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在线资源的探索与实践
2024-08-05郭浩李国华徐麓枫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普及,需要大量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如何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1]。产教融合能提升科技转化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建立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推动校企协同育人[2]。
因此,本文以研究“兰考三农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为载体,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及实践路径,通过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多方参与的优化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3]。
1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探索制定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之前,需要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本文以兰考三农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20名学生为重点调研对象,从学生、教师和校企合作等多个角度进行问卷调查。经对问卷进行总结分析,得到目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其培养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表1)。
(1)课程知识抽象不直观。从“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结果得知,学生初步接触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于缺乏知识基础,并且所学内容较为抽象,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能力较为不足,导致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2)课程理论讲授多于实践操作。从“课程授课方式”的调查结果得知,相关教师在教授学生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知识时,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法教授相关基础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停留在言语和模像直观层面。
(3)职业技能比赛组织与参与不足。从“职业技能大赛参与程度”的调查结果得知,目前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参与的职业技能比赛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中,无法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和机制陈旧。从“职业素养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得知,学校更多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素养和职业品格的塑造,对职业素养重视度不够,相关培养氛围不足,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生产所需的技能和品格。这导致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缺口越来越大,造成人力资源市场的短缺。
2职业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2.1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从事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素养。对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而言,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沟通交流、团结协作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满足未来职业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基本原理,更要掌握这些关键部件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的方法。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可以新能源汽车常见的故障问题进行检测与维修。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具备电子、电气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的相关知识,从而解决更为复杂问题。
最后,学生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刻苦学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为后续从事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2产教融合对职业素养的影响和塑造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满足学生、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4]。产教融合使得企业可以将最新的要求和需求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学校,通过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实现企业与学校相统一。
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是在高职院校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品格品质,是在自身道德修养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对待工作时所持有的价值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产业和行业对所需要的人才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为了使学生毕业工作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角度,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其在对职位的认知中逐步发现自身价值取向,逐步完成对职业的理论、情感认知和认同。根据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对学习完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对未来从事职业和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职业素养的塑造和积累。
3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3.1选用和开展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教材
在选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材时,要选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教材”,本类教材将产教融合的思想融入专业课程,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首先,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本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其次,书中采用实际检测与维修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并经历具体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步骤、故障原因确认和诊断思路回顾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来求索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在课程对应实际案例教学后,要求学生撰写故障诊断的思路和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分享。同时可以邀请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来分享新能源诊断与维修相关技术,使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本课程、本专业。
最后,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与优质的企业组织进行合作,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进行引入。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课程、新教材等教学资源,将企业的前沿技术抓化为学生日常的学习资源,从而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2搭建学生实践的校企合作平台
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打破原来“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更加重视实践活动,借助学校的实训设备来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实训项目。在教师进行演示后,要求学生完成对应的实训全过程。实训项目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解决实训项目设置的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其次,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强化与企业的团结合作。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创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将原来的原来的单一培养方式——学校教授理论知识和企业驻厂实习,改成双向或多向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置实际问题,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项目问题,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加深对企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第三,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院校办学空间。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课程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紧密融合,协同育人。推动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培育培训基地[5],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具备将来工作所具有的职业核心素养。
最后,学校更要搭建学生就业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学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sFp8e/5OBuuBEeJaSGH+Gg==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学校通过定期举办的招聘会、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比赛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规划,提升竞争力。
3.3持续开展和组织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可以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首先,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了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为技能人才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技能竞赛营造了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工匠精神更加深入到学生中,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
其次,为了满足学生参赛的需要,学校需要投入先进设备供选手训练,后续这些设备用到教学中,促进了师生学习新技术、操作新设备。
第三,技能竞赛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会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拓展教师的视野。只有通过真实完整项目的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或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拓展教师的视野,了解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改变教师的理念,培育教师的工匠精神,进而间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最后,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考核方式、技能要求,教师可以调整学生评价机制,协调教学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调整教学内容,将行业、企业标准融入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基本理论、实践操作以及职业素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了实践教学的质量[6]。
3.4转变办学模式和构建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制定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出具备广泛知识背景、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人才[7]。
首先,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宣传栏等加强具有优秀职业素养事迹的宣传,同时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定期举办企业技工、工匠和专家讲座,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氛围。
其次,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体现知识与技能,更要体现情感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目标,更加重视引导职业素养的培养。平时授课过程中,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优良的职业素养融入其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构建以企业为依托的新课程体系。以产业为依托,把企业实际需求作为课程题目,企业直接参与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让企业深入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教育围绕真正产业需要来办学,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将职业素养融入各个环节,培养符合企业、行业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最后,建立符合专业和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方面的考核,还要增加对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不仅要重视最终的结果评价,更要重视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全面掌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情况。
4结束语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素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职业素养提升措施,促使学生能够能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就业。
作者简介:
郭浩,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装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