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实践与探索

2024-08-02李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7期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担负着培育民族文化自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图书馆服务宣言》(2023版)指出:图书馆要“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利用图书馆有困难的人群提供特殊的资源和服务”。特殊群体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利用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为特殊群体提供普惠、均等、优质的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应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遵义市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实践,对进一步做好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进行思考分析,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7—247—03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强调“加大对特殊群体公共文化保障力度,进一步丰富特殊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理应担负起对特殊群体服务的工作职责,但在公共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结合实际加以探索解决。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特殊群体的界定

2020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保障特殊群体基本阅读权益”。特殊群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特殊群体尚未有统一定义,结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文件中的列举,特殊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务工人员等群体。这些群体一是数量庞大,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中不能被忽视;二是对文献信息有一定需求;三是因各种原因无法经常或独自到图书馆获取服务[1]。

二、遵义市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遵义市图书馆努力实践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均等化,高度关注特殊群体文化需求,以残疾人、老年人、特教学校学生、福利院儿童、留守儿童等为服务对象,利用馆藏书籍、期刊、报纸、盲文书籍、视听资料、阳光听书机和无障碍电影、数字资源等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打造公平尊重的融合阅读环境,让特殊群体共享社会文化成果。

(一)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的初探期

2008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遵义市图书馆在省、市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开设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室,为视障读者阅读服务提供保障,也开启了特殊群体服务的探索。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室设立之初配备有声读物磁带2471盘、光盘318张,盲用电脑4台,多功能数码助视器1台,录音机1台,盲文打字机1台,盲文书籍128册,有声读物和盲文书籍内容涵盖法律、文学、医学、农业、教育等方面。

依托馆藏资源和盲用设备,遵义市图书馆针对视障读者尝试开展阅读服务活动。除了常规盲用设备的指导使用,还为视障读者介绍感兴趣的书籍并指导摸读,介绍时事新闻热点,上门服务为读者办理借阅文献等;2009年遵义市图书馆举办了全市首届盲童阅读大赛,全市10多所学校的盲生参加比赛,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起盲生们阅读的兴趣,活动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的融合期

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随着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室的建立和文化助残服务的探索开展,2014年初,遵义市图书馆将残疾人、特教学校学生、福利院儿童、留守儿童、老年人、农民工等对象整合为特殊群体服务对象,统筹馆藏资源,把人财物协调使用,拓展阅读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均等化落到实处。

遵义市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采取阵地服务+延伸服务的模式,组织留守儿童、福利院儿童参观图书馆,感受阅读氛围,引导阅读图画书,给孩子们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为老年读者预留阅读专区,利用报纸、期刊开展老年读者阅读分享会,激发老年读者阅读交流的激情;延伸服务主要采用上门服务的方式,将读者的文化需求及时送达,为特教学校的学生提供经典阅读、互动交流,鼓励他们坚强乐观的生活学习;在新春佳节为农民工朋友送文学和技术类书籍,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个人技能。

(三)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的规范期

2018年《公共图书馆法》实施,伴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不断外延和拓展,为适应功能结构的调整,2019年遵义市图书馆集中部分业务骨干成立了阅读推广部。全馆阅读活动的开展由阅读推广部牵头,各部室配合完成。各项阅读活动的开展有了专门的部室策划统筹,标志着阅读服务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大大提高了阅读服务的效能,使特殊群体阅读服务有序规范的发展。

2019年遵义市图书馆联合市图学会14家成员单位共同启动了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服务;2021年,新增无障碍电影设备,帮助视障、听障读者弥补了视听障碍,在放映活动中加入问答分享,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增进了特殊读者的交流沟通。2023年,举办了文化助残共建和谐——全国助残日活动,活动采取文艺活动+嘉宾励志宣讲的方式进行,全市各类残疾人朋友同台表演,用文化展演的方式增强了残疾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根据特殊群体的不同特点,遵义市图书馆定期组织开展相关阅读服务活动,部分活动已形成品牌效应得到业界认可和读者肯定。

(四)遵义市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成效

经过不断探索,遵义市图书馆除为特殊群体提供基础阅读服务外,形成了以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节点走进敬老院开展我们的节日阅读服务活动;以文化助残无障碍电影放映、阳光听书机技能提升阅读、阅读照亮世界公益体验活动的开展服务残疾读者,推动残健共融;以“悦”读进校园、小小管理员、童心故事吧、青少年影片放映暨知识竞答等活动开展服务未成年人读者;以乡村振兴文化行为主题送文化到农村,关注留守儿童、关心务农人员;以文化进万家为主题,开展服务部队军人、特教学校学生、福利院儿童、务工人员、监狱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品牌活动,还利用读者服务微信群及时解决特殊群体服务需求和相关咨询,分享阅读信息和数字资源,提供便捷的互动交流。

近三年,遵义市图书馆开展特殊群体阅读服务活动150余场次,覆盖特殊群体超1.2万人次。2021年在中国盲文图书馆组织的首届文化助盲志愿者服务专项赛中,“阳光听书机阅读推广活动”项目获优秀奖、在“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视障读者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2021年遵义市图书馆获全国“全民阅读基地”殊荣。2022年“遵义市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推广服务项目”被评为市级、省级“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小小图书馆管理员项目”被评为遵义市第一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中盲图组织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视障读者演讲比赛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2023年遵义市图书馆“书香遵义 全民阅读”项目获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三、进一步做好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的思考

(一)争取各方支持加大服务设施和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在国家法律的规定下,公共图书馆的运营经费基本得到保障。但在馆藏资源建设上的投入较为乏力,在特殊群体特别是残疾读者服务方面的投入就更少,甚至有些基层公共图书馆适用于特殊群体的设施设备几乎没有[2],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的开展。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基础和前提,仅有的资金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阅读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在用好预算内资金的情况下,要积极对接主管单位、残联或者省级和国家级的专项资金支持,尽最大可能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投入。

(二)借助社会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不像教师、医生那样必须取得相应资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在单位内部,图书馆相关专业的人员占比也较少,为特殊群体服务的人员大多未受过专业培训,专业技能不足[3]。虽然国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有继续教育的要求,但特殊群体的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一定个性化差异,对特殊群体服务专业性更强、要求更高,仅靠公共图书馆的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组建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队能缓解图书馆服务特殊群体人员不足、专业不强的问题。比如招募热心公益的人员、摄影摄像人员、文化爱好者、在职或退休的普通学校的老师和特教学校的老师,还可与残联、妇联、民政局、老年大学、特殊教育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本地志愿服务团队等单位机构合作[4],利用他们的专业性和资源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共同组建服务特殊群体的阅读服务志愿队伍。

(三)健全服务活动反馈评价机制

随着全民阅读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对特殊群体的公平化服务的强调,各地公共图书馆逐步加强了对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积极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殊群体阅读服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的发展。但在活动结束后缺乏对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的反馈机制和效果评价[5],活动开展热热闹闹,最后不进行总结反思,没有第一时间了解特殊群体阅读参与的实际情况,既不利于接下来针对性服务工作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特殊群体的阅读体验感。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健全阅读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阅读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反馈,再将反馈信息和实际工作进行融合反思,以便进一步提高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注重营销宣传提高服务知晓率

公共图书馆组织开展阅读服务工作是为了培养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提升国民综合素养,实现全民阅读、全民参与的目标。当下是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人们获取阅读资源的渠道多、范围广、速度快,但大部分优质的阅读资源不具有公益性、免费性、便捷性。2011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在2011年底前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性是保障公众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利的前提,而特殊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有限,对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了解不全面,无法获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6],导致公共图书馆普惠化均等化的功能属性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宣传营销上主动作为,利用本级主流媒体和文化自媒体平台,对特殊群体的阅读服务内容、方式、时间等相关内容广泛宣传,对开展的阅读服务活动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做好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工作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全民阅读工作新要求的必然举措,也是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工作全面性与系统性的关键一步。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实际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职责等,及时革新阅读服务理念及服务模式。尤其是针对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短板问题,除了基础的阅读服务和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外,应思考如何解决特殊群体的阅读障碍问题,为其提供更为便利的阅读条件,还需充分维护好特殊群体的个人尊严,建立公平尊重的融合阅读环境,让特殊群体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红利,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正伟.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案例分析及启示——以济南市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23(2).

[2]杨书彬.基于“5W”模式的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阅读推广服务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8).

[3]蔡韫珺,何冰,冯婷婷.《公共图书馆法》背景下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提升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0(1).

[4]陈宝丽.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省朝阳市图书馆为例[J].读者研究与服务,2021(12).

[5]王冰冰,张丽.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策略swot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背景下[J].大庆社会科学,2019(6).

[6]赖晓英.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举措研究[J].读者研究与服务,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