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保公司抵债资产会计处理探讨

2024-08-01刘林河

今日财富 2024年18期

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当个人或企业在向银行借款的时候,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或企业,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资质好的个人)为其做担保。担保公司会根据银行的要求,让借款人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并进行审核,之后将审核好的资料交到银行,银行复核后放款,担保公司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担保公司的存在,一方面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另一方面,其抵债资产的处理与涉税问题关系到担保公司的流动性和代偿能力,成为引发财务风险、影响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这种背景,阐述了担保公司抵债资产会计处理的必要性与重难点,并针对抵债资产会计处理的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推动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担保公司抵债资产会计处理的必要性分析

抵债资产是指公司、银行等机构依法利用债务人或者担保人的实物资产进行债务抵偿的资产。一般来说,抵债资产不动产居多且资产逐渐积累,其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对于了解公司内部的资产损失与风险状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规避经营管理风险、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赢得良好外部声誉等方面。

(一)合法合规进行会计核算,规避经营管理风险

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是担保公司为了提升经济效能,保障经营管理业务合理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抵债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可以更加全面与客观地评估公司的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抵债资产会计处理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对抵债资产进行恰当处理是政府对公司运营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低底线。担保公司在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表披露时,必须合理、合法、合规执行相关程序,提升财务效率。抵债资产作为担保公司经营业务的重要一环,公司有义务且有必要提升财务管理理念,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对抵债资产进行准确会计处理;其次,准确核算并处理抵债资产能够最大程度规避担保公司经营损失,担保公司财务人员应根据会计准则与自身经验,对抵债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做出准确的会计处理,计提适当比例的减值准备,充分保障担保公司的合法权益。

(二)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要求,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担保公司是为个人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企业,在推动企业发展,稳定社会经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而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深刻影响着担保公司自身的发展。通过重视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工作,建立稳定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可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推动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抵债资产的准确核算需要以严明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内外联动的财务文化为魂,以高效的财务人员业务处理为着力点,对抵债资产进行准确核算;其次,准确辨别抵债资产类别,明确各类资产的潜在风险,有助于提升担保公司财务质量,缓解融资约束。具体来说,担保公司对各类抵债资产进行准确会计核算,可避免潜在资产流动以及信息披露不实等风险,一方面可以直接避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良好的财务质量有助于引起外部关注,间接推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切实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三)获取良好外部声誉,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抵债资产的正确处理是担保公司获取良好外部声誉的重要方式之一。声誉理论认为,声誉作为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公司赢得可持续绩效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公司的主要价值是声誉,公司是声誉的载体。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中,通过合理合法的经营管理行为可获取良好的声誉,从而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担保公司来说,准确的会计核算、良好的财务状况以及及时的信息披露都是提升自身声誉水平的重要方式,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均依赖于对抵债资产的精准风险识别与正确的财务处理。具体来说,抵债资产是公司重要的业务资产,通过对抵债资产的处理,可对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精准的判断,有助于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为担保业务顺利进行提供支撑。同时,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也有助于帮助公司获取良好的外部声誉,有助于担保公司拓宽合作渠道,提高在银行的担保授信额度,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担保公司抵债资产会计处理的建议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准确合理的抵债资产会计处理不仅有助于担保公司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还可帮助企业获取良好的外部声誉,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但是,基于抵债资产类型多样、风险不一,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会遇到相应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抵债资产类别不同加大了会计核算人员的处理难度,增加了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担保公司在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一方面应做好资产初始确认、资产保管以及资产处置时的价值确认以及减值准备工作,按照政策规定与会计核算准则进行数值核算;另一方面应坚持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抵债资产持有以及处置方案,这既是保证担保公司规避财务风险、推动公司合理运营的重点,也是提升会计质量、预防内控风险的难点;其次,担保公司精准的抵债资产类别辨别以及会计核算,财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业务处理水平。深入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建设良好的财务管理文化,可提升抵债资产处理效率,缓解担保公司的流动性风险,最大程度规避财务风险。但是,在担保公司实际运营中,因抵债资产类别辨析不明、减值处理不当、资产处置程序有所欠缺等原因,可能导致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频发,带来效益损失。因此,抵债资产的类别辨析、减值与处置金额确定成为担保公司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重点,担保公司应“内修外练”,加快建立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完善相应的制度,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抵债资产流程环节,准确进行科目核算

在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中,担保公司应完善抵债资产全流程环节,明晰各环节的财务核算路径。担保公司应做好抵债资产的科目划分以及金额确认等工作,优化处理效果。首先,在担保公司收到抵债资产时,应按照《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政策规定,确定资产的评估价格。一般来说,抵债资产的评估价格以其公允价值为基准,以“抵债资产”科目进行核算,针对税费的会计处理,可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并在“营业外支出”这一科目上借记差额,若存在贷方差额,应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当资产过户时,应按照规定冲减应收垫付税费等,进而完成抵债资产的初始确认工作;其次,在抵债资产的持有环节上,担保公司主要针对抵债资产的期末减值进行合理认定。具体来说,因担保公司服务对象性质具有“广”而“杂”这一特征,因此,担保公司应针对各类抵债资产明确其潜在的持有风险,根据政策规定与经营需求做好持有期间的风险规避工作,做到收益最大化。一方面公司应按期做好减值确认工作,对每项抵债资产进行期末逐项检查,当存在确凿证据或者迹象表明抵债资产出现减值情况,会计核算人员应按照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进行减值金额确认;另一方面,公司应在持有抵债资产期间通过自行使用、调拨以及出租方式提升经济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最后,在抵债资产处置期间,可通过债转股或者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处置,可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或者资产管理公司转包抵债资产,从而抵御财务风险。在会计处理中,需及时在当期损益中计入抵债资产账面价值与处置收入的差额,做到账实相符。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财务文化

精准的抵债资产类别判定、高效的财务业务处理工作依赖于企业优秀文化以及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担保公司应“软硬兼施”,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因地制宜,优化抵债资产处理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首先,担保公司管理层应转变思想观念,充分意识到抵债资产持有的风险性与核算的重要性,意识到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工作不仅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更依赖于部门之间充分的信息沟通与职责联动,将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带动各部门共同发力,进行充分的横向信息沟通与纵向决策执行;其次,担保公司应建设以“精准财务核算、预防财务风险”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筑牢思想基石。在日常的业务运营中,管理层应督促员工在抵债资产的识别与初始确认中明确资产类别以及潜在风险;在抵债资产的持有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定期复核各项资产的风险以及减值情况,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做好税务核算工作。同时,财务人员应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针对不同类别的资产完善持有方案,做好抵债资产投资、出租等工作,力求在最低风险水平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抵债资产的处置阶段,财务人员应制定执行性强、风险较少、效益较好的方案,最大程度提升担保公司经济效益;最后,企业管理层应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工作,充分实现各部门信息、决策联动,推动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担保公司抵债资产的持有涉及多个部门,公司可制定财务核算制度、信息沟通制度、财务复核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人员具体职责,在抵债资产的初始确认、持有以及处置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优化会计核算效果。

(三)引入数字技术,构建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数字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可以提升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担保公司应基于自身经营特性与业务范围,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运营流程,提升各部门协作效率,规避会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首先,担保公司基于财务核算特点,引入数字技术,加快构建一体化财务决策信息系统。一方面,财务信息体系的建设应重点突出对抵债资产等重要资产的一体化管理,针对抵债资产的全部流程明确核算方法以及复核路径;另一方面,应注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的构建,在财务信息系统内部设立横向部门沟通渠道与纵向决策反馈渠道,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实现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财务信息系统内部应建立复核反馈渠道,有利于内部控制人员、审计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查核抵债资产的具体情况,明确会计核算、信息披露是否符合程序规定,形成有效的财务制衡机制;最后,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一方面加快构建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不仅明确其财务业务能力要求,更应注重其是否符合财务电算化标准;另一方面,应注重其业务能力的培训,完善业务培训体系,提升员工抵债资产类别明确以及会计处理能力。

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担保行业的管理越来越规范,针对担保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因此,担保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在与企业以及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往来的过程中,应诚实守信,依法开展各项业务。针对抵债资产以及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一方面,应根据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准确、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另一方面,坚持效益与安全并重,通过提供合法合规的服务,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抵债资产是担保公司重要的经营资产,也是反映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担保公司应从文化建设、体系建设以及提高员工业务水平等方面提升对抵债资产的风险辨别与会计处理能力,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三江汇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