虽然李娟曾说:“若我和妈妈是两口子,早就离婚几百次了。”但李娟不得不承认,她始终深爱着风风火火、心地善良的妈妈。《遥远的向日葵地》就是李娟写给妈妈的非虚构散文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妈妈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地用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勤劳乐观的妈妈、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茂盛的九十亩葵花地……

赚到稿费后,李娟给妈妈安排了一次旅游,并用诙谐的文字记叙老太太的第一次旅行,她说妈妈自从旅游回来,“一会儿嫌乌鲁木齐太吵,一会儿又嫌红墩乡太脏。整天一副‘这日子简直没法过’的模样。抱怨完毕,换下衣服,立刻投入清理牛圈打扫鸡粪的劳动中,毫不含糊。”

旅游回来几个月后,见妈妈“眼馋”一个海岛三日游的老年团,李娟又给她报了名。这是妈妈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感到忧心忡忡。她说:“太危险了,也不修个护栏啥的……我趁他们都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尝了一下海水,果然是咸的!”

李娟的文字率性、平实、诙谐,同时又有掩盖不住的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含泪的微笑”,连缀起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遥远的向日葵地》既有梵·高笔下向日葵的热情,又带有鲜明的“李娟”标签,出版后好评如潮。

李娟以真诚、灵动的文笔,在40岁之前将散文界的大奖拿了个遍。《羊道》荣获朱自清散文奖,《阿勒泰的角落》获得天山文艺奖,《遥远的向日葵》斩获鲁迅文学奖……李娟向我们传达出来的美好,其实是她消化了生活中的苦难,呈现给我们的豁达与治愈。有人称她的作品为“松弛文学”。

根据李娟散文集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首播后成为同时段收视之冠,豆瓣评分位列2024年国产新剧榜首。从“小裁缝”、打工妹到高人气作家,李娟也因此备受关注。

一般名人在面对采访时,说话总会十分谨慎,李娟却把她的缺点和弱点暴露无遗。她说自己现在不用上班,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书都卖得挺好,因不擅长交际,平时也不用维系什么“圈子”,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写作。

李娟之所以没结婚,是因为她“在需要爱的时候,没有得到过爱,所以现在似乎又没有那么太需要了。”她有过四段恋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写作20余年来,李娟已经出版了十多本书,其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历经半生风雨后,她将童年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打工人有泪不轻弹的奋斗史,失败的恋情,外婆和妈妈坎坷的人生,阿勒泰的质朴与美好……统统写出来,打动了无数读者。

曾经受过的苦也给李娟带来丰厚馈赠。如今,她的版权收入,累计有2000多万元。这是李娟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但她和妈妈依然生活在阿勒泰乡下,一处当年花15万元买来的农村宅院中。种菜养鸡织毛衣,晴耕雨读下下棋,生活简单,笔耕不辍。

回顾自己贫穷而懦弱的曾经,李娟说,每个做自己的人,都会得到上天的奖赏。即使世界偶尔凉薄,我们的内心也要繁花似锦。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