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惠民学术年表

2024-08-04陈小民

华文文学 2024年3期

1946年

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现为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头甲村一个耕读之家。

1952年9月—1964年6月

在二甲完成小学、中学教育。

1964年

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年制)求学,1969年毕业后仍留校待正式分配。

1972年

4月,分配回家乡南通,在县教育局工作半年后,主动要求到学校任教。

1977年

3—4月,由陆文蔚先生(后任南通师专中文科主任)推荐,赴南京参加南大中文系主办的“鲁迅《集外集拾遗》编校注释审稿会”,历时24天。

1979年

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为许杰教授和钱谷融先生。1982年6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2年

9月,任教于苏州教育学院中文系,直至1986年1月。其间得萧正宇院长等多方支持,多次参加全省或全国性会议。

1984年

12月,《〈冰心评传〉读后》发表于《文学评论》第6期。

1986年

2月,由时任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范伯群教授力荐,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在苏州大学工作至退休。历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苏州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1987年

7月,论文《苦恼的夜莺——从一个角度看庐隐的风格》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刊》第2期。

8月,论文《“对话”,在契合与超越中完成——兼评〈巴金论〉〈巴金论稿〉等》(与朱栋霖合作)发表于《文学评论》第4期。

1988年

4月,参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指要》,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还曾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87》(武大版)、《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教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武大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台湾文史哲版)、《东西方文学比较史》(北大版)、《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北大版)、《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暨大版)、《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教程》(华中师大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武大版)等多种国家级教材。

5月,被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指导委员会聘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组成员。

9月,开始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开设“台港文学研究”选修课。

1991年

7月,参加在广东中山召开的“第5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陶然的“散文现代化”探索》并作发言。

1992年

自这一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4年

4月,江苏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在南京成立,当选为研究会理事,后历任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

6月,出席苏大与香港岭南大学合办的“当代华文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苏州),后还出席苏大与韩国全北大学合办的“中国人文学的现状与瞻望”国际研讨会(2002,苏州)、苏大与美国哈佛大学合办的“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2005,苏州),作大会发言或任大会讲评人。

10月,编校的《现代通俗文学“幽默大师”——程瞻庐》(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作家评传丛书》之五)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1995年

9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华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作大会发言。

本年,应邀为香港《新晚报》写专栏,发表系列港台文学研究论文。

1996年

3月,应韩国国立全北大学校总长张明洙教授之聘赴韩,任该校专任客座教授,至1997年2月。其间曾应邀参加“韩国小说学会”“韩国中国人文学会”年会。

1997年

4月,《散淡情怀 清明文章——钱谷融先生的人生态度和文学信念》一文,被收入张堂錡等主编之《印象大师》(台湾业强出版社),后又被收入为庆贺钱谷融先生90华诞而出版之《钱谷融研究资料选》(华东师大版,2008年5月)。

11月,专著《多元共生的现代中华文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1999年

4月,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赴港出席“香港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并任大会研讨讲评人。

9月,开始指导第一届博士生。主编的《1898—1999百年中华文学史论》(与陈辽合署,华东师大版)出版。后还主编《台港澳文学教程》(上海汉语大词典版)、《阅读陶然》(北师大版)、《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复旦版)。

2000年

6月,应香港大学之邀赴港出席“90年代的中国港澳台地区文学国际研讨会”,作讲评。

9月,应台湾中央大学之邀,赴台北出席首届“两岸文学研讨会”,作大会发言。

12月,论文《“桥”与“路”──“1947—1949台湾新文学思潮论议”略评三则》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第4期。

2001年

6月,论文《诗心共意象齐飞——菲华新诗诗艺管窥》发表于《镇江高专学报》第2期。

9月,论文《巴人南洋题材创作略评》发表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3期。

2002年

2月,论文《地缘诗学与华文文学研究》发表于《华文文学》第1期。

4月,应日本东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之邀,赴新加坡出席“第一届中国现代文学亚洲学者会议”,作大会发言。会后访马来西亚。

5月,出席在广州举行的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大会,被选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届),后任副会长(第二、三届)。

本年起,被香港《香江文坛》杂志社聘为顾问。

2003年

2月,论文《顾毓琇与“文学研究会”》(与刘宇合作)发表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2—3月,应新加坡作协之邀,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发言,会后访泰国。

2004年

9月,应台湾东吴大学刘源俊校长之聘,赴该校任专任客座教授,至次年1月。

2005年

3月,论文《琥珀灵视枫香——感受黄国彬》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1期。

8月,论文集《他者的声音》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应台湾佛光大学之邀,赴台北出席“第二届两岸文学研讨会”,提交论文。

2006年

2月,论文《颠覆之美——台湾文学新地景与文学史书写》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1期。

6月,论文《台湾的自然写作及其研究》发表于《华文文学》第3期。

8月,论文《情爱——佛理——人性——华严小说的一种观察角度》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4期。

10月,论文《从传说到想象——郁达夫“失踪”之谜三种解读之评议》发表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5期。

11月,论文《从“空间离合”说起——陈寅恪一个理念的启示》发表于《文艺争鸣》第6期。本月,应邀出席中国社科院在庐山举办的“两岸学者论坛”,作大会发言。应邀赴文rOfgmvjvaBVlKLlZFLsxayps5o2CV4/wR/FoJT+6DgM=莱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

12月,应新加坡孔子学院、新加坡作协之邀,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华文教育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2007年

1月,出席在澳门科技大学举行的“新移民文学与文化高层论坛”,作大会发言。

4月,论文《华人移民文学的身份与价值实现——兼谈所谓“新移民文学”》发表于《华文文学》第2期;论文《华人移民文学的文化审美价值——兼谈所谓“新移民文学”》发表于《淮阴工学院学报》第2期。

6月,《关于香港“南来作家”的研究及其他——计红芳〈跨界书写——香港南来作家的身份建构〉序》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3期。

11月,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聘为特约研究员。

12月,《华人写作在日本》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6期。本月,赴广州出席“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并发言。参加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会。

本年起,被美国《文心社》聘为顾问。

2008年

2—7月,应台湾东吴大学刘兆玄校长约聘,再度赴东吴大学任专任客座教授。

4月,论文《意识流小说中的“与众不同”之作——重评刘以鬯的〈酒徒〉》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2期。

11月,论文《道德批评与审美批评——关于深入研究朱自清的一个问题》发表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

12月,论文《记忆在山海间还原——台湾原住民文学的身份书写》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6期。

2009年

1月,应邀出席复旦大学、哈佛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主办的“马华文学研究与教学国际研讨会”(上海),并作大会发言。

5—6月应邀访美,出席“第二届美中华文文学论坛”(洛杉矶),作主题报告;被北美华文作家协会聘为荣誉会员;访问哈佛、耶鲁等校。

8月,论文《重评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4期。本月,出席祝贺范伯群教授80寿辰的“多元共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苏州)。

12月,论文《华文移民文学的深层拓展——解读旅美作家黄宗之、朱雪梅的长篇新著〈破茧〉》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第4期;论文《苦难书写中的沉思——汪洋小说的写作姿态》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6期。

2010年

6月,论文《“微”之四维——朵拉微型小说读后》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3期。

10月,论文《心香化育交响诗——评蓉子主编的〈鱼尾狮之歌〉》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5期。本月,应邀赴加拿大出席“加美华人英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专著《出走的夏娃——一位大陆学人的台湾文学观》由台北秀威资讯公司出版。

11月,论文《萧条异代不同时——〈亚细亚的孤儿〉与〈倪焕之〉对读》(与司方维合作)发表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11年

2月,论文《在颠覆中归返——观察旅台马华作家的一种角度》发表于《华文文学》第1期。

3月,论文《年轮的隐喻——蓉子编〈鱼尾狮之歌〉的人文情怀》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第1期。

4月,论文《海外华文微型小说漫评》发表于《济宁学院学报》第2期。

8月,论文《梁锡华散文风格新解》发表于《平顶山学院学报》第4期;《一脉清流——古远清教授印象》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4期。本月,应邀出席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0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在海外华文文学分论坛发言并任讲评。

9月,出席上海市侨办主办的全球华文作家首届“品味上海”国际笔会,次年参加第二届笔会。

11月,出席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台湾)世界华文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共享文学时空——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广州),担任大会研讨讲评人。

12月,《蔡文甫精神之魅力》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6期。本月,应聘担任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特邀顾问。

2012年

6月,论文《在地记忆与全景视野——评〈香港当代作家作品合集选〉》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3期。

8月,论文《评〈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发表于《华文文学》第4期。本月,应邀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主持“中国侨务文化研究”栏目,并发表《主持人语》;应邀赴马来西亚担任首届“拿督林庆金JP出版奖”终评委,次年又赴马来西亚任第二届终评委。

10月,应邀出席中国社科院在北京主办的两岸“白先勇文学创作与文化实践学术研讨会”并发言;会后应清华大学新人文系列讲座之邀,在清华大礼堂演讲《白先勇小说与台湾同志文学的性别想象》。

12月,论文《庾信文章老更成——陆士清对于华文文学学科的独到贡献》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第6期;《桥梁·触角·心田——评陶然主编的〈香港文学〉选集系列》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6期。

2013年

6月,论文《台湾及旅美四文评家略论》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3期。本月,应台湾文学馆李瑞腾馆长与扬州鉴真图书馆之邀,与陈思和等出席“扬州讲坛”对谈两岸历史小说等(为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活动之组成部分)。

9月,论文《高标独举创范式——评〈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发表于《云梦学刊》第5期。

10月,应邀出席广东省侨办主办的全球华文作家“品读广东(潮汕)”国际笔会。

2014年

2月,《更新论述话语的可贵尝试——评凌逾著〈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与司方维合作)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1期。

2015年

2月,论文《华人移民文学的身份与价值实现》发表于《博览群书》第2期。

3月,《风范永存——痛悼曾敏之先生》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第1期。

4月,论文《以心处世 以心写心——评〈古楼河上的星光〉》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2期。

6月,论文《中国世华文学研究之昨天、今天与明天——以台湾文学研究为重点》发表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文学辑刊)第1期;论文《最多风韵是石桥——品读秦岭雪〈石桥品汇〉》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

10月,论文《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第5期。

12月,论文《〈香港文学〉的品牌意识与实践》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第6期;论文《台湾文学族群书写研究的观察与思考》(与司方维合作)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第4期。

2017年

8月,《记忆中的恩师——敬贺钱谷融先生百岁华诞》发表于《现代中文学刊》第4期。

2018年

8月,《写好了“人”字的人——我所认识的范伯群先生》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

2019年

3月,《学术传统、学科发展与世界华文文学——曹惠民教授访谈录》(杨红英访)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第1期。

2020年

3月,与刘登翰的对话《香港:回归前的文学史梳理——关于香港文学的对谈》发表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第1期。

(责任编辑:霍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