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博物馆陈列布展交互设计分析
2024-08-02魏尊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文化保护、传承意识不断加强,很多人都非常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会自主开展一些文化学习活动,游览博物馆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活动。这一背景下博物馆应当响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陈列布展方式,不仅要在内容上融入新时代元素,还应在形式上力求创新。本文主要论述了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其对博物馆陈列布展的重要意义,后依托于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几种博物馆陈列布展交互设计方式,望能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网络环境;博物馆陈列布展;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7—256—03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因此博物馆需要在传统陈列布展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使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学习文化。围绕这一需求,网络环境下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有了创新途径,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博物馆陈列布展进行更加现代化的设计,其中就包括了交互设计。通过交互设计博物馆陈列布展将更具吸引力,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参馆体验,也能更充分的向人们传播文化,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其对博物馆陈列布展的重要意义
(一)基本概念
交互设计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早期主要应用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领域,交互设计是以人为主体,将用户视为主体,通过用户的感官和认知能力来实现对信息的分析与解读,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状态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在交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来完成信息的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来判断用户的行为方式。同时,交互设计还可以将传统意义上的交互设计和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交互设计进行有效整合。
(二)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上一些知名博物馆都采用了相关技术进行了交互设计,而我国因为网络领域起步较晚,所以交互设计尚未完全普及。但在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支持下,博物馆展陈的方式应当做出转变,以满足现代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大众需求,博物馆要积极引入网络技术、重视交互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交互设计以加强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博物馆展陈水平和展陈效果。
总体上,交互设计对于博物馆陈列布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布展方式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向人们介绍博物馆内的文物、标本等,虽然这样可以使人们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并不能够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博物馆需要根据新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优化和改革,将网络与传统博物馆陈列布展方式进行结合,使其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博物馆在开展展览活动时,可以将展品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其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物进行更详细的展示。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历史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使人们更加了解这些文物。在网络环境下,博物馆可以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使其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通过与学校合作,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博物馆内文物知识;通过与社区合作,使社区居民能够更好的了解文物知识;通过与医院合作,使医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文物知识等。
其二,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精神象征,可以让人们了解过去,并且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博物馆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主要方向。而交互设计就可以在这一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过去。博物馆的陈列布展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1]。在交互设计中,博物馆需要对自身陈列布展进行创新和优化。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布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因此博物馆需要将交互设计引入到陈列布展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过去。例如在进行文物展览时,博物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物进行展示,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虽然现在人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但是对于博物馆来说传统陈列布展依然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内涵,才能使博物馆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功能结合原则
目前人们的审美观发生转变,且比较注重游览类活动时的体验感,例如很多人在游览博物馆时不仅希望能够看到文物,还希望可以体验到更多的知识。但在传统的博物馆中人们只能通过观看展品来了解文物的信息,这种方式很难让观众深入的了解文物,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提供良好体验。而通过交互设计,能让人们通过人机交互、触摸屏等方式来了解文物信息,但要做到这一点在交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功能结合的原则。
功能结合原则的主旨是将不同功能相互结合,以通信类功能为例,该项功能又包含了语音导览、电子邮件等功能,将这些功能相互结合后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博物馆网络化平台,依靠这个平台能够在游览过程中给人们提供对应的服务[2]。例如可以实现语音自助导航、发送个人意见、分享自身对文物的看法等。因此遵从功能结合原则,不仅能够方便人更好的了解文物信息,还可以增强观众对文物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博物馆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二)交互原则
网络环境下交互原则主要指人机交互,即人机交互是通过技术手段,让图像、设备等能够对人的动作做出正确反应的一种技术功能,其是博物馆布展陈列交互设计的核心,因此交互设计必须具备该项技术功能。
总体上,博物馆陈列布展交互设计时应考虑到观众和展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交互设计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展品的内容。比如在进行虚拟展厅时可以通过交互手段让观众与展品之间进行联动,以此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使观众可以通过虚拟展厅更好的了解展品。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还可以根据展品的内容来制定相应的活动,以此来增强观众对展品的了解。例如在进行文物展中可以通过虚拟展厅让观众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再根据用户的行为动作,自主播放对应文物的相关纪录片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还能使博物馆的展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文化传播原则
传播文化是博物馆的根本任务与责任,而很多博物馆为了博人眼球,在陈列布展交互设计时会增加很多与文化传播无关的元素,导致人们不再关注文物、文化本身,这就违背了文化传播原则。文化传播原则下,交互设计人员必须正视交互技术的地位,认识到交互技术仅是工具,其必须围绕文化本身来使用,避免无关元素的介入[3]。
三、交互设计的主要应用方式
(一)虚拟展厅
虚拟展厅是指在不改变现实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真实空间中的环境,再通过对虚拟空间内的文物、展品、背景等进行综合处理,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给观众呈现出一个逼真且形象的虚拟世界。虚拟展厅与实体展厅的主要区别在于:实体展厅只能以文字、图片、模型等静态展示的方式进行陈列布展,而虚拟展厅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展示;实体展厅所提供的内容比较有限,虚拟展厅则可以给观众提供大量的信息内容;实体展厅由于受到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展示空间较为有限,虚拟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展示[4]。
在实际的陈列布展过程中,博物馆往往会通过实体展厅和虚拟展厅这两种方式来实现陈列布展交互设计,其中实体展厅主要是指利用实体陈列柜、展柜等来展示文物;而虚拟展厅则是指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实物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在其中进行交互设计。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服务,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所要了解的文物信息,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这样能有效提高博物馆展览的互动性。此外,博物馆还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文物、展品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多媒体放映
多媒体放映是博物馆陈列布展交互设计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博物馆展示的主要方式,它能够实现不同媒体形式的融合,同时能够将抽象的展品展示具体形象,使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效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多媒体放映主要由投影、激光、投影仪和计算机等组成,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为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多媒体放映中,人们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博物馆中的一些文物、模型或电子设备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进行展示。多媒体放映可以将观众与展品结合起来,使观众获得更加丰富、深入的知识体验[5]。
多媒体放映在博物馆陈列布展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观感的丰富性,即博物馆中经常会存在一些难以进行直观展示的内容,比如一些珍贵文物或者历史事件等,但是由于文物和历史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可确定性,单纯的用文字或者图片来进行展示并不能完全实现对这些内容的展示,而通过多媒体放映能够将这些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个性化导览服务
博物馆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馆藏文物进行数据化处理,通过网络实现藏品的数据化呈现和展示,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导览服务。
其一,建立观众画像。观众画像是对观众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用户画像,通过展示、检索等方式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其二,提供语音导览服务。博物馆可根据不同的展览内容与观众需求,通过网络实现语音导览服务,让用户能通过语音查询展品、获取讲解信息,还可根据不同的参观对象提供不同的语音导览服务。
其三,设置数字导览。博物馆可根据陈列内容和观众需求,设置数字导览系统,包括基本信息、展品信息、专题信息、虚拟场景等内容,对展示内容进行多维呈现和交互式浏览。
其四,设置多媒体展示。博物馆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方式向观众呈现藏品的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增强陈列内容的可视性和趣味性。
其五,利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博物馆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在博物馆官网设置社交账号并开展线上展览、主题讲座等活动,以增加与观众的互动交流[6]。
其六,提供多媒体集成服务。博物馆可利用多媒体集成服务对展示内容进行整合和展现,将静态的多媒体内容与动态的多媒体内容进行统一展示和展示方式创新。
(四)历史影像应用
博物馆陈列布展交互设计中历史影像应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一般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历史影像资料,让观众在视觉、听觉等方面都获得满足,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提供了一定便利。
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博物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和移动设备等方式进行展示和宣传,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立体的体验[7]。比如,故宫博物院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观众展现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内容,还通过高清纪录片的形式,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介绍。
在互联网平台方面,博物馆可利用网络平台向观众提供虚拟展厅、博物馆资源下载、网上展览等服务,比如,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一个虚拟博物馆博物馆资源库,为观众提供包括文物展品、文物介绍和相关资料在内的多种类型资源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博物馆陈列布展应顺应时代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创新,将交互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引入到博物馆中,通过与观众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并在交互过程中增加情感的表达,提升博物馆陈列布展的效果,这也有益于提高博物馆传播文化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惠民.浅谈民族馆深度体验与文化遗产的动态保存——关于参观贵州省博物馆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6).
[2]李桢干,褚兴彪.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研究[J].湖南包装,2023(1).
[3]张瑞峥,王泰然,魏梦圆,等.旅游仪式感视角下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交互式体验产品设计[J].旅游纵览,2023(10).
[4]程明月.交互界面设计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J].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21).
[5]吴炎华.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布展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32).
[6]朱海.数字时代博物馆陈列布展的交互设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
[7]卢润彩,李晓红.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探析[J].中国博物馆, 2023(2).
作者简介:魏尊宇(1969—),男,山东滕州人,大学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