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运营对军垦红色文化传播起到的积极作用

2024-08-02黄湘舒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7期

【摘 要】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博物馆的宣传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例,文章通过对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用户分析、影响力分析以及传播技巧探讨等几个方面对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7—244—03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基本内涵的兵团精神,承载着兵团的核心价值观,是兵团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兵团人的精神坚守[1]。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基本陈列进行改造提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为主题,通过1500余幅图片、1500多件文物实物等,反映兵团成立近70年来,忠诚履行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现有的宣传渠道比较有限,对于兵团精神的宣传有展厅展览和网络两种形式,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较低成本的宣传推广通过各类新媒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软件的迅速发展崛起,数量巨大的关注度带来的流量让宣传推广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微信公众号的协助下,博物馆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关注后的用户能及时获取展馆的实时动态,军垦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可由此进行,同时也能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能力。

2015年7月,为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用博物馆主体建筑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办公楼外景作为公众号头像。通过运维和调整,该微信公众号已发展成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宣传和推广博物馆的主要媒体服务平台。本文即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为主要案例,通过分析2015年至2022年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文章,关注人群,阅读量等数据,讨论微信公众号运营对博物馆陈列宣教工作起到的积极作用。

以笔者所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以下简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是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列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主要有兵团革命文物保护、兵团革命文物研究、陈列展览、红色教育、公共服务等职责,现有馆藏文物近20000件,2021年已核定兵团革命文物6908件(套),其中1999年确定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9件,2005年确定二级、三级历史文物22件。主要文物为新疆兵团成立之初代表军垦特色的各类生产生活用品等,其中多数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征集而来,代表性文物有中国共产党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届代表大会锦旗、马拉洋犁、20世纪50年代军垦战士穿过的有着296块补丁的短皮军大衣等。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内基本陈vR6YHbe+p9KzUeRje/zyeCNc8n46K119uttKLhSuWnQ=列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此展览荣获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vR6YHbe+p9KzUeRje/zyeCNc8n46K119uttKLhSuWnQ=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一、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展情况分析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从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至2022年12月,共发布约300条推送信息,共有300000余次阅读量,目前订阅用户在80000多,并保持稳定增长。其中2021年8月耗时近两年的改陈结束,博物馆正式开始试运行,试运行公告于2021年8月16日发布于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内,同期上线网上预约参观程序,并发布网上预约流程,此篇文章的转发数量五百多次,阅读量七千多次,被其他官方微信公共号重新编辑转发30次。博物馆试运行期间,将预约程序端口设置在微信公共号内,通过关注公告号后再进行预约,使得公众号关注度人数飞速上涨。

(一)新疆部分博物馆公众号运营情况(2022年)(详见表1)

从关注人数和年参观人数来看,展览办得好不好,观众的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

(二)开设功能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突出的服务属性,博物馆借此履行了相应的公共服务职能。”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官微目前通过设置自定义菜单,开设了“最新动态、参观导览、服务信息”三个一级菜单,将博物馆简介、参观预约、征集公告、陈列展览等列入其中,观众可以实时了解展馆动态。

(三)用户分析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官微共有粉丝82543人,相较于2015年 12月31日的85人,运营7年关注粉丝人数上涨九百多倍。

持续稳定增长的微信关注用户,其中2020年末1372人到2021年末的36486人,同比增长了28倍,说明了 2021年改陈后的开馆半年关注度的直线上升。

(四)用户属性

从性别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官微的粉丝中,46.61%为女性用户,53.19%为男性用户,通过以上数据得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关注人群中男性更多。通过分析关注人群的年纪,45.31%为20岁至45岁,33.51%为46至60岁,由此可见关注的人群主要为青年至中年。

(五)推送内容

推送内容为新疆兵团的历史、新疆兵团的发展、馆内的参观接待、各类公告、陈列展览等方面。

(六)点击阅读量与文章类别

45篇文章阅读量在500人次以上;37篇文章阅读量在1000人次以上;20篇文章阅读量在2000人次以上;其中阅读量最高为7342次,内容是《开馆公告》,而高阅读量的文章集中在闭馆、开馆公告和兵团文物故事方面。2020年以前文章基本以公文类信息报道为主,2020年后增加了文章的类别,将更多与新疆兵团有关的内容以及文物征集的报道进行推送。

二、挖掘历史故事,调研关注人群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是订阅号,每天可以一次性推送8篇文章,通过后台数据可知,推送时文章顺序在前三的点击率,阅读量更好,为更好的宣传兵团历史弘扬兵团精神,此微信公众号将与兵团历史发展有关的经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过的文章进行收集整理,并定期转发,单次只发布2—3篇文章,从而提高单篇文章的阅读量。

文物征集是博物馆的日常工作,因我馆展览主题的专一性,主要的征集文物为与兵团有关的物品,此类文物重复数量较多,受展览面积、文物柜数量所限,并不能将所有文物都进行展出。面对此问题,博物馆对新征集到的文物撰写通讯稿件,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记录一个个普通人对新疆兵团发展的贡献,此举获得文物捐赠者的一致好评。此类文章的发布,既感谢了文物捐赠者,又能对当年的历史进行科普介绍,还能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文物捐赠的队伍。例如2021年征集到的空军航校的相关资料,2021年12月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市民唐正刚向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捐赠了其父亲唐太成的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毕业证等军垦实物。半个月后,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唐太成的同学录联系到同为1951年空军第四航空预科总队来新疆的学员的田作华,田作华老人捐赠了6张与空军第四航空预科总队有关的老照片和1951年学校发的纪念册2本,博物馆工作人员对田作华老人来新疆的过程进行了采访并撰写通讯稿件发表在馆方微信公众号上,这两次征集到的文物对于了解空军第四航空预科总队队员进疆后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价值。

三、数字博物馆上线

网上数字馆是目前博物馆最主要、最综合的线上展示窗口,是兵团军垦博物馆在网上以数字形式的衍生,网上数字馆将集成博物馆实景浏览、展览查看、文物查看等多种功能,提供完善的欣赏体验服务。

全景浏览利用自动化高精度三维数字重建技术,获取真实场景的三维空间点云数据,全自动真实重建场景。深度捕捉建筑空间、地面、建筑材质及纹理等信息,准确还原空间场景,多个维度720度范围内全立体直观查看,逼真三维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与文物三维数字化系统展示相互配合,可看到大场景内文物 3D虚拟展示(含图文、声画等),能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现实场景通过网络展现给海量的用户,从而大大加深用户对于博物馆的了解,提升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影响力。

全景图数据采集数量为325个点,总面积1200㎡,每个点均可显示标记地周围720度展厅全貌。根据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实际面积、可视范围、以及范围内的文物,设置每个展馆的热点标记数量,其中一层展厅92个点,二层展厅193个点,尾厅40个点。

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推送时间不固定

微信公众号运营7年,只推送300余篇文章,推送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20年之后,受推送内容限制,不能做到每周都有与新疆兵团历史有关的文章可以推送,故更新频率不高且无规律。同时,推送的文章水平层次不齐,有些文章不能很好地吸引粉丝完整的阅读,阅读完成率不高,无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对文化润疆的宣传职能。

2.关注粉丝粘合度不高

因进馆参观的预约系统与微信公众号绑定,很多游客关注微信公众号是为了进馆参观,参观结束后便取消关注,并没办法第一时间给新关注的粉丝进行文章推送。

3.专业人才的缺乏

专业的运营团队,可以让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有达到一个良好效果。目前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官微仅有2名业务科工作人员兼管日常信息的推送,并无新媒体宣传的专业水平,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等问题。

(二)发展对策

1.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影响力

首选是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官微运营模式为参考,提升现有功能:例如语音导览、线上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等。加大宣传力度,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官微应利用一起可用的资源扩大对展览的宣传,例如在机场、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摆放博物馆的宣传资料;其次是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如短关注度较高的官方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其他新媒体,使用多元化传播途径,扩大全国影响力。

2.建设专业运营团队

提高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将微信公众号作为专属品牌去推广,时刻关注行业动态,深度了解并分析同行业阅读量高的内容、受众等相关信息,关注同行业的运营策略,抓住热点以产出“爆文”。

3.整合优势资源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作为革命类纪念馆,在官微的发展上可以加强与同类型博物馆的互动联系,合作共赢。并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在有各类旅游推介项目的时候积极参与,提高知名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提升博物馆的军垦红色文化传播工作方面,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数据的更新速度飞速递增,各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屡见不鲜,并在不断创新发展,因此想要做出独具特色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官微,还需要更多的尝试,要利用好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公众号在军垦红色文化传播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做到让兵团历史“活”起来,把兵团精神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孙国军.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推进兵团文化繁荣[N].兵团日报(汉),2023—04—24.

[2]刘璐.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探析——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7).

[3]徐鹏威,罗彬.文化润疆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探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例[J].今传媒,2022(6).

[4]陈述侃.浅谈如何运用新媒体强化博物馆宣传工作[J].大众文艺,20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课题:兵团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兵团纪念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YB2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湘舒(1990—),女,汉族,安徽人,本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文物博物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陈列展览、军垦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