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人物
2024-08-05
意大利当地时间2024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获颁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项,以表彰其带领团队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索动态宇宙所取得的多项创造性成果,包括对星际磁场的精确测量,并推动快速射电暴研究领域进入大样本统计研究时代。
李菂是首位凭借在中国国内取得的学术成果摘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的科学家。他带领团队发现了FAST第一颗新脉冲星、第一例新快速射电暴,主导发表了FAST第一篇谱线探测论文、第一篇FAST新发现脉冲星系统计时论文等。
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IUFRO)第26届世界大会于6月23日至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国际林联主席在执委会扩大会议上宣布了新一届国际林联执委当选人员。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湿地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六届科技委员会常委崔丽娟成功当选国际林联特设执委,任期2024—2029年,将主要负责筹资和政策出版物两项工作。崔丽娟长期从事湿地研究,为我国湿地的科学修复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表示,将在国际林联框架下,努力推动林业科研国际合作与交流,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支持林业政策制定。
近日,在德国莱布尼茨信息科学中心召开的国际几何建模会议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发来教授被授予约翰·A·格雷戈里纪念奖,以表彰他对几何建模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该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大陆的学者。
陈发来与合作者提出了曲面隐式化的动曲面方法,这是迄今最有效的有理曲面隐式化方法。通过引入μ基概念深入研究了动曲面方法,完善了其数学理论及算法自动化。高效的曲面隐式化对解决曲面求交稳定性问题,进而解决整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他与课题组同行合作提出了T网格上的样条理论与算法,被国际同行称为“Chinese T-splines”,并被认为它“在计算机辅助工程中有很大潜力”。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会授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领衔的无机非晶纳米材料研究团队2024年度道尔顿地平线奖,以表彰其在无机非晶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的系列创新性进展。
郭林长期从事无机非晶微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特性研究,发展并建立了非晶微纳米材料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出系列性能优异的无机非晶微纳米材料等。其领衔团队专注于无机非晶纳米材料的化学设计合成、组装、构效关系揭示以及性能优化,在材料力学性能及催化性能取得了突破,拓展了凝聚态物质研究体系,为无机纳米材料的物相调控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21届国际二氧化碳利用大会将JCOU-ICCDU-青年科学家授予安徽大学郭立升和宁夏大学高新华,以表彰和鼓励在碳捕集、封存和利用领域开始职业生涯的有前途的年轻研究人员。
郭立升主要从事低碳分子催化加氢制高值化学品研究,近年来以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通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会刊》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高新华现为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自治区级“煤基应用催化”科技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主要从事碳一催化、煤化工工艺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4日在京揭晓,李德仁、薛其坤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
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我国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薛其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我国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